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春
摘要:“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于文化自信的內容節選。上至國家需要文化引領,下至基層企業,同樣需要從實際出發,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從而將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物質形態的生產力,推動企業穩健發展。
關鍵詞:文化 企業 發展
在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的情況下,要想夯實企業發展基礎,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文化導向,提出符合自身實際的文化理念,積極推進文化強企,努力用先進的企業文化推動企業的改革發展,為此,要大力推進“責任文化”,即七顆紅心:對待組織有忠心、對待業主有熱心、對待同事有誠心、對待誘惑有清心、對待困難有決心、對待榮譽有虛心、對待工作有細心。“責任文化”既包含內部激勵與約束,又包含外部服務與形象,轉觀念、補短板、強基礎,確保改革政策落地時期員工隊伍穩定、人心不散、服務不降。公建服務黨支部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作為助推企業改革發展、維護隊伍和諧穩定的重要抓手,通過營造氛圍、宣傳教育、創新載體三個層次,大力推行“責任文化”。
一、積極營造氛圍,推動“責任文化”生根
通過宣傳展板、精神解讀等方式,耳濡目染的宣傳引導,使“責任文化”自然深入人心。同時,在活動室、“一站式”服務大廳以及各基層站隊布置責任文化、油田公司會議精神宣傳、勞模事跡宣傳等展板,使項目群眾和前來辦理業務的居民經常性地接受企業文化的浸潤和感染,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和教育廣大職工群眾。
宣傳教育,使“責任文化”入腦入心。通過全員學習、座談等形式,圍繞“責任文化”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解讀與剖析,在學習過程中,干部職工在認真做好讀書筆記的基礎上,寫出心得體會,聯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實際,查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錘煉個人品德。通過深入學習,使廣大干部職工熟讀、熟記“責任文化”的內容,并理解基本內涵,逐漸將其滲透到工作的點滴之中。
二、創新載體,推動“責任文化”落地
一是用行動詮釋“對待同事有誠心”。組織文體活動,增強團隊凝聚力,增強同事間的友誼。開展健步走、趣味運動會、撲克比賽、新年聯歡等活動,既豐富了員工的文化生活,又促進員工間團結協作精神。對在崗特殊員工進行崗位幫教帶、生活幫扶、心理疏導。
二是用行動詮釋“對待誘惑有清心”。從增強廉政意識人手,開展警示教育,在關鍵節點進行警示談話,使干部在思想和行動上嚴以律己,自覺遵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開展機關作風專項治理和重要崗位廉潔風險排查活動,不斷提高干部拒腐防變的能力。
三是用行動詮釋“對待困難有決心”。綠化工作由勞務外包轉為項目部自行承擔。由于多年未自行承擔此項工作,面臨設備和專業操作人員缺位,一線綠化養護工人短缺等現狀。對此,開展集體勞動、調配人員對小區紅線內的綠化工作進行應急處理,確保了綠化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是用行動詮釋“對待榮譽有虛心”。雖然曾經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單位、集團公司和諧示范小區、遼寧省學郭明義先進集體、油田公司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并且在興隆臺公用事業處物業大檢查中連續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但項目部始終秉持“創成績難、守成績更重”的理念,保持好的做法,并隨著形勢的變化,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同時,虛心向兄弟單位學習,多次組織管理人員到兄弟單位參觀,學習好經驗、好做法,結合實際,運用到紅村小區的物業管理與服務中去,使紅村小區業主滿意率始終保持較高水平。
五是用行動詮釋“對待工作有細心”。將工作方法落實在新與細上。制定了崗位“五定”考核法,即:定區域、定職責、定標準、定績效、定標桿,每周一考核,每月一兌現,環衛日常檢查與公司值周帶班相結合,有效促進了環境衛生的深度整治,公共設施無破損。
三、不斷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增強了職工群眾的認同感。通過推廣“責任文化”,服務群眾、服務居民的載體得到豐富,企業文化切入點更準,開展活動的方式更新,搭建平臺和設計載體,促進了與職工群眾的互動。
二是增強了職工群眾的規則意識。通過組織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活動,將宣傳內容寓于群眾活動之中,充分發揮集聚功能、服務功能,讓職工群眾在活動中有序參與、遵守約定,其規則意識不斷得到增強,起到了自我協調、相互理解、形成共識的作用。
三是增強了職工群眾的自豪感。通過組織開展各項活動,讓職工群眾相互有了交流的空間,有了展示的舞臺。大家都能在這個大家庭中找到歸屬,激發了職工群眾參與企業發展的熱情,進一步增強了職工群眾的主人翁意識。
四是特情群體得到更多關愛。項目部有個別職工患有輕度精神障礙疾病,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平時多給予關心和鼓勵,邀請他們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用組織的真情和關愛給他們帶來溫暖。這幾名職工目前工作和生活狀態有了明顯好轉,甚至有的成為生產中的骨干。
作為中石油企業的基層單位,結合自身實際提出并推廣“責任文化”,要將“責任文化”融入日常,建立健全長效的制度保障機制,持續不斷地向職工群眾傳遞清晰的價值導向,使“責任文化”成為隊伍和諧的穩壓器、企業發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