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
摘 要:在網絡日益重要的時代,加強網絡政治文化建設研究對推進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分為三個部分來進行系統地論述我國網絡政治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從而提出要提高網民的政治素養、推進網絡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注重對網絡輿論的引導、加強對網絡運行的管理等網絡政治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政治文化;網絡政治文化;網絡輿論
前言:網絡在我國社會中的普及為我國政治文化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和領域,并且既對我國政治文化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也為其建設帶來了消極影響。加強網絡政治文化建設,發揮其積極作用,避免其消極影響,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以及現實意義。所以本文綜合運用政治社會學學科的有關理論以及哲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對我國網絡政治文化的建設進行了系統論述。
一、我國網絡政治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由于當前我國網絡政治文化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對政府的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是指當一個政府或部門失去公信力時,不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說假話、做壞事。[1]當前中國,每當重大社會問題發生,政府及其部門置于事件的輿論漩渦中時,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民眾會將肇事原因歸為政府,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發布的信息以及對事件的解讀也會被民眾質疑。
(二)對事實的放大與扭曲效應
當前在網絡的普及的大環境之下,不僅許多媒體和網站為了抓住大眾眼球,利用網絡這一媒介扭曲事實對不實信息進行大肆渲染,并且在網絡空間,信息傳播不僅便捷而且極為迅速,因此影響的范圍較大,對事實的放大和扭曲也越明顯,大部分網民缺乏辨別信息優良的能力,常常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從而成了放大事實和扭曲事實的助力。
(三)對政治的冷漠傾向
當下中國,政治冷漠現象較為普遍,民眾除了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工作之外,更多的是利用網絡聊天、游戲、購物、瀏覽娛樂新聞等等,對政治新聞缺乏興趣,對政治信息關注比較少。
二、我國網絡政治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
網民政治素養不高、網絡公共服務體系的不完善、網絡輿論的引導和網絡運行的監管力度不夠等都是我國網絡政治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網民的政治素養水平不高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7.9%、25.4%,小學及以下學歷占比為16.2%,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為11.2%。[2]
從網民的受教育分布情況來看,網民中具備中等教育程度的群體規模最大。網民的受教育情況直接影響網絡政治文化的建設水平,中國網民的學歷集中在中等教育上,中國網民的受教育程度較低,網民的整體判斷能力不高,思想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無形之中成為事實放大和事實扭曲的推動力量。
(二)網絡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不完善
當下我國網絡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還不完善。在遇到社會問題時,政府部門的信息常常落后于媒體報道和社會輿論,負面報道和社會輿論就會先占據民眾的思想,從而政府不能及時地引導網民的思想。
(三)網絡輿論的引導和網絡運行的監管力度不夠
當出現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時,部分新聞媒體和網站為了博人眼球而對負面信息進行大肆渲染,如果政府及其部門不能及時地對輿論進行正確引導和對部分新聞媒體和網站進行監管,而任由事態的發展和謠言的擴散,社會焦點問題會會不斷偏離事實本身。當社會焦點問題愈演愈烈時,政府站出來作出回應也無濟于事了,久而久之,民眾對政府也會失去信任,一部分民眾甚至會對政治失去信心和興趣,從而造成了民眾的政治冷漠。
三、我國網絡政治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文化一旦成型,改變起來就很困難,所以在文化開始形成之時,就要對文化的模式進行適當地引導。在我國,當前網絡政治文化還處于初步形成的階段,因此,通過國家、社會和網民等力量所形成的合力對網絡政治文化進行合理建構,引導和促進網絡政治文化實現良性建設,使之與政治文化相互協調,為建設民主政治服務,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提高網民的政治素養
第一,國家要重視對網民的教育。一方面,國家要促進教育體制改革,不僅要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也要加強對民眾的網絡知識、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國家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對網民的政治價值觀念的引導,重視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家庭、學校、社會要加強對公民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父母要為青少年做好表率和樹立榜樣;學校是專門實施教育的場所,學校除了要傳授文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關心國家大事和關心時事政治的興趣等;社會團體不僅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氛圍使社會成員潛移默化的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也要開展一系列培訓活動加強對社會成員的教育。
第三,公民要自覺提升自身政治素養。一方面,公民要在網絡空間遵紀守法,不制造和傳播不良和不實信息;另一方面,公民要自覺接受網絡時代的新事物,主動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網絡法律法規、網絡安全等知識,提升在網絡空間的辨別是非的能力。
(二)推進網絡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第一,加快網絡公共服務的建設。首先,在網絡空間,政府要提升服務功能,要科學地吸納民意,及時地回應民眾的訴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其次,建設齊全的網絡公共服務設施,例如可以加強網絡公共圖書館、網絡公共博物館、網絡公共紀念館等設施的建設和推動傳統公共文化設施的網絡化等。最后,要推動網絡公共服務體系的規范化,國家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網絡公共服務,并對網絡公共服務主體的職責和活動作出規定,規范網民的言論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