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法萍


摘要:本文通過運用舞蹈生態學因子提取的方法,對信陽地區花鼓燈類舞蹈的典型性代表動作“雙望月”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總結出了信陽花鼓燈類舞蹈“雙望月”的舞動特征為上肢動作以山膀、托掌和其簡單變形為主,下肢動作以踏步為主,內在舞意為青年男女勞動閑暇之余的逗趣嬉戲。
關鍵詞:舞蹈生態學? ?“雙望月”? ?舞疇
中圖分類號:J7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1-0055-03
舞蹈生態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此學科的研究是以舞蹈為核心物,運用生態學的核心概念和某些方法,研究舞蹈與所處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多元綜合的分析方法分析舞蹈的自然形態,以揭示舞蹈的內在本質及舞蹈文化的發展規律。“舞疇”是舞蹈生態學對于舞蹈形態分析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它是舞蹈外部動作與內在舞意相結合成為舞蹈有意義的最小單位。它不僅關注舞蹈動作的外部形態,同時關注與舞蹈動作相結合的表情達意的文化內涵。舞疇的分析是一種綜合分析,它是在舞動因子提取與表情達意功能相結合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中心現象。對一舞種的舞疇分析有利于找到此舞種的優質基因,對于舞種的傳承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位于河南最南邊的信陽地區是有名的歌舞之鄉,民間舞蹈猶如美麗的百花園一樣,群芳爭艷,姹紫嫣紅。據上世紀80年代的普查,信陽民間舞蹈的種類有83種,可分為《花鼓燈》《花傘》《花挑》《花扇》四大種類,當地其他民間舞蹈基本都是這四大舞種的分支。其中“花鼓燈”類舞蹈在信陽地區流傳最廣,也最具代表性。在當地花鼓燈類舞蹈中,“雙望月”(又叫做“犀牛望月”)是此類舞蹈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舞蹈動作,基本花鼓燈歌舞和小戲類的表演中都有“雙望月”。雖然各種表演中“雙望月”的動作不是完全一致,但動作大體相近,表意也基本一樣,也都是在“三清鑼鼓”的基本節奏下表演,節拍長度也基本一致,所以筆者將“雙望月”確定為信陽花鼓燈類舞蹈舞疇之一。接下來,本文將運用舞蹈生態學中“舞疇”的概念與研究方法,對信陽地區花鼓燈類舞蹈典型性舞蹈動作“雙望月”進行分析。
一、外部形態分析
舞蹈生態學中對舞蹈形態的定義是指舞蹈自身表現出來的外部形式,是對舞蹈本體的描述,其分析方法也是建立在對人體運動的可視性測查基礎上的。
(一)基本節奏型
“舞蹈形體運動中,身體各部位之間動靜格局交替出現形成同一性規律時,即構成某種舞蹈的節奏型。”①信陽民間舞蹈保持著較為古樸的原始風貌,沒有繁復的動作,音樂伴奏以打擊樂為主,節奏以2/4拍的節奏型為主,舞蹈動作與音樂節奏型交相呼應。基本節奏型為:
│××? ××│×× ×│××? ××│×× ×│×× ××│×× ××│×× ××│×? ×‖
(二)基本步伐
步伐是指伴隨節奏的進行中,雙腿雙腳在地面所形成的起落運動。舞蹈生態學對步伐特征的研究是從時域和空域兩個方面來確認的,觀察順序為腳、小腿、大腿。“雙望月”的步伐特征是:兩腿重心前后或左右反復交換,同時主力腿和動力腿伴有膝部屈伸。
“雙望月”步伐特征:
(三)顯要動作部位及其動作流程
顯要動作部位:
動作流程:
準備:男挎鼓持鼓槌,女右手扇,左手手絹(在舞蹈發展演化中,男角簡化為只拿鼓槌,女角為雙扇),男右女左并排站立。
