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曉姍 李瑞珠
摘要:當今社會,綠色低碳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煤炭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情況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中國中煤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首先介紹中煤集團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其次探究中煤集團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最后提出加強國家干預,制定出法律法規,完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和實行第三方審計等建議,促進煤炭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煤炭企業 社會責任 信息披露
一、緒論
早期國外的煤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出現在報表附注以及董事會報告中,在公司年報其他部分中也會有所涉及。在二十世紀末,才開始出現獨立報告的披露形式,通過網絡披露是大多數企業的采取的主要手段。由單項向多項轉變是國外煤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發展過程的主要形式,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的結合使得企業社會責任情況的披露可以更加全面。本文以中國中煤能源集團為例,通過分析該企業存在的不足從而引導煤炭企業去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加強環境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煤集團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一)中煤集團簡介
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煤集團)是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2006年8月22日獨家發起設立的一家股份制公司。于2006年12月,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2008年2月回歸A股。公司是集與煤炭相關的工程技術服務等業務于一體的大型能源企業。
(二)中煤集團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式
中煤集團已經連續七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其中在2009年第一次正式發布標準的社會責任報告。在七年報告里基本形式沒有變化,報告內容采用圖表分析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說明企業的責任義務和經營狀況。社會責任報告中的主要內容是來自中煤集團年報,已經過審計,其他數據來自公司內部的相關統計數據。其中2011—2017年的報告在中煤官網貼出。
(三)中煤集團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
中煤集團的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包括致辭、公司概況、企業文化、公司戰略、公司治理、社會責任管理六個板塊。不同年份具體內容有所不同。在此通過對近幾年報告的信息綜合,做以下幾點分析:
第一,對企業安全責任方面。2015年中煤能源的安全投入16.39億元,就算是在2015年煤炭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仍然投入16億多,投入減少不能否定中煤對安全責任意識的降低,也是安全措施相對完善的表現。
第二,對員工責任方面。2015年踐行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百分之百;建立健全職工大會,推進民主管理;2016年建立新的用工模式,深化“三項改革”。
第三,對環境責任方面。2015年公司新制定了《綠色發展綱要》《年度“綠色中煤”實施方案》《“十三五”節能環保規劃》,針對社區環境責任方面采用三位一體的綠色發展戰略管控體系;2016年公司能源消耗總量大約是一萬噸標準煤,在同行業中處于中等水平。中煤集團對環境保護提出了相當多的戰略方案,但在實施方案的方面并沒有在報告中展示,也未對外公布,盡管中煤是煤炭企業的國企領軍企業,但是能源節約卻只有中等水平。
第四,對創新責任方面。截止2015年底建成了三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四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六個高新技術企業,推進“產學研”合作理念;2016年科研立項18 項,科研經費總投入達到了2136.5 萬元。中煤集團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供應集團,創新水平與創新投入都屬于同行業的領先水平。在報告中可以看出中煤集團在創新方面十分重視,創新能力也是出于領先地位。
綜上所述,中煤集團在創新與員工福利等方面處于同行業領先,并且信息披露較為全面。但是在環境安全等方面以企業所下達文件和理念戰略居多,給出具體數據較少,無法說明戰略理念與規章的實施情況。缺乏數據的支撐,會導致戰略理念的提出缺乏可信度,利益相關者對理念的實施缺乏信心,從而給相關者和公司帶來潛在禍患。
(四)中煤集團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中的問題
1.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缺乏法律支撐。中煤集團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在2013至2015年中均無變化,2016年的報告依據只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和國務院國資委的《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其依據只是國家為貫徹思想而提出的指導意見,并沒有法律實質,其依據不具備法律效益,讓利益相關者很難相信其真實性。
2.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缺少可比性。在最近四年的社會責任報告之中,中煤集團的創新責任與社區責任在每年的報告中有涉及,但其他責任項目在有的年份中被并入其他項目或者直接沒有涉及,這使得企業不同時段的報告可比性降低。在每年都存在的項目中,有些項目的指標以文字敘述為主,數據占很少的比例,使得不同年份的報告無法進行比較。
3.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可靠性不足。以中煤集團為例,在其社會責任報告之中同一企業不同分公司所處的地區不一樣,環境狀況不同,從新疆分公司到廣州分公司地域差距極大。而中煤集團在環境責任,安全責任,員工責任等方面卻采用同一標準。另外,大多數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文字描述占比會大于數據,由于沒有數據的支撐,再加上沒有第三方監督與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信息披露的可信度會大大降低。
(五)中煤集團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問題的原因分析
1. 我國對煤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缺乏重視。我國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面起步較晚,負責研究企業責任的專業人員較少,又缺少完整系統的理論知識。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成熟,市場體制又存在著一定缺陷,市場的自我監督也不太成熟,加之國家以及第三方的監督機制不完善,造成企業責任報告是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編制出來的,所以使用價值并不高。
2.企業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意識差。企業的利益相關者考慮到自己的利益,會比較重視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對企業是否承擔了相應的社會責任關心甚少。而在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之中,一般只會涉及企業一年內的經營有利信息,對于經營不善出現虧損的情況閉口不談。
3.缺乏獨立第三方的監督。在我國對社會責任報告審查工作一般是由會計師事務所處理,由于國家的不重視使得從事監督的會計師事務所也十分少。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寫國家并沒有硬性的要求,完全看企業的自覺性,所以在第三方的監督方面也沒有財務報告的審核那么嚴格。
三、完善煤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措施
(一) 加強國家對煤炭企業的干預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煤炭行業披露自身的社會責任信息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僅依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難免會出現為了自身經濟利益而無法保證信息質量準確性的情況。因此,需要國家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強制性的干預措施。
(二)公司內部強化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意識
要想使公司可持續發展,在進行社會責任進行信息披露時就要在公司內部建立信息披露獎懲機制。對促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行為及時加以表揚,在員工中選取模范代表,予以榮譽稱號或是通過一定數額的獎金進行鼓勵,此外,通過對員工掌握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知識的程度,再次進行獎勵,不僅可以強化員工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還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三) 對社會責任信息進行第三方審計
在我國多數煤炭行業披露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中,大部分都沒有進行第三方審計,導致披露出來的信息可靠性較低。要想提高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準確度,使企業做出的社會責任報告令人信服,就離不開第三方審計。我國可以根據國外的不同經驗,依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煤炭行業特點制定一套適合我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審計系統。
四、結 語
本文以中煤能源集團為例,選取了該企業2014年到2016年社會責任信息部分數據進行分析,從企業安全責任、員工責任、環境責任和創新責任四個方面,指出了該企業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缺乏法律支撐、缺少可比性、可靠性不足等四個問題,并針對這四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措施。希望通過中煤集團在我國煤炭企業的引導作用,促進煤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完善進步。相信隨著經濟的進步,市場的逐漸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煤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狀況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畢茜,顧立盟,張濟建.傳統文化環境制度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J].會計研究,2015,(3):2-19.
[2]朱文莉,鄭紅.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回顧與展望[J].財會通訊,2014,(19):42-44.
[3]武美云,蘇思,楊秀玉.煤炭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4,(34):76-77.
[4]陳秋霞.采礦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研究[J].會計之友,2017,(8):56-61.
[5]林童.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D].遼陽:遼寧大學,2015,15-17.
基金項目:山東管理學院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研究所建設成果。
(卞曉姍單位:山東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研究所;李瑞珠單位:山東管理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