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丹燕
作業是學科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據此調整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布置和批改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如何有效地布置與批改英語特色作業?教師該為枯燥乏味的作業加點什么“佐料”?為了多樣化設計及評價小學英語作業,讓學生把完成英語家庭作業看成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情,對知識掌握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從而真正汲取語言學習的“營養”,我做了以下的一系列嘗試:
一、豐富多彩巧激趣
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家庭作業既然是課內知識的延續,要使學生真正學好英語,第一份關鍵“佐料”便是興趣。
小學生形象思維活躍,動手能力較強,圖文并茂的方式更適合他們學習新知。因此,我常布置學生為單詞配畫,通過圖畫創作,學生能更好地加深對單詞的記憶與鞏固。而透過個性紛呈的圖畫,教師也能欣喜地看到學生豐富的想象光芒。對于好的作品,我會在課堂上借為教學道具,這對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也是一項很好的激勵措施。
在教授“Thanksgiving”這一主題時,我布置學生制作感恩節卡片,或者用英文給家人、朋友寫封信,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學生興趣高漲,自主創作了各種圖文并茂的卡片或書信,不僅牢記了知識點,而且也懂得了感恩。
英語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這就要求英語作業布置要生活化、多樣化。為此,我在設計家庭特色作業時,有意引導學生將所學英語與生活體驗聯系起來。例如,每逢開學之初,我都會指導學生用英文設計封面,填寫Subject、Class、Name等內容,讓學生記住這些新詞。同時,我也會布置學生自制“英文便利貼”,將新詞匯貼在專用詞板上,每日可見,久而久之,自然熟記于心。另外,我在教室內開辟了一塊英語角,鼓勵學生將生活中搜集到的英文廣告語、商標、趣聞等寫成“便利貼”,貼到英語角上,拓寬視野、共同分享。通過這些豐富多樣的特色作業,學生不僅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又做到了學以致用,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升。
二、分層設計展個性
新課程提出:“讓每個人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 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必須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需求,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也就是說,給作業添的第二份關鍵“佐料”是有針對性的,符合學生“口味”的。
我在布置家庭作業時,一般分兩項內容:一項是書上的基礎知識,全體學生都做;一項是提高型知識,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針對有難度的習題,我會給予指導,讓不同的學生能自主獲取到不同的營養。例如,在學習水果詞匯后,我布置了兩項特色作業:第一項基礎作業——熟讀所學單詞;第二項提高作業(任選一項完成)——列舉你喜歡的其它4種水果單詞/用英文介紹一種水果。小學生好勝心強,誰都不甘落后,多數學生都增選了一項提高習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同學生也體會到了不同層次的成功喜悅。
三、家校配合不可缺
完成家庭作業,自然離不開家長的督促和配合,我想為作業添加的第三味“佐料”,就是有愛的親子互動。因此,我經常設計各種需要親子配合完成的特色作業,一方面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讓孩子與父母一起Sing a song,Play a game等,并讓家長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小評。通過這樣的親子作業,不僅鍛煉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增進了親子情感,這一份“營養”顯得溫馨珍貴,也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
四、恰當評價品成果
作業要真正起到鞏固、檢查學生所學知識的作用,少不了第四份甘甜的“佐料”,即教師的評價。好的評價是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因為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認可,為此,我在評價時盡量去挖掘學生作業中的亮點,進步就是100分。在評價形式上,低年級的多以活潑新穎的卡通人物簡筆畫為主,如海寶、喜羊羊等;中高年級多以鼓勵性評語“Good job!” “Well done !”等為主。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每個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布置家庭作業的出發點和歸宿。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進一步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設計更恰當合理的特色作業,挖掘更多有益的“佐料”,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而努力。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