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穎婷
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美術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是內容上的變革,也是教學方法的變革。聾生是社會弱勢群體之一,通過系統的美術教育,他們可學到一技之長,有助于擺脫先天不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好融入社會,甚至成為創造型人才。
一、激發潛能,提高聾生自我效能感
傳統的美術教育,注重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與技術的反復訓練,忽視了聾生的主動性,更忽視了對聾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與保護。因此,創新的美術教育,需要確立聾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同時,針對聾生觀察能力強的特點,美術教學更要注重對其審美能力的培養。
激發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教學方法是特殊教育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途徑。創造力不等同于學習能力,也不等于高智商。但自我效能感低的聾生,創造力就會嚴重受限,而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對每一個聾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有效的培養。
事實證明,每個聾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面對同樣的內容,會產生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只有充分尊重每一個聾生的特點,才能更有利地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激發出他們更大的創造力。
由于聽力障礙,聾生對美術專業詞匯的理解會受到一定限制,教師應選擇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運用聾啞人普遍交流的形式——手語與他們交流,用最簡單的手勢表達出美術課堂教學中通俗易懂的專業術語,讓他們對教學內容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和更強烈的美術表現欲望。同時,聾生也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許,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肯定、鼓勵為主,善于發現和發掘他們的潛能,從而提高聾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關注學生,提高聾生學習積極性
美術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開展的教與學雙邊活動。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學生的主體位置,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由于殘障學生的特殊性,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把感恩教育作為美術教學中的必備內容,讓學生在相互尊重的氛圍中學習,被愛包圍,享受有尊嚴的生活,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創新能力。
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會讓聾生終身受用,創新的美術教學需以啟發性和直觀性為教學原則,不斷更新適合聾生發展的教學模式。《論語》有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闡明了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激勵、啟發,而不是硬牽著聾生按照老師的繪畫要求走,不是強迫和代替學生學習,而是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只有把聾生的被動學習改變為主動學習,讓其心態模式從“老師讓我畫”轉變為“我很想要畫”,才能真正激發出創作潛能。聾生的依賴性較大,美術教師不僅要啟發他們動腦,還要引導他們動手,鼓勵聾生勇于克服困難,自己找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只要克服了第一關的畏難情緒,后面的學習就會順暢許多。
三、創新發展,激發聾生學習創造力
《聾校美術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將淺層興趣進行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生活化美術教育,即通過讓聾生親身去感受生活,探討他們感到好奇的事物,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美術表現積累情感經驗與其他有用的經驗,奠定良好的美術表現基礎,最終達到愿說樂畫的程度。
特殊的氛圍、濃郁的特色對聾啞學生有強烈的吸引力,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注重對視覺藝術的運用,讓聾生通過觀察美術形象進行思考、分析和創造,提高美術審美能力。一直以來,特校教師容易被一種觀點所左右,認為聾生思維呆板,不能舉一反三,卻很少反思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聾生的已有知識水平?面對大量同班不同年齡不同接受能力的聾生,我們是否也只是把知識生硬死板地灌輸給他們?這樣的本位思想,造成了美術教育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技能為中心的局面。在這種觀念的主導下,美術教師只注重繪畫成果,而不善于捕捉學生對每幅作品的思考與認識,更發現不了學生繪畫思維中不同尋常的火花。
事實上,同一個班的學生學習同一個內容時,也存在著認知差異、情感差異,以及學習能力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去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第斯多惠曾經說過:“知識不應該是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掌握它們。”這句話對于美術課堂教學特別適用。例如,《植物寫生》這一課的作業布置,便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供學生選擇:1.借助實物聯想創作。學生可以認真觀察窗外某種植物的特征、姿態,用線描的方法寫生,并想象在植物周圍還可以添加其他什么內容。2.借助圖像聯想創作。學生可以根據老師課前播放的植物生長圖像,回想植物生長的過程,并畫下來。3.實物記憶創作。學生發揮想象力,畫出心中最美麗的花,讓老師猜猜是什么花。
在這么多選擇中,總有一個是學生感興趣的,從而讓她們感受到繪畫的樂趣。這種方式有利于促使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聯想記憶,提高其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作能力。
每個教師都要善待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學生畫了一種也許在正常人眼中是很“難看,不成形狀”的花,但只要他能說出哪里是莖,哪里是花葉,老師就應該適當給予鼓勵,細心引導他畫完之后去觀察植物的結構即可。切忌大張旗鼓說:“你畫錯了。”這會挫傷聾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把握好教育的尺度,給學生展示個性和創意的機會,才能真正激發出學生心底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作個性。
聾生由于沒有語言參與,其思維發展受到影響,思維形式較為單一。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用分散思維(局部)和集中思維(整體)相結合的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問題,引導學生分散——集中——再分散——再集中,多次循環,直至問題解決。除此之外,由于聾生大多自信心不足,教師要引導他們大膽想象,重視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的培養。皮亞杰在《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中說過:“學習貴在創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教育教學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環。
學校美術教育越來越成為學生發現美、創造美、促進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特教美術教學的改革創新也將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與發展。這將進一步激發特校的美術教師在專業上不斷提高,為聾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方式,成為聾生美學上的引路人。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