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鳳
(宜興214221)
如意云紋在古典的裝飾藝術當中具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云紋裝飾圖案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在這眾多的造型圖案當中,其中有一部分已然被過去的紫砂創作者應用到自己的茶壺造型之中,自己從事紫砂壺的制作已經有多個年頭,特別喜歡這種帶有傳統風格的紫砂造型,所以也從云紋這一古典裝飾形態出發,制作了眼前這把“婉蓮壺”(見圖1)。

圖1 婉蓮壺
云紋裝飾很早就在陶瓷制品上出現了,“云”是一種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形象, 在楚漢時期的云氣紋路再到之后先秦時代的卷云紋, 以及上古三代時期的云雷紋,新石器時代的螺旋紋,有著一條清晰的繼承脈絡,從這一點出發,紫砂壺上的云紋裝飾也普遍傳承了這些自古誕生的形象。 而如意云紋在明清時期的普遍化, 讓這種裝飾形象具有了非常高的整體認同感,從這樣的形象來構思設計紫砂壺,顯然能夠天然地繼承傳統文化的氣息。
如意云紋的形象在清代可以說達到了裝飾藝術的頂峰, 但過于泛濫的結果免不了形成視覺審美上的疲勞, 但這并不足以否定如意云紋本身的裝飾以及形態上的意義, 所以在社會整體文化傾向的否定過后,新時代的如意云紋裝飾很快又重振旗鼓,并衍變成了種種具有更加現代感的裝飾設計。 可以說在清代色彩眾多、線條繁復的云紋中解放出來,進入了現代流暢感十足的凝練場景,作品“婉蓮壺”正是基于這一點出發來進行整體的設計構思的。
從流傳下來的經典紫砂造型來看, 紫砂壺具有與其名實相符的結構形態特點,那就是古樸、典雅、流暢、凝練的整體風格。 即便是以造型多樣為吸引力的紫砂花器,其紫砂本質上的吸引力依然存在,其中的部分元素與當代美術設計實際上是共通的, 那就是紫砂一直堅持的流暢性和簡潔性。 這兩種特性結合紫砂本身的材質,讓古樸這一屬性不斷延續,那么在設計一把全新紫砂壺造型的時候,就需要注意,輪廓可以多樣,但形體本身一定需要能夠盡量簡化,這就如同古典哲學當中的參禪悟道, 首先入門的時候需要不斷地了解新的知識,但在達到了一定程度,獲得了一定境界的時候, 就需要想方設法地忘掉這些既定的思維,產生自我的思想,這通常被稱作“做減求空”,紫砂壺形體的設計也是如此,當對紫砂壺結構研究的深入,對自身創作思想的肯定,就會盡量減少更多額外的裝飾, 更多的讓形體本身發揮出自身的魅力。
作品“婉蓮壺”的核心創作主題是表現“蓮”這一形象,在過去佛文化興盛的時代,概念中的蓮的形象實際是作為一個人心靈的指代,塑蓮、求蓮實際是修心、靜心的過程。 當然,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在表達這些的時候, 并不會簡單直白地塑造出一個直觀的形象,所以在具體設計的時候,并沒有在這把壺上加入任何有關“蓮荷”的造型或是裝飾。 通常為了表現一把茶壺的主題思想, 會塑造一個造型或是裝飾的引子來進行引導,但在這把壺上并沒有如此制作,而是以一種干脆利落的壺面設計, 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碗”跟紫砂壺身融合起來,壺面之上即為斜肩,搭配垂直的升頸, 圓形疊蓋以同壺肩相同的傾斜角度來塑造壺蓋, 壺鈕則是壺肩向上過渡的形體進行濃縮, 這些工藝步驟拆開來每一步都符合傳統制壺技藝,但當它們組合到一起的時候,形成的整體輪廓卻是一個全新的壺式,在這個形態中,第一印象往往是如同“碗”一樣的壺身,然后以此為基礎延伸出順暢的壺流,高聳如意的硬質提梁。
提梁的造型簡化了“云紋”僅僅形成一個隱約的輪廓, 但這個輪廓結合壺鈕很自然地就會讓人聯想到佛寺之中的佛龕蓮座, 構成這一聯想的茶壺上半部分和“碗”形的下半部分,兩者結合起來簡而化之的就是這件作品的創作主題“碗蓮”,即婉約的內心。在這把壺的創作過程中, 去除掉了多余的影響主題的雜亂因素, 將常見的日常造型與宗教裝飾中能夠引發儀式感的形象結合在了一起, 讓整體的形象裝飾借用想象來進行延伸, 從而獲得各種不同的心靈感受,傳承古典的藝術元素同時,也迸發了具有時代風味的設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