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建明
創建特色學校是一項涉及學校整個系統的、全方位的構建活動,在這一構建活動中,學校文化起著關鍵的作用。愛華小學立足“文化理念”之根,牢牢把握時代機遇,在特色學科、研發課程、教師發展等方向不斷突破和創新。
一、傳承堅守,理念先行
辦學36年來,學校以“堅持面向每一位學生,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以“強身健體,身心健康”為原則,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自2005年9月開始,學校著手開展體育特色項目的探索與嘗試。2007年新區成立后,學校“愛我中華文明,煉我強壯體魄,贏我成功人生”的體育特色理念的引領下,立足區域校情,持續探索學校特色建設項目,以創建區市“廣播體操標兵學校”為突破口,連續四年摘得“深圳市廣播體操標兵學校”。從2010年9月開始,在此基礎上,學校著力抓好田徑、舉重、校園舞等特色項目,以此帶動學校特色建設,從2010年到2018年間,學校先后被評為“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深圳市首批素質教育體育特色創建資格學校”;“深圳市廣播體操標兵(傳統)學校”;“全國跳繩大課間示范校”和“全國跳繩示范校”;“全國跳繩強心計劃試點單位”及“全國傳統跳繩項目試點單位”;“ 深圳市中小學綜合素養(身心健康)試點學校”;“全國跳繩優秀示范校”;“光明新區網球特色項目學校”、“光明新區高爾夫特色項目學校”;“全國象棋特色學校”。2018年3月,作為全國唯一一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我校開展高爾夫運動的經驗做法成功入選中國高爾夫球協會第一期五大典型案例之一。
一路走來,愛華人在“為生命的無限可能奠基”理念引領下,既全面引領學校發展,又傳承學校辦學傳統。雖然學校領導班子換了又換,但我們一直堅守特色建設的“五相結合”:一是完善的硬件設施與強大的師資隊伍相結合;二是體育特色項目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三是學校教育與學生興趣愛好相結合;四是普及教育與競技比賽相結合;五是體育教育特色建設與學校發展相結合。在多年來的特色建設過程中,愛華學子健康快樂成長,能力不斷提升,在新區組織第三方檢測的國家體質測試中,愛華小學的體質測試優秀率和及格率均達到國家要求水平,連續三年名列新區第一名。
二、創新拓展,文化突破
(一)讀懂時代,豐富內涵顯特色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文件中要求在全國推廣跳繩運動,學校適時調整特色項目,啟動跳繩運動項目,聘請跳繩王胡平生為學校特聘教練,開展“人手一短繩,每班一長繩”特色項目活動。經過七年的打磨,學校培養了溫淞勝、陳學興兩位國家級教練;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跳繩示范校”、“全國跳繩大課間示范校”及“全國跳繩運動傳統項目優秀示范學校”;近幾年來,學生參加全國跳繩競賽共獲得金牌45人次,銀牌57人次,銅牌49人次;參加國際跳繩比賽獲得獎牌數8枚,獲獎人數17人次。
2014年9月,根據市、區實施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工程,深入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培養學生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的相關工作要求,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學校充分利用光明新區群眾體育中心的資源,先后在一、二年級開設游泳課、三四年級開設輪滑、網球、壘球等課程,進一步豐富了體育特色課程的多樣性。同時,利用學校是光明新區首批午餐配送學校的便利,為豐富學生午休校園生活,引進象棋特色項目。2018年9月學校已評為“全國象棋特色學校”。
2015年9月,在新區文體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與我校達成合作意向,充分利用光明高爾夫球會資源,在愛華小學全面開展青少年高爾夫球運動項目建設。2018年3月,作為全國唯一一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我校開展高爾夫運動的經驗做法成功入選中國高爾夫球協會第一期五大典型案例之一。2018年6月8日,“張連偉基金會教學室”在我校揭牌,借力“中國高爾夫第一人”張連偉先生,扎實推進高爾夫特色教學工作,實現青少年高爾夫興趣愛好養成及基礎運動素養。
(二)開發課程,張揚個性夯實能力
2014年9月,學校參與華東師范大學“生命·實踐”教育研究院“新基礎教育”試驗研究,經過三年的實踐探索,學校已成為了“全國新基礎教育”基地校,“新基礎教育”理念是培養健康主動發展的幸福人。為培養學生健康、陽光、樂學、創新等核心素養,學校根據辦學理念和教育傳統,結合對學校及周邊課程資源的梳理,重建校本課程,初步形成了體育特色課程、傳統文化特色課程、藝術課程三大板塊。
愛華小學體育特色課程體系,除國家課程之外還有“跳繩”“足球”“籃球”“游泳”“輪滑”“網球”“壘球”“高爾夫球”等校本課程。
