徐聰聰
摘要: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社會的迅速發展主要得益于煤礦業的大開采。礦區招募了大量礦工開采煤礦,其中青年礦工占了礦區總人數的絕大多數,他們工作辛苦且工資較低。在19世紀,英國政府檢查礦山工人的工作環境時,頒布了1842年《煤礦法》,通過限制童工進入礦山的年齡和解雇在礦山工作的女工,加強了對女工、童工的保護。雖然該法案將青年礦工納入了保護范圍之內,但保護力度遠遠不及童工、女工。
關鍵詞:工業革命 英國 青年礦工
18世紀的英國并沒有對工人年齡有過具體劃分,但英國1833年《工廠法》有了具體規定,“童工指的是9-13的兒童工人,13-18歲的工人稱為青年工人,18歲以上的則為成年工人。”[1](24)雖然,上述規定是對工廠工人年齡的劃分,但將工人年齡的界定運用到礦區也是合理的。一是因為1842年英國童工調查委員會對在礦區工作的女工、童工人數統計中,礦工的年齡劃分與1833年工廠法的劃分一致。如下表1所示,英國童工調查委員會將低于13歲的兒童作為一個群體,將13歲至18歲之間的青年工人作為另一個群體。二是英國1842年《煤礦法》是對英國1833年《工廠法》的繼承與發展,同時最早提出的保護女工、童工的條例中,將13歲作為驅逐礦山童工的年齡分界點,表明當時的改革家認同該年齡劃分標準。
雖然,礦工群體年齡段有了明確的劃分,但國內學者研究多關注于工業革命時期雇傭的童工,往往忽略礦區的青年工人。主要表現在研究工廠法或煤礦法的學者往往沒有對青年工人進行深入研究,研究內容都是童工、女工在工廠或礦區的生活狀況。如馬孆的論文《工業革命對英國工廠女工的影響》[2],莊解憂的論文《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童工的作用與地位》[3]。更表現在雖然學者注意到青年工人這一群體,但常常將童工與青年工人一概而論,沒有對青年工人這一群體進行研究。資料表明,礦主在大量招募9-13歲的童工時,招募了很多青年礦工。下面是1842年英國童工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的一部分。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年礦工和童工人數的總和占了礦區總人數的30%-40%。將童工和青年工人分開來看,“在礦里做工的很大一部分工人年齡在十三歲以下,更多的是在十三至十八歲之間”[6](141),往往青年工人在礦區的人數超過童工的人數。雖然,在英國其他地區的青年礦工與童工在礦區所占工人總數的百分比不同于英格蘭地區的比例,但總體趨勢仍然是13-18歲的青年礦工人數多于童工人數。
不僅煤礦情況如此,在其他礦區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低于13歲的兒童在礦底構成了7-17%的人數,在錫礦和銅礦組成0.2-1.5%的人數,雇用青年工人煤礦構成16-28%的人數,青年工人在錫礦和銅礦有1.5-5.1%的人數?!盵5](156)因此,青年工人在礦區人數較多,社會不僅需要關注低齡兒童在礦區的狀況,更要關注青年工人的境遇。
1.工資。青年工人在礦區的工資處于中間水平,“1833年時,沃斯利煤礦把成年人的工資分成8份,8歲的童工拿1/8,11歲的童工拿2/8,13歲的童工拿3/8,15歲的童工也才拿到4/8,20歲以上的人才拿到成年人的工資。”[7](46)在南部的格洛斯特郡,根據副委員陳述:“目前成年礦工一個星期能獲得18-20先令,14歲到18歲的少年可獲得7-12先令,低于13歲的男孩可獲得2-6先令?!盵8](159)跟童工相比,青年工人工資雖多于童工,但遠比成年工人要少,僅為成年工人工資的一半。這也證明了為什么礦區更愿意招募兒童和青年工人,因為這將大大節約成本,增加利潤。
2.工作內容。青年工人在礦區中一般從事運煤和提升的工作。運煤的工作主要是將煤從工作面沿巷道運送至井底。原來煤被雪橇拖著,在貧瘠的地面運輸。但因為煤的重量太重,且運煤的道路不平坦,相比童工,青年工人力氣更大,因此只能雇傭一些青年工人。聽起來,似乎他們的工作內容簡單,但對于青年工人來說,工作強度也是不能忍受的。童工在礦區的工作主要負責看管通風門和運煤工作,青年工人的工作跟童工工作相比,危險性更大,付出的勞動更多。在工業革命后期,英國政府頒布了1842年《煤礦法》,保護童工和女工的免遭工作環境的侵害,但對青年工人的保護卻微不足道。
