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課堂被運用得越來越廣泛,主要體現在多媒體技術手段的運用上,它是用技術增強學與教,是對原常態教學的改變和超越,實現高效的學與教。本文結合多年的一線英語信息化教學實踐經驗,介紹了基于信息技術基礎上的英語課堂在提高學生興趣、提升語用能力、改變評價方式、優化互動方式、增加課堂容量,以及減輕教師負擔等幾個方面的一些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課堂;減負增效
中圖分類號:G43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2-0016-02
引 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等信息技術的出現和深入發展,傳統教育也被不斷地賦予新的特點和內涵。十九大后,教育部啟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旨在真正發揮教育信息化的支撐引領作用,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使我們的英語課堂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之下效率越來越高。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來談談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教學中的運用。
一、教學方式游戲化,激發學習的興趣
以皮亞杰為代表的心理學、教育學派認為,游戲是認知發展的動力,信息技術通過將英語教學內容融合于游戲活動之中,有助于觸發學生高度的學習動機,使課堂迸發出勃勃的生機,促進語言知識的習得與理解,實現真正的寓教于樂[1]。
例如,教師在英語課上可以設置搶答題,也可以隨機抽取學生的名單進行回答,讓學生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興奮,增強專注度,以及思維的敏捷度。同時,動態化的答題方式,游戲化的音樂和界面能充分引起學生的有效注意,活躍其思維,提升其學習興趣;還可以設置PK功能,用于朗讀比賽、作業展示等。
二、電子白板功能化,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第一,電子白板既可以播放PPT,又可以隨時在上面圈圈畫畫,進行點評,還可以插入板中板,使教師的板書不再局限于固定的黑板大小,教師可以盡情地寫。第二,電子白板上的答案可以被隨處拖動,教師可以讓學生上來選擇答案而不需要像傳統的黑板那樣一遍遍地寫、一遍遍地擦,它能優化互動方式,增加課堂教學容量。第三,教師可以借用幕布、聚光燈、放大鏡、智能畫筆、字典等小工具,在課堂上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
三、聽說練習智能化,提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1.智能教練,提升語言表達流暢度
例如,在布置學生預習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某軟件的人工智能聽說系統,學生可以跟讀,模仿朗讀,學生讀完句子,得分結果馬上就能呈現在屏幕上,讀錯的和讀得不到位的單詞和句子一目了然,他們可以反復模仿,根據智能教練給出的評價或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調整,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在這個過程中,平臺的智能教練不會感到疲倦、不會生氣,也不會發脾氣,而且很有耐心,這樣學生的心理壓力將會有所減輕,學生的自信心增加,語言表達流暢度得到提升。
2.電影配音,增強學生自信度
二語習得理論告訴我們,關于教學可以通過增加互動的方式和頻率來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質量,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例如,智慧學習平臺上的電影配音功能,使學生仿佛置身于電影的情境中,模仿角色的身份、說話語氣,與電影中的人物進行交流,學生能在對話中進一步理解其所扮演的角色,關注他的語言、模仿他的語氣。
3.人機對話,提高語言的靈活性
利用計算機讓學生與機器人對話,學生選定一個主題后,機器人會說第一句,學生想要想辦法回應一句,同時后臺自動錄音。教師可以抽調學生的錄音進行評價,包括觀察學生最后能與機器人對話多少個回合、對話的內容是否有意義、語言是否得體。雖然這種互動對話缺乏一定的靈活性,話題的多樣性也有限,但用于半控制性對話練習和增大活動頻率還是很有幫助的。
四、評價功能多元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傳統的評價的手段及形式往往具有時空局限性,它不僅反饋所需時間較長,而且較多地呈現出一種點對點的單向反饋模式,但是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網絡評價,就可以輕松實現較為迅捷、覆蓋面也較廣的多向反饋。
第一,評價主體多元化。例如,學生的預習朗讀作業和筆頭作業上傳智能平臺或者到發在微信群里之后,網絡平臺會為他打分,他的同學也能在網絡平臺上給自己打分、獻花,家長也能進去給自己孩子的作業進行打分,教師在網絡上進行批閱、打分,然后留評語,對學生進行表揚或者讓學生進行改進。
第二,評價反饋及時化。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希沃授課助手的拍照上傳功能,發現學生作業中的錯誤,然后通過拍照上傳,展示在黑板上進行講解,及時幫學生答疑解惑,糾正錯誤的思維。
又如,Plickers比較經濟實惠,它只需要一部手機和一套二維碼圖片,就可以在課堂上及時收集學生的選擇題答案,教師就可以發現哪些學生做完上傳了,哪些學生還沒有做完,每個選項得分率有多少,從而可以根據學生的選擇情況來判斷學生對這道題目掌握的情況;教師還可以判斷學生錯誤的原因,及時地為學生講解,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由于這種答題的結果上傳都是匿名的,匿名制可以避免學生當眾出錯,降低學生的心理負擔,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同時,教師可以依托數據分析及時了解學生的學情,再次推送個性化資源,實現精準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三,評價對象個性化。利用班級優化大師,可以輸入全班學生的名字,在課堂上可以對每一個學生的紀律、回答問題次數、作業等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評價,使評價更具個性、更加客觀。
五、師生互動多樣化,拓展了學習的時空
借助信息技術,師生互動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師能夠利用微信和QQ隨時給學生推送知識點和學習微視頻,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作業情況并對教學方法做出調整,也可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同時,這也解決了學生的口頭作業無從檢查的問題。對于書面作業,學生也可以拍照上傳給教師,教師可以以語音的形式點對點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這種互動方式,既拓展了學習時空,滿足了師生個性化的需要,又有利于師生的共同進步。
六、作業批閱智能化,減輕教師負擔
借助人工智能批改系統,師生可以在平臺收到對作文的及時詳細反饋。另外,人工智能聽說系統(含示范、糾錯、解難、合作對話、自動評分、數據統計功能), 為教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教師可以把這個時間用來精心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結 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當充分探索信息化教學的內容與方法,提高自我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以實現前沿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最終實現英語教學的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黃志紅.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有效融合的基本原則與案例剖析[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01):13-16.
作者簡介:夏秋玲(1972.9—),女,江蘇溧陽人,教育碩士,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