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 敏
(宜興214221)
紫砂壺產于宜興, 深受宜興得天獨厚的天然地理環境的影響,洋溢著充沛的靈氣,又得益于無數文人雅士的參與設計,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集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文化價值于一體,在中國傳統文化之林獨樹一幟。 藝術具有時代性,而紫砂壺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始終長盛不衰,源于其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的特性,始終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貼近人們生活,給人以極大的審美享受和精神享受。
一把好壺離不開優美雅致的器型, 器型是一把壺的基礎,是展現其精神、氣韻的前提。 紫砂壺造型講究結構勻稱、比例協調、統一美觀,各部位細節精致又有整體美。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給人以均衡飽滿之感,講究虛實、高低、動靜的對比,通過泥料、形體和裝飾等各方面的結合, 呈現出一種形式美和意境美,從而突出主題,升華整壺的內涵。 紫砂壺“時來運轉”(見圖1)是典型的圓器,既有光器的簡約質樸,又有花器的形象生動,抽象與具象相結合,提升了作品的藝術效果。

圖1 時來運轉壺
欣賞此壺,壺身呈扁圓筒形,造型飽滿穩當,身筒沉穩有力, 通過運用各種不同方向和曲度的線條勾勒而成,極具張力,同時又給人以溫婉如玉、圓潤雋永之感;底部為圈足,底足較高,拔高了壺身,給人以沉穩而挺拔之感;身筒肩部和底部裝飾圈線,上下統一和諧,又凸顯出層次感和立體感;一彎流與壺身暗接,從壺身自然胥出,弧度自然柔和,壺流與圈把前后呼應,提升整壺氣勢,流、把、蓋處同一平面,作品將點、線、面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壺頸較短,與圈足上下呼應,協調立體;壺蓋平薄,蓋沿微微盈起自然的弧度,似一塊玉璧壓于壺口,嚴絲合縫,壺蓋為壓蓋形式,將整把壺的重心下壓,與壺身形成緩沖與融合,結構精妙;壺鈕為橋梁形,橫跨蓋面中央位置,起過渡協調作用。 在具體裝飾上,流、把、鈕皆以竹節線進行裝飾,竹節線線條清晰,彰顯出竹子的挺拔有力;壺鈕中間加飾一顆如意珠,代表“時來運轉”的美好寓意,與整壺的文化基調相統一,提升了作品的人文內涵。 整壺采用原礦紫泥進行制作,紫泥莊重清雅的色澤營造出典雅華貴之感, 且紫色讓人聯想到“紫氣東來”的富貴,與作品的基調統一和諧,如意珠采用原礦黑泥制作,給人以神秘高貴之感。 作品泥料、造型與裝飾相輔相成,塑造出莊重典雅、富貴吉祥的意象形態,傳達整壺的文化品味和藝術精神。
“時來運轉”指境況好轉,命運有了轉機;也指人有三衰六旺,不可能一生幸福和一生貧苦,時候到了運氣自然會轉。 人們常佩戴“轉運珠”,有轉運、求平安的寓意,寄托著對未來和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祝福?!皶r來運轉”是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體現,作品以傳統吉祥文化為創作主旨, 彰顯了獨特的民族色彩和精神氣韻?!耙Фㄇ嗌讲环潘?,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堅韌挺拔、清雅高潔,自古以來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它不僅有良好的實用價值、觀賞價值,更有豐富的文化價值,是古代文人心中理想人格的象征,竹因此也被稱為君子。 竹諧音“祝”,有祝福之意,竹子的主干是一節節的,又被賦予了節節高升的寓意。 古人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時期燃放爆竹有吉祥的寓意。 紫砂壺“時來運轉”將竹元素融入作品的設計中,契合作品吉祥如意的文化基調。 吉祥理念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傳統中, 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吉祥理念慢慢成為一種符號、一種意念、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刻進了人們的生活中、 血脈里, 讓人們對生活懷抱美好的憧憬,克服困難、不斷向前,激勵著人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從而推動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彰顯出傳統吉祥理念的偉大而深刻。
紫砂泰斗顧景舟大師曾對紫砂壺的造型藝術進行總結,他認為,一把優秀的紫砂壺必須具有“精、氣、神、韻”。 紫砂壺“時來運轉”立意高古、構思精妙、技法嫻熟,在繼承傳統展現出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又與時俱進、不斷發展,體現出契合時代的審美,彰顯作品別樣的內涵與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