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瑩 董曉霞

摘要:國之昌盛,取決于教育質量;教育質量,取決于教師狀態。高校教職工作為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中流砥柱,其工作、學習、生活和健康的狀態決定了高校未來的發展態勢,也間接影響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速度與質量。本文以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為例探究“70后女教工”對“教工之家”的新需求,以便給校工會提供如何為“70后女教工”做好精準化服務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教工之家 70后女教工
高校工會是保障教職工良好工作和生活狀態的重要職能部門,因此工會必須建立起目標明確、內容豐富、能力到位的工作新常態,才能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維護教職員工工作積極性,促進高校蓬勃發展。新形勢下,最基層的二級學院分工會,在面對工作時,更要準確把握自身的職責定位;不斷提升工會干部服務意識與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工會開展工作需要“抓手”,“教工之家”就是開展工會活動的載體,這小小的方寸之地是教職工在校時生活的家園、成才的樂園、交流的場所。接下來,本篇文章以聯大應用科技學院“教工之家”的成長為例,初步探尋“70后女教工”對“教工之家”的新需求及應對策略。
一、“教工之家”建設的意義和理論基礎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最新修正2016》指出
第六條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工會必須密切聯系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關心職工的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第三十一條工會會同企業、事業單位教育職工以國家主人翁態度對待勞動,愛護國家和企業的財產,組織職工開展群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活動,進行業余文化技術學習和職工培訓,組織職工開展文娛、體育活動。
(二)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就工會工作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特別就工會做好職工群眾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工會必須牢記黨的重托、不忘工會職責,使工會組織真正成為職工群眾信賴的“職工之家”。
(三)工會“四項基本職能”之教育職能
工會履行教育職能,主要是根據廣大職工群眾的覺悟水平和不同的興趣、愛好和要求,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群眾性活動,吸引職工廣泛參加,寓提高職工思想政治覺悟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各種活動之中。同時,幫助職工通過各種途徑學習科學、文化、技術知識,掌握從事崗位工作的本領。工會在這些群眾性的教育活動中,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以基層活動為主。工會通過吸引職工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使廣大職工不斷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逐步鍛煉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基層工會委員會的任務:對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勵支持職工學習文化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開展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辦好工會文化、教育、體育事業。
二、應用科技學院“教工之家”的現狀和問題
(一)應用科技學院“教工之家”的現狀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由于校區的原因,雖有“教工之家”但一直飄搖不定,直到學院搬至北苑校區后,才真正有了“教工之家”的場所,所以這個“教工之家”雖有些經驗但還很稚嫩?!敖坦ぶ摇背闪⒑螅诖蠹业娜翰呷毫χ校諠u興旺。學院工會現有女會員91人,占總人數的75%,其中70后女教工是主要構成部分。
(二)“70后”女教工參加工會活動的問題
2019年初,我們選取了應科外語系作為調查樣本,了解“70后”女教工參加工會活動的情況。應科外語系有教師23人,全部為女性,占學院女教工人數25%,相比其他部門,女性比例是最高的,23人中12名女教工為70后,也是70后比較集中的系部。以外語系為例,女教工參與教工之家活動現狀如下:
從上述表格中,我們發現“教工之家”在組織活動時“70后女教工”參與度相對較低,而“70后”女教工在教工總人數中占比最高。這是“教工之家”當前遇到的新問題:“教工之家”花了時間和心思組織活動,但占比高的會員們卻沒能積極參與,如何能使占比高的“70后”女教工成為工會活動的積極分子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課題產生了,——“70后女教工”對“教工之家建設”的新需求及為應對新需求所采取的對策。
三、調查采用的方式和擬解決的問題
