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若然
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成本管理的地位至關重要。企業通過成本管理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進行計劃、預測、決策、控制、核算和分析,通過成本管理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從而提高盈利能力和同業競爭力。本文以A 企業為例,針對采購、研發等日常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旨在解決A 企業成本管理問題。
企業成本管理是對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進行一系列的計劃、預測、決策、控制、核算和分析,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從而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流入,增強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
成本管理要重視原始數據,在進行成本核算、編制企業成本預算的過程中,原始數據是進行管理的基礎。成本管理要加強對存貨的盤點制度建設和倉儲管理,對庫存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盤點,確認當前存貨數量。
企業成本管理的內容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企業成本管理的方法有三種,分別是本量利分析法、作業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是對成本、產量(或銷售量)和利潤三者之間的相互聯系進行分析。作業成本法是以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作業為對象進行記錄和分配。變動成本法是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
日化企業的采購成本包括三個方面:原材料成本、管理成本和存儲成本。采購成本對日化企業生產經營水平有重要影響,決定企業銷售產品的成本和售價。
日化企業銷售價格影響產品銷售量,從而影響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因此日化企業應重視采購成本管理。
日化企業的倉儲成本包括儲存空間成本、庫存服務費用和庫存風險成本。加強倉庫規章制度建設,及時處理閑置物資,提高存貨儲備最大使用限度是倉儲成本管理的關鍵。
日化企業的研發成本廣義上主要包括設計成本、制造成本和銷售成本。大多數日化企業把重點放在降低制造成本上,但在實際上制造成本在設計階段已基本確定,因此把成本管理重點放在研發成本管理上,將有利于企業實現降低產品成本的目的。
日化產品的銷售成本主要包括明星代言費、廣告投放費、商店促銷活動費,重視銷售費用預算控制,制定預算標準,對銷售費用的支出進行嚴格審核,有助于加強成本管理。

A 企業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日用化學品企業之一,主要經營護膚、彩妝、香氛等多個領域的產品,擁有許多中國著名品牌。A 企業主要有四個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產品品牌,分別對應大眾消費群體、中低端消費群體、高端消費群體和男性消費群體。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A 企業2017 年原材料成本占企業總成本比例為56.37%。2018 年生產規模未大幅提高,但原材料成本占企業總成本比例為77.12%。由此可見,2018 年原材料采購成本比上年顯著提高。市場調查發現,皂粒、油脂、包裝物、塑料、硅采購價格小幅上漲,表面活性劑、溶劑等原材料采購價格大幅上升。原材料采購成本提高導致A 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降低了市場價格競爭力和企業盈利能力。
2018 年庫存商品和原材料賬面價值相對于2017 年沒有太大變化,但存貨跌價準備劇增。其中,庫存商品跌價準備比上年增加1168 萬元,原材料存貨跌價準備比上年增加523 萬元。存貨可變現凈值下降,導致企業的采購、生產和管理成本難以通過銷售收入彌補,并且占用企業資金,降低資金流動性,影響企業現金流,企業財務成本增加。這說明A 企業的倉儲成本管理、生產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等成本管理環節存在問題。
伴隨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加深,A 企業的銷售投入越來越大,但銷售費用增加對銷售結果的影響無法評價,造成銷售費用成本管理出現問題。明星代言對企業產品銷量的影響難以評估,手機應用平臺和購物網站的宣傳活動對銷售量的影響難以評估。
在采購前做好以下準備: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進行準確的報價,安排合理的到貨計劃。在公平、公開、公正的條件下擇優選取供應商,簽訂一系列采購合同,解決采購原材料的質量、價格、交貨時間等問題。大宗采購建議采用招標方式確定供應商,通過多家比價獲得質優價廉的原材料。嚴把審批關,嚴格審查原材料采購申請。合理預測原材料未來價格波動,對單價較高且未來市場采購價格預計增長幅度大的原材料,及時制定合理采購政策,適量“囤貨”。
首先制定嚴格的材料入庫檢查制度,降低殘次品進入企業倉庫的可能性。高度重視采購單價較高的原材料的倉儲管理,加強合理檢查。其次采取多種方法確保合理的庫存量,避免發生原材料庫存過高造成的材料積壓和貶值以及占用資金影響現金流,同時避免發生庫存過低導致材料短缺影響生產。盤點發現盤盈、盤虧、毀損、閑置或需要報廢等問題,材料保管部門要及時查明原因。
根據不同細分產品消費群體選擇合適的產品明星代言人,對比代言人代言前后的銷售情況,對比內容包括:季度銷售額與上年同比增長率、市場競爭產品銷售額增長率、不同年齡性別和地區消費者增長率等。作為銷售費用重要組成部分的運輸費用,建議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運輸公司和快遞公司,從而降低運輸交易成本,降低整體運輸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