愛華小學的傳統文化特色課程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等。通過開展“四讀”活動落實:一是晨誦,經典啟航,二是課讀,經典推進;三是放讀,經典延伸;四是陪讀,經典共讀。學校圍繞傳統文化主題開展活動,利用班隊會開展學經典、畫經典、講經典、做優秀的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展現學識才藝,張揚個性能力,陶冶性情修養。截止目前,這些校本課程已開設近10年,每周每班開課1節,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提高了體藝技能、學習興趣和綜合素養。
在豐富課程的同時,學校積極打造五類系列特色社團,為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提供平臺。“愛我中華”系列有:文學社、朗誦團、演講、數學七巧板等;“七彩系列”有:剪紙、舞蹈、小主持人等;“健體系列”有足球隊、籃球隊、排球隊、田徑隊、高爾夫球等;“綠色系列”主要有科技實踐活動、社會調查、體驗活動等。近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科技實踐活動中顯露頭角,2018年5月,我校6名學子參加第14屆中國青少年創造力大賽暨世界三大國際發明中國區選拔賽全國總決賽獲3金3銀的優異成績,學校被授予“鐘南山創新獎學校獎”榮譽,其中2名同學將代表深圳市參加暑期在美國舉行的世界三大國際發明比賽。
(三)形成精品,輻射引領共發展
在近十年的體育特色創建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學校特色發展的“553”工程,即以“五操”(廣播體操、武術操、大自然快樂操、校園舞蹈、繩操)為契機,以“五隊”(田徑隊、籃球隊、足球隊、跳繩隊、定向隊)為基礎,以“三節”(跳繩節、體育節、趣味運動節)為支撐推進特色發展。以跳繩為龍頭項目開展校本課程開發,開發的校本課程《繩飛舞韻》被評為2016年深圳市遴選“好課程”,申報的課題《跳繩運動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探究》獲得區級立項,同時在此基礎上申報國家級子課題《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模式的研究》也已立項,學校體育特色創建經驗做法多次在省、市、區進行交流分享。
《深圳特區報》《南方教育時報》《南方論壇》《廣東教育》《寶安日報》等多家媒體多次報道我校體育特色創建工作經驗做法。2014年5月,在深圳市教育局舉行的“市民走進身邊好學校”活動中,我校的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及跳繩社團展示贏得了參加活動的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與此同時,我們的跳繩特色建設成果在區、市內外廣泛輻射,高州根子中心學校、河源連平陂頭中心學校等嫁接了愛華的體育特色做法,成為當地的跳繩示范校。學校跳繩隊曾經為粵、港、越、柬、老地區360多位僑胞、大連、南寧、廣州、荔波、青島、江蘇、龍川、汕頭、高州、連平、東莞、南山、光明兄弟學校領導、老師及社區公益活動展示表演,都獲得高度評價;2014年12月和2016年4月兩次舉辦全國跳繩教練培訓活動和全國大課間活動展示活動;2017年5月,在深圳市辦學水平評估反饋會上,市督學江長冰校長說:“做市督學那么多年來,第一次在學校體育工作項目評估上發現不了問題,堪稱全市楷模,值得總結推廣。”2016年7月8日,我校園跳繩隊代表光明新區在深圳市第九屆運動會開幕式展演。2018年5月,300名愛華跳繩王組成方陣代表光明新區在深圳市第十屆運動會開幕式表演。
(四)師生共進,成事成人獲幸福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學校要發展,教師首先要發展。愛華小學在辦學實踐中,堅持用辦學理念中的“為生命的無限可能奠基”來指導教師團隊建設,提出教師要三心:“敬業心、進取心、仁愛心”。我們積極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創造成長的機會,制定《名師工作室實施方案》,進行名師工作室、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評審;改革《獎教獎學條例》,化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積極性;通過入職教師“亮相課”,青年教師“成熟課”,中年教師“創新課”,骨干教師“示范課”,學科名師“精品課”等途徑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創新開展師徒結對,抓好教師梯隊培養。與此同時,我們還強調教師個體發展與團隊建設要結合起來,實現團隊建設和個人發展同步。既發揮團隊的集體作戰優勢,又把教師個體創造性和能動性激發起來,引領教師實現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標。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