本次調研希望切實了解女教工在工作生活中不能經常參與工會活動的實際困難,探究她們對“教工之家”建設的新需求,根據調研中匯總的實際困難,設計可實施性方案,針對這一群體提供精準化服務。
調研擬解決的問題:1.調研“70后女教工”參與“教工之家”活動比例不高的原因;2.針對她們的需求和困難,設計行之有效地方案,為這一群體提供精準化服務。
在調研的5個月中,我們采用訪談式的調研方法,對應用科技學院30名“70后女教師”進行了跟蹤訪談,了解她們對“教工之家”建設新需求;將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分類,根據反饋意見設計方案為這一群體提供精準化服務;召開座談會,探討設計方案的可實施性,加強修改。
訪談人員選取范圍是從70至79年出生的女教師,每個出生年選取三名,力求被采訪人樣本能全方位代表70后女教工的情況,以便使調研更全面、更科學。
四、“教工之家建設”的新需求及對策
(一)“70后”女教工較少參與教工之家的原因
在接受訪談的30名“70后”女教師中,談到“不經常參加活動”的人數為23人,占訪談人數的77%。由此可見,“70后”女教工雖是領導崗位、教學、科研等工作中的主力軍,但并不是工會活動中的活躍元素。
造成這種現象的一系列原因中,有些是當前這一群體的共性困難,使她們相對較少地參與“教工之家”的活動,其中典型的共性困難有:
1.家庭負擔重,上有老(老人體弱),下有?。ú糠掷蠋熡袃蓚€孩子)。
2.業務骨干,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無閑暇時間。
3.身體健康狀態不佳,多數處于亞健康狀態,面臨陸續進入更年期的問題。
除了這些共性的問題,老師們還有各自不同的困難,使之無法參加工會組織的活動。
(二)“70后”女教工對“教工之家”的新需求
老師們的新需求總結如下:希望工會多組織豐富多彩、題材新穎、有利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并且在參與時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三)應對策略
根據“工會履行教育職能,主要是根據廣大職工群眾的覺悟水平和不同的興趣、愛好和要求,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群眾性活動,吸引職工廣泛參加,寓提高職工思想政治覺悟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各種活動之中。同時,幫助職工通過各種途徑學習科學、文化、技術知識,掌握從事崗位工作的本領?!钡恼f明,結合調研訪談中女教工老師們的希望,現將應對策略總結如下。
1.講座題材多樣化。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70后女教工在日常生活中最關心的是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其次是子女教育,然后根據個人需求還有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質主題,例如:插花、家居整理、服裝搭配、化妝等,以及金融保險等各種生活中瑣事。所以在工會舉辦的講座中,建議題材廣泛,上至教師崗位專業知識,下至生活中各種細節活動,不拘泥于某幾個主題,從工作和生活中人手,解決各種“小事”,這樣參加活動的人數總量會有提升。猶如滿漢全席,總有一款適合您。
2.講座課件上傳校園網或公眾號。大家喜歡工會舉辦的各種講座,特別是健康講座和一些陶冶情操和放松壓力的講座,例如插花講座,但是由于這些活動時間和場所比較固定,使老師們參加活動受限。如果工會在組織活動的同時,能將這些活動錄制下來,剪輯成微課視頻,放在網上,大家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教師能最大范圍地參與工會組織的學習活動,有些主題在講座后,還可以為大家的作品在“教工之家”辦個展示會,這樣即使一時不能參加講座,后期學習后,還可以通過展示作品參加活動。
3.堅持健步121的活動。健步121是大家參與度最高的活動,因為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達到健身的目的,所以在訪談中大家反映較好,有些老師唯一參與的工會活動就是健步121每月組織的走路活動。此外,老師們也提出健步121的軟件需要進行優化,目前該軟件耗電較多,有時計數和上傳會出現小問題。值得高興的是,通過老師們對軟件問題的反饋,我們不難看出老師們對于健步的軟件還是經常使用的。
4.“教工之家”成立“傾聽”工作室。在訪談中,70初的女教工談到大家已陸續進入“更年期”,在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壓力下,情緒和脾氣上有很多變化,但是,心中的苦悶和委屈有時卻不知向誰傾訴,久而久之,心情郁悶,幸福指數降低。工會可以選一些“過來人”開辦“傾聽”工作室,當好娘家人,讓老師們時常能“回娘家”聊聊天,釋放壓力,減少不良情緒對生理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此外,如果遇到心理問題嚴重的教職工,也好盡早發現,避免悲劇發生。
5.日常小答題可以豐富文化知識。“教工之家”可以就多種學習題材,設計一些網絡問卷,使老師們在參與活動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綜合素養,這也是老師們比較喜歡的活動方式。
6.工會活動利用后“碎片”時間。工會開展小型文體活動時,可以利用學院大會前后的空余時間,這樣教師們可以“雙贏”,及時參加活動的人會更多。
綜上所述,本次調研活動在走訪過程中,聽取了老師們的意見,并根據這些意見總結了應對策略,希望能為工會活動的組織工作提供一些思路,以便更好地為大家提供服務,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內容,助力校園文化建設,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