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玉
摘要:“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已被納入我國發展戰略中,近些年來,針對該地區經濟發展研究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通過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的經濟發展對于國內經濟與全球經濟的發展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基于此,本文將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其具體發展路徑展開探討。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 經濟發展 路徑
一、前言
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潛力較強,該區域政治、經濟、文化呈現多元化特征。經濟發展具備較強的創新性與開放性,有利于實現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進一步接軌。但由于大灣區對國際市場較為依賴,國內方面的經濟合作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制約了大灣區經濟的發展速度,因此必須加大對發展路徑的研究力度。
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港澳作為我國的特別行政區,無論是在制度、貨幣政策,還是在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想要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合力,應建立健全統一的協調機制。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并沒有構建完善的協調機制,使得三個地區的利益問題無法調整,矛盾突出;一個地區文化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因香港和澳門特殊的歷史文化,使其缺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文化產業方面缺乏底蘊和創新,因價值觀念與人文交流方式的差異,使得文化融合面臨困境;在一國兩制方針下,粵港澳地區的思想解放還不夠徹底。主要表現為對于大灣區的發展未能全盤接受。政策方面所帶來的壓力等。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未能協調好三方的合作與競爭關系,導致資源配置不科學,重復建設問題嚴重[1]。
三、“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具體路徑探索
(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體化發展
想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體化發展,一方面應完善三方政府的體制機制。必須打破舊有體制機制限制,實現該地區內部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該區域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指導和支持。因此必須結合大灣區經濟發展現狀,不斷提高政策的前瞻性與可行性。針對經濟發展各類問題設置專門的金融中心,并吸收專家人士組建研究室,加大對政策和制度方面的研究,提取其中阻礙經濟發展因素,積極推動第三方政府體制機制的創新與完善,為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和保障。另一方面,應發揮地區優勢,構建多元化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所涵蓋的城市眾多,均有其各自優勢和特點。為了進一步實現經濟的共同繁榮,應實現優勢互動與資源共享。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構建多元中心圈。其中金融中心圈的創設以香港作為核心城市,而創新中心圈的形成則以深圳作為核心城市。積極推動香港和澳門兩城市間的政策協調,實現發展戰略的有效銜接,打破制度因素的限制,從而構建出以港深為核心城市的全新經濟區。其二,充分發揮大灣區集中箱港口的地理優勢,在確保一體化發展的基礎上,創設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聯動協同機制,以此來提高港口城市的國際競爭力。這樣一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影響力。
(二)構建大灣區經濟發展新格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全面開放的方針政策。想要構建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全新格局,則應發揮政策優勢,積極開展區域性合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基于“一帶一路”政策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聯動格局。為了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價值,應將該區域打造成為適應“一帶一路”倡議發展需要的國際運營中心,并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充分發揮大灣區的人脈優勢與地緣優勢,從而有效促進與沿線國家的多方面合作。如構建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展開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的交流互動,實現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進一步推動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同時,也要重視大灣區與內地在基礎設施方面的互聯互通建設。
2.充分發揮泛珠三角區與大灣區的聯動作用。通過積極推動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能夠為泛珠三角區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充分發揮區域聯動優勢,從而構建出世界水平的城市發展群。因此,基于當前經濟發展前景,應明確大灣區的領導作用,強化泛珠三角區的內部支撐作用。如此一來,能夠有效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只有加強港澳與內地的緊密合作,才能為大灣區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3.創建優質的對外開放平臺。首先,以環珠江口作為起點,聯合港澳,逐漸向周邊敷設。其次,借助大灣區在空間結構上的優勢,以此作為連接樞紐,實現沿海岸線地區的聯動,共同構成大灣區經濟發展的黃金岸帶。此外,通過構建新型都市圈,來帶動周邊城鎮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三)深入挖掘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潛力
只有深入挖掘大灣區的內在潛力,才能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需要充分發揮大灣區的優勢。從內部角度來講,通過設置自貿試驗區、加強港澳合作,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發展步伐。確保國際貿易與投資發展勢頭良好,在雙邊國際合作基礎上構建完善的產業園平臺,在宏觀上進行統籌,在微觀上進行調整。從而實現雙邊合作共贏,構建出大灣區與國際間的全新發展模式。因此,只要深入挖掘大灣區的內在發展潛力,才能提高其經濟發展價值,吸引更多的跨國企業于大灣區落戶,豐富商業圈的構成成分,在經濟區的輻射作用下,該區域的國際貿易往來愈加頻繁,從而吸收到大量的金融資本與尖端人才。從外部角度來講,應明確新形勢背景下的經濟發展目標,側重于開放型經濟的發展。能夠實時關注國家貿易市場,對于新規則、新政策進行細致的研究,從而實現大灣區與國際經貿的有效接軌,確保大灣區的營商環境更加的規范化、國際化、法制化。此外,大灣區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應充分發揮兩個資源、兩個市場優勢,構建雙向開放平臺,促進“一帶一路”倡議順利開展,為我國的全球化建設注入動力。而且大灣區經濟建設凸顯了祖國統一的帶頭示范作用,加強了港澳間的合作,在輻射作用下,促使大灣區范圍不斷延伸,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向內延伸至福建,向沿海區域延伸到臺灣,從而形成了一個更加優質、健全、自由的貿易平臺,對于未來內陸與臺灣展開積極的合作,起到了示范和推動的作用[2]。
四、總結
綜上所述,雖然“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但其自身發展潛力巨大,輻射影響力遍布全球。想要實現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必須做到轉變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方式,積極開展多項合作,充分發揮該區域的經濟輻射作用,從而拉開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元芳.“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品牌研究,2018(04):108+110.
[2]張勝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路徑和建設戰略探討:基于世界三大灣區的對比分析[J/OL].嶺南學刊,2018(04):1-7[2018-08-23].
(作者單位為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