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嚴麗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實體經濟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打破傳統的新興普惠金融體系概念逐漸普及中華大地,其基本含義是: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布局中,廣西是中西部地區發展的省份之一,廣西的貧困農村地區相對較多。其普惠金融體系的建立對推動中國整體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當時的全國人大主席吳邦國提出“以田東為試點,打破農村經濟困難的格局”,田東縣作為全國六個縣級“農村改革的試驗區”與農村金融改革相關的實驗任務其中一項就是對農村資源的整合利用,推進農村金融創新,初步形成了以“田東模式”為試點對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但由于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著資金短缺、金融機構功能定位不準確、金融服務供給不足、農民貸款難等問題,金融體系在發展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本文通過對廣西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廣西農信社 廣西普惠金融 對策
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其中作為全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的六個市縣“農村改革實驗區”之一的百色市田東縣,其普惠金融體系的“田東模式”對農村金融普惠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但廣西普惠金融在發展中也存在相應的問題,這也是我們面臨的首要解決的問題,畢竟,農村金融發展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也是城鄉統籌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我國普惠金融體系建立完善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廣西普惠金融發展現狀(以廣西農信社為例)
據2016年10月25日銀行總監會發表的新聞通報,廣西銀監局提出在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的過程中,要繼續加大涉農貸款支持力度。廣西區銀行業截至2016年9月末涉農貸款余額6595.02億元,較年初增長10.92%,實現了銀監局提出的“涉農信貸持續增長”的目標。2017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不斷支持我國“三農”事業發展的同時,要保障微小企業、困難群眾有一定的融資渠道,同時鼓勵我國的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關于普惠金融的部門,支持普惠金融事業發展。為支持普惠金融發展,銀行業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如涉農信貸、小微企業貸款穩健增長等,以農信社對廣西普惠金融事業的支持情況作為代表進行分析,可見銀行業對普惠金融發展支持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
廣西農信社對廣西普惠金融事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農信社對于農業扶貧再貸款,貸款利率在正常支農再貸款利率的基礎上下調1個百分點,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切實降低貧困地區涉農貸款利率水平,達到支農助農的效果。以下表1、表2、表3是2016年末至2017年3月廣西農信社貸款整合部分參考數據: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到去年為止,廣西銀行同業社存貸款增量、存量居首位的仍是農信社,不僅如此,2018年一季度,廣西農信社交出了今年第一份靚麗成績單。存貸款余額合計達11640億元,總額持續位居廣西金融機構首位,以占廣西22%左右的存款資金,發放了廣西銀行業99%以上的扶貧小額貸款、64.12%的農戶貸款、近50%的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60%以的扶貧龍頭企業貸款,為鄉村發展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廣西農村信用社在廣西普惠金融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廣西農信社在普惠金融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廣西普惠金融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與創新不足,政府主導特征明顯
首先是農村信用體系不完善,導致金融生態也不夠協調。確實,廣西農村金融體系仍處在金融改革試點階段,政府對體系的整體規劃認識不夠到位;另外,廣西各市( 縣) 政府在開展普惠金融事業的具體工作時,不能正確根據實際情況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導致以區政府指示意見和建議在落實到市縣時不能很好的適應和發展,市縣的農村金融信用體系需要更大的改進和完善。除此之外,由于金融改革的不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進程難以推進。只有正確認識廣西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才能“對癥下藥”,逐步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二)金融機構體系有待健全,融資產品和服務需優化
一方面,農村縣級以下地區缺少專業的金融知識,缺少專業化的農業保險機構;另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不夠完善不夠成熟,沒有足夠的能力為“三農”提供相應的服務,同時,“最后一公里” 的惠農服務滲透不夠,專業的服務意識不夠。除此之外,融資產品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金融機構應根據實際需求將融資產品進一步優化,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
(三)農村金融受農業發展制約,普惠金融發展程度不高
農業產業化不高、集約化程度低是我國普遍存在的問題,農村金融受到農業發展一定制約,農村對高端的金融產品需求程度不高。此外,廣西農村融資需求基本集中在農戶和個體農村經濟組織,對產業鏈融資的需求較少,例如馬山的黑山羊,貴港的蓮藕,百色的芒果和砂糖橘,陸川的生豬,容縣的沙田柚等當地特色的高端產品并沒有形成強大的群體和產業鏈,以農戶和個體經濟為主體的金融融資需求太低,導致廣西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并不高。
三、廣西普惠金融進一步發展的對策
(一)持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并加大推動力度
以“有形的手”在廣西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中發揮出政府的作用,為普惠金融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完善相關融投資政策,完善金融機構設施,以“無形的手”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連接好融投資與農業發展的關系,利用好實際資源,“有形的手”為主導調動“無形的手”,持續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廣西普惠金融的推動力度。