第一、二拍:女右腳向右前跨一步,男左腳向左橫移一步,左轉半圈,隨即右腳向右橫移一步,成二人左肩相對。
第三、四拍:女上左腳成右踏步,同時,右手抬至斜托掌位,左手蓋至右胸前,將手絹搭在右肩上;男生動作與女生對稱,二人相對視。
第五、六拍:二人同時向左前上步,雙膝稍屈,雙手經下向左擺。
第七、八拍:二人同時撤右腳成右踏步,面相對,女右手至胸前握扇,左手外挽腕成手心朝上將手絹搭在左肩上,同時,男左手劃至托掌位,右手至按掌位。
第九至十二拍:女同一至四拍,男右腳向右前跨一步,撤左腳成左“踏步”,雙手做第七八拍的對稱動作。
第十三至十六拍:女左腳向左前踏一步成右踏步半蹲,上身左傾、右擰,右手握扇貼于胸前,左手將手絹搭在左肩上,臉轉向右上,眼看男生,同時男生左腳向左前上一步順勢左轉半圈,然后右腳向右前邁一步為重心,右手抬至斜托掌位,左手劃至低山膀位,上身稍前傾擰身向左,略低頭看女生。
(四)舞動特征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雙望月”典型舞疇的節奏均勻,基本2拍一動作,舞動的復雜度較為簡單,上肢與下肢密切配合,重心的自然交換并帶動轉體。上肢動作以山膀、托掌和其簡單變形為主,下肢動作以踏步為主。
“雙望月”是信陽地區花鼓燈類舞蹈中最為典型的動作,雖然名稱略有不同,有時腿部屈伸角度稍有不同,但舞動特征都是形同的。
二、內在舞意分析
(一)舞情
舞情是指舞疇所表現出的情緒特征。舞蹈語言不僅包括外部形態的肢體活動,人的內在情緒同樣會從外部形態表現出來。在任何一個舞目中,舞蹈外部形態的表現都是為了體現舞蹈內在情感的。舞蹈生態學將舞蹈的內在情緒歸納為四種類型,分別是愉快度、緊張度、激動度和確信度。
過去信陽民間舞蹈的主要展演空間是各種民俗活動,時間最主要集中在春節那一個多月的時間。舊時民間半職業玩燈班子從正月初一開始,一直玩兒到四月初八開秧門才回家。“雙望月”動作在整個舞蹈表演中是處于舞蹈表演中逗趣的部分,男生女生相互配合,表情歡喜,所以情緒類型為愉快。
(二)舞境
舞境是指舞疇表現出的特定的情節或意境,或者是事件和故事,也就是舞蹈動作的寫意內涵。“雙望月”動作是舞蹈中最能體現寫意內涵的動作,男生女生通過舞蹈動作相互配合與對望,表達情感,目的就是為了突出舞蹈中的趣味性。在做“雙望月”動作時,男角(丑角)要做得滑稽,做出對女性獻殷勤之態,斜眼聳肩表現出對女角(臘花)的挑逗。臘花在做動作時也要潑辣外向,雖然表情可能噘嘴斜視,上身旁移,但卻是開心躲閃。所以整個舞境就是男女角色之間的打情罵俏。
(三)舞像
舞像是指舞疇表現的象物性,即喻于舞蹈形態中的具體形象。如藏族舞蹈會模仿雄鷹高翔,蒙古族舞蹈會模仿奔騰的駿馬。“雙望月”中的男角也叫丑角或花鼓腿子,代表了男士調皮滑稽可笑的形象,女角叫做臘花或花鼓娘子,代表了熱情奔放的女子形象。舞蹈表演展示的就是俏皮的一男一女勞動閑暇之余嬉戲打鬧的舞蹈形象。
三、結語
花鼓燈作為信陽地區最具特色的舞蹈種類,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雙望月”作為其典型性舞蹈動作,體現出了此類舞蹈的表演風格。本文通過舞蹈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對其進行了外在形態與內在舞意的雙重分析,以期為提煉信陽花鼓燈舞蹈的優質基因提供素材。
注釋:
①資華筠,王寧:《舞蹈生態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年版,第67頁。
參考文獻:
[1]資華筠,王寧.舞蹈生態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
[2]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信陽民間舞蹈[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