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建生
(宜興214221)
任何藝術的表達形式都來源于生產生活的實踐,自人類文明開始之日起,藝術就伴隨著我們,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方式。 大約幾萬年前, 人類祖先在石頭上刻下這密密麻麻的獨特痕跡,讓我們從這些藝術的遺跡之中了解過去,七千年前人類建立的最為古老的城市, 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的統治制度,有專門從事記錄和藝術創作的人員,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和藝術佳作, 從橫空出世的三星堆遺址之中發現的藝術品來看, 在距離我們華夏文明如此之近的巴蜀盆地, 居然有如此風格迥異、瑰麗奇葩的藝術形式。 人類文明就是在一次次的令人驚喜中蓬勃地發展開來,不斷地延續至今,這些藝術的符號如同打開浩瀚歷史蒼老之門的鑰匙一樣,指引著人類不斷地對抗時間,記錄下比生命更長久、更偉大的一切藝術形式,而承載這一切的藝術品,它們包含了社會的變革和創新、文化的繁榮和傳承, 講述著關于我們民族精神如何的形成和新的時代如何地發展前行。
在這些藝術作品中, 中國傳統藝術可謂是最為優秀、最為珍貴、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精神和物質財富。 詩詞的雋永悠長,讓我們走進古人的情感世界;文學的浩繁復雜,帶領我們穿過歷史的迷霧塵煙;琴棋的精巧智慧,啟迪我們生活的豐富多彩;書畫的翰墨飄香, 讓我們的精神世界多了幾分高雅的格調和閑適的意境。 而紫砂藝術,則讓我們把多樣的藝術形式結合起來, 形成了集實用性和藝術性為一身的紫砂壺, 在喝茶品茗的休閑之余, 心靈也有了寄托之所,仿佛壺中流淌出來的不僅僅是馥韞芬芳的茶湯,還是滋養我們的文化源泉。 紫砂組壺“諸事如意”(見圖1)就是這樣的一組作品,它由壺和小杯組成。壺的造型設計來源于“柿子”和“豬”元素,壺身圓圓滾滾,既像柿子的形狀,也是豬的身體,壺蓋為綠泥色澤的一瓣一瓣柿子果葉樣式,細節到位、做工精致,壺鈕為柿子梗,惟妙惟肖、拿捏合適;壺嘴卻是以豬的鼻子為設計元素,憨厚俏皮、小巧可愛、出水有力;圈形壺把恰似小豬的尾巴,與整器融為一體、和諧融洽。小杯的設計也是延續了壺的一貫風格, 杯身渾圓穩重,杯底搭配綠泥裝飾的柿子果葉,與壺組合在一起既美觀實用又相得益彰、氣韻和諧。

圖1 諸事如意
此紫砂組壺取名“諸事如意”, 諧音 “豬”、“柿子”。 眾所周知,豬在中國民間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六畜興旺和十二生肖中都有豬的位置。 豬特別容易滿足,普通人家也很好飼養,只要給它吃飽喝足,就是不停的睡覺,長膘非常快,可以幫助主人賣出一個好的價格,增加收入。 豬生子也特別的多,所以也有多子多福的寓意,民間素有“豬拱財門開”的吉祥話, 而且它們那肥頭大耳、 圓圓鼓鼓的富態形象, 讓人們常常以豬來比喻生活的富足和萬事的如意。 所以在許多的藝術設計中,經常用到豬的形象特征。 柿子,這種原產于中國的果實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美好的寓意。 秋天來臨的時候,柿子樹枝頭掛滿金黃色的果實,就像一個一個的小燈籠一般,給人以華貴吉慶之感。 北宋詩人張仲殊曾夸贊柿子:“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輕勻絳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 ”簡潔直白地把柿子的美妙都抒寫了出來。 柿子果實的含糖度特別的高,壓制曬干后能保存很久,過年、過節的時候用它來招待客人是種很好的選擇。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柿葉臨書”的故事,說唐代一個叫做鄭虔的文人家里特別窮, 覺得柿子葉比較的厚實耐用,就拿來練習“詩、書、畫”,終于成為一代大家,他的作品后來被皇帝看到后贊不絕口,親自手書“鄭虔三絕”四字。 從這里也能看到,其實柿子的形象還蘊含著中國文人不屈不撓、 力爭向上的錚錚風骨。 所以,這一“諸事如意”紫砂組壺的藝術設計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豬”、“柿子”形象完美地結合起來,充滿了普通生活和田園野趣的味道,而其中的內涵在表達諸事如意的美好祝愿的同時, 也把紫砂藝人的傳統人文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紫砂藝術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和發展, 無數的紫砂藝人從大自然的原始趣味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尋找創作設計的靈感和造型的來源, 才有了如今紫砂器型千變萬化、紫砂題材內容廣泛、紫砂藝術繁榮發展之局面。 不論是圓器的簡潔流暢、方器的端莊穩重,還是花器的形象逼真,每一件作品的藝術設計都希望表現出美的感受和作者獨特的設計語言,每一件作品的內涵表達都希望帶給您美好祝福的同時可以引起心靈的共鳴, 這就是紫砂藝人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