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華
摘要:在特殊教育中進行生活語文的教學是為了利用生活常識性的教育內容讓特殊學生能夠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切實地掌握生活實踐中必備的語文知識與語言組織方式,使特殊學生能夠通過課程中的學習具備一定的生活常識基礎與語言能力基礎,促使其更好地開展生活實踐。在特殊教育生活語文的開展實踐中,教師為了確保特殊學生切實地從課堂學習活動中掌握相關知識,完成生活語文知識的內化,應該以制定教學策略的方式促成生活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特殊教育 生活語文 教學實效性
生活語文是特殊教育教學體系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通過生活語文教學的開展能夠在幫助特殊學生建立起基礎的生活常識認知之外,讓特殊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語言認知基礎對自身的實踐行為進行簡單的闡述,讓其具備切實投入到生活實踐中的能力。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特殊學生在接受特殊教育生活語文內容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影響因素會對特殊學生的學習活動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了克服這一系列問題,教師應該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以應對這些具體的教學問題,促成生活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一、創設活動情境,組織課堂實踐活動
實踐是將抽象的理論性教學內容轉化為直觀的操作過程,是幫助特殊兒童內化生活語文中教學內容的一種最直觀與最有效的方式。在特殊教育生活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課程的實效性,首先應該針對特殊學生在認知層面所存在的特殊性考慮利用何種教學手段輔助特殊學生建立起對教學內容的認知,使教學內容切實地傳達至特殊學生心中,使其產生深刻的印象,完成知識的內化。為此,教師在生活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應該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創設活動情境,并組織特殊學生參與到活動過程中之中開展課堂中的實踐活動,使特殊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建立起對生活語文知識的認知。
例如在《我的家真干凈》一課中,為了培養特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并使其能夠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掌握清掃工具的實際應用概念,我即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了課堂中的實踐活動。在我的耐心引導下,特殊學生將班級作為了自己的家,并展開了實際的清掃活動,以此創設了課堂中的活動情境。通過活動情境中特殊學生的實際操作,特殊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到衛生清潔工作的方法,并且在活動的實際體驗中直觀地認識到衛生整潔的重要性。活動情境中特殊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直接地體驗了生活語文中教學的內容,使其對教學內容產生了更加深刻的感知印象,從而切實地掌握了這一教學內容。
二、利用生活資源,強化知識應用能力
由于特殊學生的認知能力具有特殊性,其在接受系統的教育前對生活實踐中的具體事物未能產生系統的概念,因此在生活語文的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學內容雖然特殊學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觸,但是其并不能明確地指出其具體的概念性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對特殊學生而言相對抽象,這也是學生學習活動中存在的影響因素之一。為了緩解這一問題,為學生具象化生活語文中的內容,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源,利用與特殊學生息息相關的資源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建立起認知,并將這一認知內容反作用于生活實踐之中,使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實踐中能夠清晰地辨別教學內容中的具體事物。
例如在《常見的餐具》一課的學習活動中,我即將生活中常見的餐具實物帶到了課堂之中,通過讓學生觀看這一實物資源的方式調動起了生活中特殊學生實際使用這些餐具的回憶,為本課的教學打下了基礎。之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在對文章中出現的餐具進行講解時會刻意地出示相對應的實物,使特殊學生的經驗能夠快速地調動起來與實物與教學內容形成對應,從而將具體的概念與實際物品對應起來建立起系統的認知,為特殊學生在生活中對餐具的辨識和應用建立起了理論知識基礎。
三、施行鼓勵教育,提倡學生語言表達
在特殊教育生活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除了要對特殊學生進行知識的輸入,讓特殊學生具備基礎的認知與語文常識之外,還應該適當地給予學生向外界輸出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輸出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使其能夠在生活實踐中較為良好的表達出自身的想法,實現與他人的交流活動。
我在特殊教育活動中為了提高特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將鼓勵教育的模式融入了教學活動中,在課程中常常鼓勵特殊學生針對生活語文中的教學內容進行相關的表達。例如在《我的家人》一課的學習中,特殊學生在我的鼓勵下積極地嘗試組織自己的語言,對自己的爸爸與媽媽進行描述以及描述自己在家庭中的生活,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能夠建立起良好的表達自信,并在不斷地嘗試中積累起表達的經驗與組織語言的經驗,進而實現表達能力的提升,并敢于在生活中進行表達。
通過教師結合特殊學生實際情況與生活語文教學內容所制定出的教學策略,能夠有效地解決生活語文教學實踐中存在的許多問題,以此為特殊學生的生活語文學習活動創造更加符合自身學習能力的環境,助力特殊學生生活知識的積累與語文能力的初步提升,為特殊學生的未來社會實踐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