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國凈 韓健聰 朱成棟
摘 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以貫徹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指導、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堅定我國理想信念的重要思想方針,其中我國黨和政府一直都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為主要學習探討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新中國時期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從黨與國家的宏觀全局角度作為切入點,學習如何統籌兼顧地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映照我國當下社會背景,從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聲音作為當下社會實踐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我國黨中央與幾任國家領導人共同完善、反復傳承的重要指導思想,其中以毛澤東同志所著《實踐論》、《矛盾論》兩篇論述最為深刻,并且極具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的時代鮮明感。在此基礎上,現代中國有必要、有義務地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傳統優秀文化學習,從而使得中國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中變得更加美好富強。
一、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主要內容
(一)經驗性認識與哲學是緊密聯系的
經驗性認識與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過程中密不可分的組成成分。縱觀我國革命發展史,是一部對列強主義、對封建社會的奮起反抗史。新中國成立以來直接打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格局,將整個社會的性質在黨的領導下建設為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而中華民族共和國的統一、五十六個中華民族的團結都離不開歷史經驗的積累與宏觀的理論思想。
由于歷史經驗的積累屬于思想范疇,在我國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背景中,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抓得更實,才能引領廣大群眾推進歷史進程,從而更好地履行到中國共產黨人相應的政治權利與政治義務。作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人也同樣擁有相應的政治權利與政治義務[1]。但決定個體如何經驗性認識與哲學思想卻是取決于個體本質的思想路線。因此毛澤東同志曾總結過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探索中國革命的規律,回答中國革命革什么、如何革等重大課題。
(二)哲學的理論創新離不開實踐的完善
《實踐論》與《矛盾論》最初是由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開始,通過實踐探索革命的意義與主題,再由社會對其進行檢驗磨煉。《實踐論》與《矛盾論》作為承接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論述,因而我國許多學者在關于中國社會的辯證與認識等相關論述中不止一次地強調要以《實踐論》與《矛盾論》作為哲學史上新舊中國革命經驗的里程碑,同時要始終貫徹其思想指導,堅持同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實際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創新思維,以哲學的創新回應時代之問、引領社會發展[2]。
我國近代以來一直秉承著馬克思、毛澤東等先輩極其深邃的指導思想,毛澤東同志通過對經典作家相關思想的間接和直接引用,以“知和行的關系”作為破題論述,不僅鮮明地批判性整合了以我國古代先賢為主的辯證思維,同時亦傳承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的哲學思想。因此《實踐論》與《矛盾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光輝典范,還是傳承我國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論述了我國新時期下“哲學的理論創新離不開實踐完善”的深化理念。我國社會從各個領域紛紛推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意味著黨與國家希望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在我國群眾日益豐富的社會活動中得到深刻的落實,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二、在實際生活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一)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自我
早在我國悠長的文化傳承的基礎上,毛澤東同志認為經驗性認識與哲學是緊密聯系的,因而經驗性認識可以影響到哲學思想。因此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從自身做起,不斷完善自我的認知,不斷提高自我的專業素質。而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原理,廣大群眾有必要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從而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到生活中去。因此在生活中,廣大群眾應該響應毛澤東的論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過程轉化為對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與話語權的加強,從而樹立關乎黨與國家發展的宏觀哲學思想[3]。
(二)改造主觀世界是在提高實事求是的能力
自古以來我國先輩都提出了相對應時代的崇高政治理想與深邃的哲學理論,但在通常情況下,這些理想與理論在封建社會下難以實現并得到廣大群眾的實踐與認知,而且受制于當時生產力水平的局限,許多思想與理論存在一定誤區。例如,楚國大夫屈原的哲學思想,是在《天問》的開篇中,則是以詩歌形式對宇宙的演變與本體進行了探究,是當時樸素唯物主義形成過程中,根據與道家學說結合所達到的深度,對“天命神學”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批判。
然而屈原卻提出“美政”的政治理想,主要指的是“明君賢臣共興楚國”。在楚國大夫屈原生活的時代,是奴隸制社會與封建制社會交替的混亂時代,由于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地下,底層群眾飽受貴族階級的壓迫。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人的哲學思想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完善,在主觀層面上,通過改造主觀世界來提高實事求是的能力,在具體現實中,打破空虛理論命題,將思想路線運用到新局面的創新上去。因此我國現代社會仍然有必要通過改造主觀世界,不斷地跟隨黨的腳步,聆聽黨的聲音,將思想創新能力轉化為實踐理論的強大動力[4]。
三、結束語
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應從實際生活中做起,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用黨與國家嚴格的紀律約束自己。真正具備宏大哲學思想觀念的共產黨員不是單一地論述陰陽宇宙,也不是將自身束縛在封建社會下的“天命學說”,而是具有堅定正確的思想路線與高尚的道德人格。廣大群眾在學習毛澤東論述的過程中,應該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聯系實際生活,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參考文獻:
[1]楊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若干新思考[C].“決策論壇——區域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2016,(5):14-16.
[2]占妮.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若干新思考[J].決策探索(下),2018,(6):28-30.
[3]唐立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研究[M].東北師范大學,2016,(6):36-42.
[4]李雙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具體表現形式及前進方向研究[M].西北師范大學,2016,(5):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