英國政府在頒布1842年《煤礦法》時,對青年礦工這一群體的保護,在該法案的第八條有所體現,規定礦主只允許15歲及以上的男性人員負責蒸汽機。如果違法,將會受到罰款的處罰。英國1842年《煤礦法》主要針對當時童工和女工在礦區的悲慘遭遇,對他們進行的保護。該法案的可貴之處是關注到礦區中的青年工人,提出年齡達到15歲才可以啟動提升機的條例。但該法案的不足之處也在于對青年礦工的保護力度不足。為什么政府對青年工人的保護不足呢?這是受到傳統觀念以及利益因素的影響。
傳統觀念的影響:英國人民對于童年的概念,“在中世紀,童年和成年之間幾乎看不到什么區別,兒童一到7歲就完全參與成人生活了。”[8](183)在英國人眼里13-18歲的未成年人來說幾乎等同于成年人了似乎聽起來有點夸張,但一些歷史學家認同工廠的童工工廠的工作性質意味著兒童行為像“半成年人”一樣這一觀點?;诂F實,對青年礦工的保護沒有像童工、女工一樣,將他們從礦區驅逐出去,或限制在礦底工作的年齡,就很容易理解,因為他們被完全視為成年人。同樣,該法案在議會討論中,議員們將女工視為“非自由代理人”才順利通過該法案對女工的條例。因此在英國人看來,青年工人幾乎等同于成年工人。
利益因素影響:我們知道青年工人人數占了礦區絕大多數,他們工作內容涉及運煤,啟動機器,同時,他們也占了一部分童工工作,如看門工。
從1841年南達勒姆郡的“看門工”的人員組成來看,青年工人占了人數的9.3%,說明部分青年工人從事了童工的工作。議員們在對童工在礦底工作的適合年齡進行討論時,普遍認為13歲比較高,應該降到10歲。如果將13-18歲的青年工人一并解雇,不僅直接造成勞動力的短缺,同時將會使得礦區雇傭成本的提高?!皞惗氐吕飫拙舫式涣艘环菁s克郡煤礦主協會的證明文件,聲明:‘在煤層較薄的礦井中,特別需要雇傭8-14歲的男孩子。如果不花費巨額,就不可能開出一條高度適于身材高大的人通過的通道,但是這么做的開支之大將會使得這樣的礦井根本無利可圖。”[8](89)表2中10-13歲的看門工占了60%,如果驅逐10-13歲的兒童,將造成礦區成本的擴大。同理,將青年工人從礦山中解雇更會減少礦主利益。
工業革命后,英國之所以成為第一個工業化強國,與廣大工人的辛苦勞動分不開,特別是礦區青年工人。青年工人在工業革命期間,被雇傭到礦區。他們人數眾多,遭受著嚴重的苦難,而社會輿論往往偏向對童工與女工的保護。在保護礦工的權益在英國1842年《煤礦法》法案中沒有受到足夠重視與人們思想觀念和利益因素分不開。青年礦工這一群體,可以說一直處于社會底層中的底層,命運悲慘。
參考文獻:
[1]孫東波.19世紀英國工廠立法初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1-50.
[2]馬孆.工業革命對英國工廠女工的影響[J].世界歷史,1993,(02):34-41.
[3]莊解憂.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童工的作用與地位[J].廈門大學學報,1981,(04):103-110.
[4]趙文娟.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煤礦工人生存環境考察[D].遼寧:遼寧大學,2011:1-46.
[5]Carolyn Tuttle.Hard at Work in Factories and Mines[M].Westview Press,1999:1-301.
[6](英)E.羅伊斯頓?派克編.被遺忘的苦難[M].蔡師雄等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1983:1-334.
[7]尹明明,劉長飛.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童工勞動[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0,(03):45-47.
[8]施義慧.童年的轉型——19世紀英國下層兒童生活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1-348.
[9]Peter Kirby,‘The Historic Viability of Child Labour and the Mines Act of 1842[A].in Michael Lavalette(ed.)[C],A Thing of the Past. Livepool, Livepool University Press, 1999:1-274.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 社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