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2019年1月以來,委內瑞拉局勢陷入了新一輪動蕩。馬杜羅2018年5月以68.7%的投票率再次當選該國總統,于2019年1月10日正式開啟他的第二任期。該國反對派認為馬杜羅的當選是使詐的結果,不予承認。1月23日,反對派領導人、35歲的胡安·瓜伊多宣布就任委內瑞拉臨時總統,美國、加拿大、日本和部分拉美國家予以承認,美國隨后還對委內瑞拉石油公司(PDVSA)實施制裁,凍結該公司在美國境內的70億美元資產,并禁止美國公民和企業與其交易。馬杜羅則以與美國斷交作為回應,并指責是美國的制裁造成了委內瑞拉的經濟困境。
應該說,從馬杜羅的前任查韋斯開始,美國對實行玻利瓦爾社會主義的委內瑞拉就采取敵視和打壓的態度,然而,俄羅斯和伊朗也遭遇了美國的經濟制裁,但是它們卻并沒有出現像委內瑞拉那么嚴重的經濟危機。而委內瑞拉是世界上石油儲備最多的國家,人口比俄羅斯和伊朗少很多,只有3000萬,卻搞到日用品匱乏、通貨膨脹失控、1/3的人口處于營養不良狀況、60%的人餓著肚子睡覺的悲慘境地,根本原因是自身政策的嚴重失當。
委內瑞拉是世界上石油儲備最多的國家,石油開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后期。不過和中東的輕質石油不同,委內瑞拉的石油是粘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開采、冶煉的難度很高。因此從一開始,委內瑞拉的石油工業就引入了大量的外國石油公司和資本。1970年代,委內瑞拉的石油產量曾達到380萬桶/日的歷史最高水平。
在經濟政策上,馬杜羅依然是蕭規曹隨,繼續查韋斯時代那一套做法,其結果必然是市場供應不足、百業凋敝。而此時,石油業因為長期缺乏投資,設備老化、技術人員不足,加上國際制裁,連原有的產量也難以維持。在油價下跌的情況下,本來可以通過增加產量來彌補收入的不足,而委內瑞拉石油業根本做不到這一點,目前的日產量只有100萬桶左右,而且還在持續下跌。
1999年2月,查韋斯就任委內瑞拉總統。2001年委內瑞拉通過《油氣法》,規定外資在委內瑞拉石油業上游項目中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49%,等于推翻了過去歷屆政府和外國政府達成的協議,引發了外資石油公司的劇烈反彈。2002到2003年間,委內瑞拉國營石油公司爆發大罷工,查韋斯將40%的員工開除,另聘沒有經驗的新人替代,新聘人員只看忠誠度不看專業能力,該公司自此成了一家冗員充斥、技術人才匱乏的無效率機構。

2007年,查韋斯再度頒布國有化條例,片面提高委內瑞拉國營公司在外資開發油田的持股比例,埃克森美孚、康菲等公司拒絕接受這樣的條件,退出在委內瑞拉的營運,委內瑞拉政府將這些公司投資開發的油田收歸國有。西方跨國石油公司從此拒絕再去委內瑞拉投資。此后,陸續有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的石油公司在委內瑞拉投資油田開發,均出現辛辛苦苦開發卻無法收回投資的局面,賣油的利潤被委內瑞拉政府獨吞,這些公司最終也都無奈退出。
2008年前后,國際油價曾達到接近150美元的峰值,那是委內瑞拉政府日子最好過的時候,查韋斯沒有將錢投入石油業的技術改造、設備更新、人員培訓,而是投向社會保障開支以換取選票。2013年3月查韋斯去世,馬杜羅接任。而國際油價從2014年開始急速下落,此后很長時間一直在50美元左右徘徊,這直接導致委內瑞拉國內生產總值從2014年開始負增長,2016年更下降達9.7%,查韋斯時代的高福利已難以為繼。
現在,馬杜羅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軍隊了。而軍隊對查韋斯和馬杜羅的忠誠,主要是出于利益的考慮。過去十幾年,軍隊在委內瑞拉享有種種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權。而由于馬杜羅拒絕外國援助物資入境,預計美國近期還會出臺新的制裁措施。糾結多年的委內瑞拉亂局,即將進入攤牌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