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兵 張梁
摘 要:在園林認識與樹木學實習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實習場地性質、功能與特色,采用不同指導方法進行教學探索,豐富了教學內容,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園林樹木學;認識實習;創新創業能力
目前在普通高校轉型背景下,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成為學校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當前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命題,各個高校都十分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目前學校正處于轉型發展時期,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應該符合市場需求、行業需求,以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為園林事業的發展提供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風景園林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園林認識與樹木學實習作為風景園林專業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實踐環節,通過參觀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一、實習的不同類型園林綠地特點
園林認識與樹木學實習以參觀、現場教學等教學方式,通過不同類型公園與小區情況介紹以及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二、實習的不同類型園林綠地針對性教學指導
實習的地點主要選在長沙市和益陽市兩個城市進行。以班為單位組織學生,安排兩位教師進行現場指導。
(一)游益陽秀峰公園
益陽秀峰公園是益陽市一座集山水風光、人文景觀、休閑健身于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式公園。假山、音樂噴泉、雕塑、白色張拉膜、廊橋等各種景致。環湖遍植垂柳,并于湖畔培植一片竹林,現已建成以水面為主的游樂區。根據公園特點將實習重點放在樹種識別、園林樹木功能發揮、觀賞與園林樹種的應用與配植指導講解上,讓學生記錄開花、結果、色葉樹種的特征,通過現場考試、討論色葉樹種特征等,提高學習興趣。同時,指導學生注意公園綠地的規劃設計、假山功能、空間構成、地形的利用和改造以及園路、園燈布局等;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場地和園林建筑測繪,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與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二)游長沙烈士公園
長沙烈士公園是湖南省長沙市面積最大,以紀念湖南革命先烈為主題,以自然山水風光為特色,是集紀念、游玩、休閑于一體的開放的綜合性公園,公園由紀念區、游覽區兩部分組成,湖南烈士公園共有東西南北四大出入口。根據公園特點將實習重點放在公園綠地的規劃設計、空間構成及地形的利用和改造上,指導學生注意公園是依其原始之西高東低的地勢,山丘植樹,平地辟園,洼地造湖,湖中筑島的格局,并強調公園紀念區的軸線布置,中部山阜有"湖南烈士紀念塔"。同時,指導學生注意園林建筑的布局、特色及設計方法,以及園路、園燈與水系布局。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湖心島的植物配置風格,用哪些不同的植物分別體現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提示學生分析植物配置手法上有哪些具體方式。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實習內容,不僅需要合理的分工協作,也要求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在無形中相互促進,提高個人能力。
(三)游益陽資江風光帶
資江是集防洪、棚戶區改造、生態環境、旅游觀光、城市交通和休閑健身于一體的重大民生工程,分自然、人文、活力、郊野四大特色區段,建設內容包括資江兩岸沿江風光帶綠化提質改造,新資江十景、親水平臺、休閑廣場、木棧道、沿江自行車道、觀景平臺、沙灘排球、門球場、兒童樂園及游路、水電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等。岸,即在確保防洪能力的同時,亮化、美化現有防洪大堤,建設生態休閑岸線,沿岸設置文化廣場、娛樂綜合體等。
指導學生了解風光帶園林綠地的布局特點、形式、造景手法等。風光帶樹種識別及構景特征分析等。
(四)游湘江風光帶
湘江風光帶是由十余個休閑健身廣場、綠化帶以及歷史文化景觀組成,集防洪、觀光、旅游、休閑、健身等功能于一體,主要以休閑長廊和雕塑為主景,配以形式各異的小廣場、景觀小品、燈光亮化等配套設施,組合種植了多品種喬木和灌木,體現了江水兩岸相互映襯的獨特景色。
指導學生注意風光帶園林綠地的布局特點,休閑健身廣場的設計與空間序列的組織,園林植物的應用與植物配置的四季特點。
(五)游領御小區與恒大綠洲小區
領御與恒大綠洲小區是益陽市比較大的樓盤,通過現場參觀與現場教學,讓學生比較分析兩小區的各自的建筑風格、植物配置特色及空間序列組織的優缺點,以豐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習興趣,掌握小區的規劃設計及植物配置。
三、實習教學效果
一是學生通過撰寫實習日志,每次參觀和現場教學學生及時記錄、整理,作好當天的日記,提升了學生學習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量和信息量,學生開闊了視野,鞏固了所學知識,鍛煉了實踐能力,學會了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是學生通過對園林樹木開展專項認知,將實習過程中所認識的樹木特性、識別要點、生長習性和圖解記錄在實習日志后,提高學生綜合利用園林樹木建設園林的能力,了解各類型園林綠地的園林綠化樹木應用特點。
三是通過兩人一組進行場地和園林建筑測繪,包括平面、正立面、側立面,團隊合作貫穿教學實習過程中始終,也要求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在無形中相互促進,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與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作者簡介:余紅兵/1976年生/女/湖南益陽人/湖南城市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項目:湖南城市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資助(湘城院發[2017]120號)“高校轉型背景下風景園林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湖南省高等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XJK17CGD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