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予曉
京津冀區域作為我國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實現區域金融合作發展,是構建一體化戰略格局的重要保障。如何立足時代發展要求,構建京津冀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格局,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戰略部署,扎牢發展基礎,實現京津冀區域又好又快發展。本文立足京津冀區域發展研究,就其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構建,做了如下具體闡述。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京津冀區域金融的發展進程。銀行作為金融業的核心行業,在區域金融一體化發展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但從實際而言,京津冀區域在金融發展中,銀行數量不足,特別是在金融產品服務等領域,缺乏產品創新、服務質量欠缺,影響了區域金融服務質量。因此,京津冀區域金融發展的基礎環境欠缺,金融產品及其服務質量不足,且粗放式的金融模式,難以適應京津冀區域金融發展需求。如何盤活區域內資金活力,需要注重金融機構的構建,通過金融產品創新、服務升級,助力區域融合發展。
京津冀涉及三個行政區域,其金融業發展不均衡,成為當前京津冀區域金融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河北金融發展相對比較落后,京津地區的金融發展速度高于河北,不均衡的發展進程,影響了區域金融的一體化發展,也不利于金融產業的相互銜接。以保險業為例。保險業作為金融領域的朝陽行業,京津冀區域的保險業市場發展不平衡,北京的保險業明顯優于天津、河北兩地,在金融業對接發展中,顯然存在不均衡所形成的產業壁壘,影響區域金融發展。因此,京津冀區域金融格局的構建,需要內外環境的優化,平衡化的金融業發展,契合了京津冀區域合作發展的現實需求。
協同發展是金融業邁向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京津冀區域金融發展的基礎條件欠缺,區域金額發展的緩慢性,弱化了三地金融協同發展的熱情。一方面,京津冀區域金融發展存在行政區域壁壘,電力、電信等外部條件資源尚未形成融合,難以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條件;另一方面,區域金融發展緩慢,區域發展的戰略導向力不足。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京津冀區域金融發展的推進,需要進一步優化內外條件,夯實金融一體化發展基礎,適應新時期京津冀區域發展戰略環境。
一體化戰略的構建,需要構建一體化基礎。很顯然,京津冀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構建,缺乏良好的金融服務能力,金融服務的促進效能不足。首先,京津冀區域金融服務能力弱,三地金融難以形成相互協調的發展環境。特別是在區域信息共享領域,各地金融服務模式不足,且業務辦理時間長,傳統結算模式的沿用,弱化了一體化金融的服務效率;其次,三地在金融業務領域,尚處于各位一體的情形,難以在短期內實現金融業務的融合。相比于北京、天津,河北省的金融模式尚處于發展階段,金融手段相對落后,三地在業務辦理等方面,尚未形成業務標準統一,跨區域金融活動時間消耗長,制約了京津冀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構建的進程。
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構建,要求三地協調合作,夯實區域金融發展基礎。但是,三地金融一體化發展起步較晚,各地在金融業務、經濟劃分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區域界定,以至于區域內金融相互競爭問題比較突出。首先,京津冀區域金融發展尚未形成一體化環境,內部相互競爭的情形,影響了一體化戰略的構建,也不利于三地協調發展的推進;其次,區域戰略發展格局存在較大差異性,以至于三地金融業務格局相互不兼容,出現各自為政的金融形態,難以為一體化金融戰略的構建形成良好的內外環境;再次,區域金融合作制度不完善,且缺乏金融合作機構,這就導致三地金融領域的競爭格局尚未打破。實現金融一體化戰略構建有待進一步優化金融環境,在融合與協調合作的框架之下,實現京津冀區域金融一體化發展。
很顯然,京津冀區域的金融發展程度存在較大懸殊,這就導致區域金融一體化條件不成熟,金融領域的融合發展存在壁壘。首先,北京作為經濟、政治及文化中心,金融業的發展程度較高。天津作為直轄市,金融業發展繁榮,兩地金融發展程度明顯高于河北省,這就形成了區域內金融業不同發展格局的形成,弱化了區域金融一體化發展的動力;其次,河北省金融資源豐富,當很大部分尚處于開發階段,未來的發展空間較大。但一體化發展需要金融資源的激活,一體化戰略的構建,仍需區域金融的同步、協調發展,進一步為京津冀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構建,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京津冀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的構建,應優化內外環境,通過強化區域內資金流動,進一步夯實金融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面對多元化的市場金融環境,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的生成,需要在信息共享體系的構建中,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機整合,更好地促進區域金融一體化發展建設。
(1)盤活區域資金流動,繁榮區域金融
區域金融的發展,應強化區域資金流動,建立完善的區域結算服務機制。1)京津冀三地應建立完善的區域結算服務體系,通過統一的結算體系、實踐等要素,有效解決當前三地金融業務不相容等問題;2)促進區域金融業之間的相互對接,在協調合作的機制之下,完善區域制度體系,更好地建立完善的支付方式;3)區域金融應拓寬電子匯票等的流通,通過區域內資金的流動,更好地提高區域資金活力。因此,區域金融的繁榮發展,需要盤活資金流動,建立完善的區域金融制度體系,保障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構建。
(2)完善信息共享系統,提高金融效率
在金融信息系統的構建中,三地應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統,以更好的提高區域金融效率。首先,京津冀應建立金融共享平臺,進一步提高金融業務及資源的有機整合,更好地促進金融一體化戰略構建;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監督管理平臺,在信息監管共享的環境之下,更好地發揮“一行兩會”在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構建中的重要作用;再次,立足區域經濟發展,在金融一體化的戰略構建中,通過高效率的金融服務保障,提高金融發展在區域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區域金融一體化發展,需要建立在協調合作的環境之上。為此,京津冀區域金融發展,應通過區域金融中心的建立,進一步夯實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基礎。一方面,京津冀應著力于區域經濟發展建設,建立區域金融中心,通過“中心”實現資本聚集,以及拉動周邊金融發展,讓三地金融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面,北京、天津作為直轄市,有著豐富的金融資源,在三地金融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構建中,可以通過金融中心實現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更好地消除金融資源壁壘,實現區域金融一體化構建。此外,京津冀可以建立金融合作機構,實現三地金融資源相互補充,更好地提高區域金融合作發展的動力。如,京津冀可以建立“京津冀銀行合作社”,以此作為三地銀行間業務合作與交流的平臺,更好地保障京津冀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構建。
區域金融發展的不協調性、不平衡性,很大原因是協調合作條件欠缺,金融共同發展的基礎薄弱。為此,一是要“以強帶弱”,在共同協調發展中,加速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構建。當前,三地金融發展差距較大,以強帶弱的合作模式,能夠更好地盤活區域金融活力,消除外部因素對區域金融發展所形成的影響;二是依托北京金融資源,在金融專業人才等方面,強化金融人才向河北流入,強化河北金融業發展;三是發揮區域優勢,明確合作分工,進一步夯實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基礎。一方面,三地應強化金融政策引導,明確一體化發展方向,在金融共同發展的戰略格局之下,打破三地金融業發展的壁壘;另一方面,三地要明確分工,立足自身的戰略地位,全面深化區域金融一體化發展戰略。
綜上所述,京津冀區域作為我國經濟框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有力保障。京津冀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的構建,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區域內資金流動、夯實協調合作條件,在互利共贏的發展視域之下,從本質上扎牢京津冀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的基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正處于新的歷史階段,全面深化京津冀區域金融合作發展,符合我國經濟建設需求,也是進一步提高京津冀區域戰略地位的重要保障。緊扣時代發展步伐,在區域協調發展、一體化融合的戰略格局中,扎牢京津冀區域金融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