1.發揮“有形的手”,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工作。廣西農村金融改革仍處在試點階段,要根據實際情況實施擴大試點范圍。可由廣西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廣西銀監局,廣西證監局,廣西保監局和廣西政府共同選定的三個試點項目與廣西試點共建,同級城市共同實施整體推動,從而全面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工作。
2.推進廣西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廣西區以下的各縣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意識,積極與多市縣組織,將整體優勢放大,在原有的農村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基礎上,逐步擴大信用體系建設范圍,成立相關的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小組和評定小組,登記農村農戶的信用信息,構建統一的農戶電子信用檔案,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3.集中財政資金促普惠金融發展。廣西政府可將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設與農村結合起來,包括偏遠的農村地區及石漠化地區,基礎設施都需要得到建設和完善,可向中央和地方財政性資金申請集中投入, 所謂“集中力量干大事”,集中財政資金力量投入建設,爭取廣西農村金融包容性發展早日突破。
4.建立涉農投融資平臺。廣西區多為農村地區,以農業發展為主,加上農村發展緩慢,政府應重視農業發展問題,應考慮建立涉農投融資平臺,可與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建立政策性銀行合作機制,不僅解決農戶農業貸款難的問題,也指導了農業應同工業化一樣進行現代化建設,同時彌補了涉農投融資機構的空白。
(二)健全金融機構體系,優化融資產品和服務
要促進廣西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就要不斷完善涉農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持續優化融資渠道和產品服務。
1.建立覆蓋廣西區縣級以下村鎮銀行。廣西區政府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各大銀行加快建設農村支行網點步伐。區金融辦要把農村銀行作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與主要銀行業機構聯系,引導并逐步實現廣西區縣級以下農村銀行的全覆蓋。
2.爭取國家政策扶持,設農業保險專營機構。廣西區政府要爭取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財政部的支持,以財政出資為主要資本金在廣西成立專門的農業保險保險機構,并以其他國有農、林、漁業實施政策保護,在覆蓋農業的相關地域配有專業的機構和服務,解決農村保險“理賠難,理賠緩慢”的問題,逐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3.據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創新農村金融產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農村小額信貸創新工作,在信用體系建設較好的地區進行信用評估并有效整合。通過民主化方式以村區代表和涉農金融機構共同參評,確定相關需求和貸款金額。通過該方法可以集中力量發放農村信貸,實現利益最大化,并實現支持農業和協助農業的新金融創新。農業金融機構積極發揮地方特色優勢,注重特色農業的貼近性,努力提高貸款額度,注意貸款期限和擔保方式等信貸要求, 據當地情進行農村金融產品創新。
(三)完善農村發展政策,促“三農”事業發展
1.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抓好農業產業化優化升級和農村城鎮化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刺激更多人對高端金融產品的需求。充分利用廣西自身資源優勢,制定地方特色和品牌整體發展規劃,現代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財務支持計劃,使產業鏈最大限度發揮普惠金融在農業產業化中循環的作用,改善農村城鎮化規劃及工業基礎設施,不斷提高建設工作,與金融支持形成高級對接。此外,做好農村主體工作,使普惠金融能具體落實到基層,使普惠金融能具體落實到現實中來。
2.實行差異化監管,為“三農”發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1)提高對農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由于農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農”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相關監督管理部門對農戶貸款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
(2)放寬農村信用社進入中小城市市場的政策。廣西銀監會要適當放開農村信用社在城市開設網點的許可政策,支持農村合作制建設新城市網點,補充現有城市金融機構的不足,逐步完善農村信用社體系, 為“三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務支持。
(四)改善貸款管理方式,增加涉農信貸投入
協調相關部門改進貸款管理方式,增加對農業信貸的投入力度。由于銀行機構的信貸規模不到社會融資總規模的一半,中央銀行希望通過合意貸款管理制度這種規模來控制整個社會的融資規模是不夠的,市場導向的監管扭曲了社會融資規模政策的初衷,最好取消這種制度,若不能取消,至少改進管理合意貸款的方式,分配每月優惠貸款是不合理的。相反,應該按季度或每半年分配一次,對農業金融機構進行一定的調整,改善農村金融投資與季節性農業需求間的匹配。農業貸款應按一定比重計算,更符合我國對農業的支持大方向。
農村普惠金融與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演變體現在互動協調的體系,兩者互動并互相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是推動城鄉經濟整體發展的重要動力,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是影響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兩者健康發展是廣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童政.廣西普惠金融發展迅速[M].廣西:經濟日報,2016.
[2]李可.普惠金融促進農村減貧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
[3]高原.吉林省農村普惠金融與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6.
[4]蘇偉琦.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6.
[5]陸岷峰,葛和平.縣域普惠金融發展的聚類分析——以江蘇省20個縣為例[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7,(02).
[6]劉平,黃芳蕊.普惠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基于廣西視角[J].區域金融研究,2017,(03).
[7]謝露.普惠金融框架下的反洗錢監管——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J].青海金融,2017,(08).
[8]李雪梅.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J].當代經濟,2017,(21).
[9]陳潔.發展普惠金融助力實體經濟[M].廣西:中國城鄉金融報,2017.
(作者單位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