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武
摘要:事業單位職能的特殊性和資金來源的單一性,決定了必須要重視并做好財務管理工作,這樣才能實現有限資金的最優化利用,從而更好的發揮事業單位在科、教、文、衛等活動中的公共服務職能。自2011年開始進行事業單位改革后,財務管理創新一直是改革的重點內容,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員既要認識到當前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分析問題成因,又要結合工作經驗,探究財務管理創新策略,從而切實保障資金安全,維護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關鍵詞: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 存在問題 創新
深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首先要實現財務管理創新,通過優化資金配置,發揮事業單位的社會職能,才能為其他方面改革工作的穩步推進奠定基礎。針對當前我院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通過創新預算編制手段、強化內部資產管理和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等方面,形成一套內容完善、約束有力、執行到位的財務管理機制,從源頭上杜絕資金浪費和私自挪用等問題,消除財務風險,實現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質量開展。
一、現階段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管理中的問題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涉及到的對象較多,加上資金來源的特殊性,導致了部分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的重視不足。預算編制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開展時也面臨諸多問題,例如雖然近年來財務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得到了不斷的完善,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這些法律制度的實際執行情況并不樂觀,也就難以發揮監督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不能確保財務資金全部得到最優化的使用,容易出現超預算的情況,事業單位的很多公共服務工作由于缺少資金支持也無法得到開展。
(二)收支管理中的問題
事業單位作為社會公共服務組織,政府財政撥款是事業單位的主要資金來源。由于性質的特殊性,導致了在長期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部分人員形成了固化思維,尤其是在財務收支管理方面,各項物品、資金的消耗沒有及時進行記錄,后期核對賬目時容易出現實際花費與賬目報表不符合的情況,給事業單位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在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這一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此外,收支管理不到位,導致事業單位有限的資金得不到最優化利用,也必然會影響公共服務工作的開展,損害了事業單位的形象。
(三)管理方式上的問題
近年來,信息技術在事業單位的各項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財務部門建立信息管理系統,一方面能夠增強財務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資金安全,有效杜絕了以往個別領導或財務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挪用資金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夠減輕財務人員工作壓力,提高了財務計算的精確度。但是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鄉鎮事業單位,目前財務管理方式還比較落后,有些單位是沒有先進的、配套的財務管理系統,有些單位雖然采購了信息設備,但是財務人員沒有經過專門培訓,操作不夠熟練,也難以發揮財務信息管理的優勢。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更好發揮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
事業單位本質上是一類公共服務組織,而各項公共服務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同時,對于差額撥款、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來說,本身可支配的資金比較有限,要想確保公共服務工作保質保量的開展,就必須通過財務管理,實現對資金的合理規劃,杜絕資金浪費問題。例如,基層衛生院每年要開展多場傳染病防治宣傳活動,主要的宣傳形式有分發宣傳手冊、懸掛橫幅以及免費的知識講座等,提高群眾對常見傳染病的防范、識別能力,確保群眾健康安全。通過加快實施財務管理創新,能夠為這些活動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發揮基層衛生院的服務職能。
(二)有利于推動事業單位改革
現階段,事業單位改革已經進入深水期和攻堅期,財務管理創新是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核心內容。在事業單位各項改革工作中,財務管理創新既有其必要性,同時也面臨艱巨性。例如,基層事業單位在改革中經常會陷入一種自相矛盾的境地,一方面是改革任務重,迫切需要改變財務管理模式落后現狀,另一方面基層事業單位的經費有限,又難以吸引高素質財務人才,許多改革計劃得不到落實。財務管理創新是打破這一困境和矛盾的一種有效措施,通過制定科學的發展計劃,推動事業單位改革循序漸進、有條不紊的開展,讓基層事業單位也能夠共享改革帶來的便利。
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創新需要達到的目標
由于事業單位與企業的性質不同,需要達到的目標也不同,事業單位需要擔負更多的社會責任。事業單位實現充分、有效地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為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亦即實現事業單位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因此,事業單位在進行財務管理創新時,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首先,實現盡可能高的政府資金的收益凈資產和盡可能高的資金管理效率,這是由事業單位的根本性質決定的;其次,追求盡可能低的機會成本或收益折現率,特別是對于基層事業單位,本身資金比較緊張,要通過管理創新提高對風險的預防和控制能力;再次,維持盡可能合理的資本構架與尋求盡可能合理的發展速度;最后,盡可能多地承擔一些諸如幫助政府做好疾病防控、支持鄉鎮衛生事業發展等社會責任。
