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萱,郭 棟,尹琪楠,張 遠,喻冬柯,陳 瑤,童榮生*
PDCA循環法也稱為戴明輪(Deming wheel)或者持續改進螺旋,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納、宣傳,獲得普及。其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4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調整(Action),在管理活動中,按照要求把各項工作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后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的工作方法[1-4]。
藥品庫房作為藥劑科下屬部門,承擔著全院醫療科室的藥物供給職能。但由于庫房缺藥的情況時有發生,對藥品管理及臨床用藥造成了一定影響[5]。本實踐基于PDCA管理模式,從原因分析、分層管理、預警系統等方面對缺藥情況進行了改進[6-8]。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9-12月未采用PDCA循環法的西藥庫房缺藥情況作為對照組,對本時間段主要供應商短缺供應情況、庫房向藥房零供應情況、藥房對病房零供應情況做詳細統計。將庫房2017年1-4月進行PDCA循環管理后的藥品供應情況做上述統計。在本研究階段全院藥品未發生用藥調整,未發生更改配送商業情況。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缺藥管理模式,主要為觸發性管理,即:醫生醫囑處方取藥——藥房缺藥無法完成處方調配——詢問庫房缺藥情況;觀察組由庫房管理人員、會計人員、采購人員組成質量管理小組,采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庫房缺藥情況進行實時管理。
觀察組采用的方法:(1)質量小組采用魚骨圖,對影響缺藥管理質量的因素進行分析。(2)對缺藥情況進行分層質量管理,設定缺藥情況管理目標:根據庫房管理情況,調整其缺藥管理目標計劃,即年零配送率<5%。(3)實施相應的供應商管理措施:①調整采購計劃發送時間,將原商業公司0.5 d的備貨時間延長至1.5 d;②加強商業配送管理,制定商業公司供應評分制度,將配送率作為重點考察項目,零配送情況作為重點失分項目;③對商業零配送藥品實行規范化書面情況說明,提高商業公司對藥品配送度的重視。(4)改進信息系統:①對采購計劃中的零配送藥品進行單欄紅色示警顯示,便于庫房人員及時統計;②改進計算機系統,通過建立實時通訊模式,實時發布庫房缺藥信息,加強庫房與藥房、藥房與臨床的及時溝通。(5)建立緊急儲備采購模式:對于臨床急救廉價藥品,如魚精蛋白、間羥胺等,設立急救藥品庫存警戒線,對于接近警戒線的藥品隨時進行動態補充;及時跟進國家政策,如需建立新的質量體系面臨暫停生產的藥品,在無可替代品種情況下,提前向分管領導書面匯報情況,申請緊急儲備量。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兩組藥庫缺藥管理模式下供貨公司的綜合評分情況 主要對供貨公司每次供應到位時間、供應短缺情況、急救藥品供應情況進行評分,每項0~30分,總分0~90分,評分越高,表示供應公司綜合服務情況越好。
1.3.2 觀察兩組藥庫的缺藥頻次、缺藥持續時間、零配送頻次及零配送率 根據藥品在院內的物流圖所示(見圖1),本研究所定義的缺藥包含2個限定條件,即庫房無庫存,且藥房請領情況下零配送為缺藥;分別對兩組庫房的缺藥頻次進行統計。缺藥持續時間為庫房缺藥開始到有庫存供應的中間間隔時間;零配送頻次為每次計劃采購中應采購而供應商未配送的品種數;零配送率為零配送頻次/當次計劃采購品種總數。
1.3.3 兩組藥庫缺藥管理模式下藥房知曉率及臨床滿意度比較 對各藥房全員知曉缺藥情況進行全覆蓋盲法調查,設計藥品供應臨床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滿意度評價。

圖1 藥品在醫院內部物流圖

由庫房管理人員、會計人員、采購人員組成質量管理小組,對庫房缺藥的原因進行評估、分析。影響藥品缺貨的原因有:①藥品商業供應原因:供應公司備貨量不足;商業流程調整;物流影響;廠家生產不足;質量評價體系和準入資格提高,藥品的動態供給受到一定影響。②管理因素:庫管人員的主觀判斷不及時;對藥房及臨床的通知不及時;緊急采購制度不完善。針對以上相關因素,按照PDCA循環法,制定質量管理計劃并督促實施。
2.1 兩組藥庫缺藥管理模式下供貨公司的綜合評分對比 觀察組缺藥管理模式下供貨公司的各項綜合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庫房的缺藥頻次、零配送率比較 觀察組的缺藥頻次、缺藥持續時間、零配送頻次及零配送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庫房的藥房缺藥知曉率、藥品供應臨床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庫房在PDCA缺藥管理模式下,其藥房缺藥知曉率、藥品供應臨床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不同庫房管理模式下的供貨公司評分比較

表2 兩組庫房缺藥頻次、零配送率比較

表3 兩組庫房藥房缺藥知曉率、藥品供應臨床滿意度比較(例,%)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已基本告別“缺醫少藥”的情況。但是在臨床工作中,由于藥品生產企業供應不足、庫房管理流程不夠細化、相關環節銜接不夠順暢,導致臨床某些藥品的短時間短缺,從而迫使醫生更換治療方案,間接導致患者的治療療程增加、醫療負擔增大[9]。與此同時,實行零庫存管理,增大藥品庫房周轉率,減少資金積壓情況也是現代化物流管理的最佳目標,因此,精細化管理及SOP流程的制定迫在眉睫[10-12]。
本研究使用PDCA模式,對我院藥品庫房缺藥管理情況進行優化,通過延長供貨公司備貨時間、進行評分考核等有效方式,提高了供貨公司的供應水平,在規定時間內配送到位情況得到有效提高,藥品的供應短缺情況,特別是急救廉價藥品的供應短缺情況得到較大緩解[13-15]。對于急救廉價藥品,國家9部門在2017年6月聯合印發了《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擬將魚精蛋白、絲裂霉素等130種臨床急需短缺藥品列入清單管理[16]。其中50多種藥品通過定點生產、協調應急生產、完善儲備等措施大大緩解了供應短缺的狀態,由此可預見,急救廉價藥品的供應短缺情況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通過對供貨公司的考評,特別是零配送情況的考評,提高了供貨公司對配送情況的重視,同時通過對我院信息系統的改進,使得采購、庫管人員可以隨時掌握藥品供應的到位情況,增加了藥品庫房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有效降低了我院藥品庫房的缺藥情況。同時,通過在信息系統增加藥房缺藥通知模塊,將缺藥通知由原本的促發式改進為實時通訊模式,加強了藥品供應鏈和臨床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提高了臨床滿意度。
綜上所述,PDCA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藥品庫房缺藥管理質量,降低藥品的缺藥情況,提高臨床對藥品供應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