四、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創新的可行性路徑
(一)預算編制與執行的創新策略
財務預算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引起事業單位的高度重視。一方面,在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要注重保證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以往年事業單位的資金花費情況作為參照標準,結合本年度的工作計劃,制定出財務預算,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預算不足或資金浪費的情況。例如,可以引進財務預算的信息化系統,借助于計算機辦公軟件,依托收集到的大量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和預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另一方面,還要不斷追求預算執行方式的創新,通過縮減財務會計的層級結構,提升財務管理的工作效能,降低因為層級結構冗余而出現腐敗問題的概率。實行“輪崗”制度,增強財務人員的流動性,也是一種確保財務資金安全的有效管理辦法。
(二)資產管理的創新策略
1.固定資產管理創新。事業單位需要提高對于固定資產的重視程度,為了單位的改革發展,創新管理固定資產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根據改革要求,按照法律規定,做出適合單位自身性質的創新管理改變是很有必要的。完善現有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剔除落后的管理辦法,改善繁瑣的管理體系,讓固定資產管理更科學、系統化。國有資產是事業單位工作的重要載體,所以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管理。使得國有資產的管理更嚴格、更規范,做好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能夠保障資產增值,提高事業單位的收益。
2.貨幣資金管理創新。首先,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應當具備風險意識,并且能夠在工作中有重點的進行財務風險控制,一來可以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二來即便是真的出現財務風險,也能夠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不會對事業單位工作開展及資金安全帶來影響。事業單位需要強化財務部門的職能,增強風險控制的能力,同時擴大財務的透明度,通過強有力的監督來控制財務風險。還可以開設風險預警機制,定期開展財務審計工作、強化風險意識,確保其風險可控。
(三)引進監督機制,嚴查“小金庫”
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以財政撥款為主,高效利用財務資金,不僅有助于更好的彰顯事業單位為人民服務的職能,也關系到國家公共機關的形象。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引入監督機制,可以有效防止“燈下黑”,保障財政資金都能夠在各項公共服務工作中發揮作用。地方的紀檢部門、審計機關等,要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通過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形式,對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進行檢查,嚴厲打擊個別領導或部門存在“小金庫”的行為,對于私自挪用公共財務資金的,一律從嚴辦理。
(四)推行電子財務管理制度
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了諸多便利。利用計算機和相關的辦公軟件,可以代替人工完成一些繁雜的工作,對提升財務管理效率也起到了積極幫助。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員也要加強對財務管理電子化、信息化的重視,拿出專項資金,用于加快本單位信息系統的建設。電子財務管理制度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工作效率的提升上,而且還增強了財務管理流程的透明度,使財務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的有據可查,避免了個別領導或財務人員以權謀私的問題。還可以將財務管理系統與審計、紀檢監察部門進行聯網,實現信息共享,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杜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漏洞。
(五)健全財務管理考核機制
針對以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形式化問題,要通過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考核機制的形式,形成外部的約束和監督,從而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嚴格按照相關的工作規范,保障事業單位的財務安全。一方面,國家要繼續補充和完善針對事業單位的審計檢查制度,在一些節假日、年底等特殊時間段,要開展專項審查,嚴厲打擊個別部門發放購物卡或送禮等行為;另一方面,也要確保財務管理考核機制能夠真正落到實處,要將考核結果真正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薪資績效、職務晉升等結合起來,形成威懾力,使財務管理工作能夠得到足夠的重視,并適應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開展需要。
事業單位的財務改管理革迫在眉睫,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財務管理體系,特別是要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符合事業單位改革實際、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資產管理、收支管理模式,促使我國的財務管理能夠更加規范和有效,為我國的事業單位改革創新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趙焱.財政體制改革背景下國土資源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創新研究[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5(04):64-65.
[2]張曲濤.財政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應對措施[C]//中國會計學會南方片區會計學會第二十四次學術研討會.2014:134-135.
[3]朱學新.以加強內部控制為抓手做好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創新[J].交通財會,2016(14):133-136.
(作者單位: 宣威市西澤鄉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