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蘭清
兩年前,我參加了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處、法國教育部、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共同主辦的“赴法漢語助教”項目,到法國的斯特拉斯堡教漢語。在斯特拉斯堡的幾個月里,我不僅掌握了漢語推廣的教學技能,而且對法國中小學教育有了一些了解,下面就自己的見聞談談法國的學科教學特點。
有趣的法語課
法國學校很重視培養學生對法語的熱愛。小學一年級、二年級每班每周開設10小時的法語課,主要教學讀和寫;三年級至五年級(法國小學總共是5年)每班每周開設8小時法語課,主要學習法語的運用。盡管小學法語課的課時設置比較多,但學生沒有感到厭煩,反而很喜歡上法語課,因為教師的教學確實有意思。
這是一節一年級的法語課,也是我第一次走進法國的小學課堂,教師的教學主題是“描述鳥類”。第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觀察籠子里的鳥兒,這些鳥兒都是學生從家里帶來的。開始上課之前,學生已經圍著教室里眾多的鳥兒展開了討論。上課了,教師也不打斷學生的討論,而是安靜地記錄下學生對鳥兒的描述以及討論的內容。大約過了15分鐘,教師要求學生停止討論,保持安靜,然后有選擇地點評學生討論的內容,比如:學生在描述鳥兒時用詞是否準確、形象,描述鳥兒的外形、特征是否全面、細致,等等。教學結束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請你畫一只鳥,并用文字簡單地介紹這只鳥。第二課時,教師把學生的畫作收上來,然后從每個學生的文字介紹中摘錄一句話,將它們串連起來,形成一篇看圖作文。在這種體驗式學習中,教師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將法語詞匯、語法、表達等融會貫通,學生學得很輕松。
此外,學校也重視引導學生閱讀和鑒賞詩歌,并且這個學習內容貫穿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教學詩歌的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課前,要求每個學生事先準備一本練習冊,上課時給學生發一張印有詩歌的紙,讓學生把這張紙貼到練習冊中的某一頁,同時留出空白頁。學生能夠背誦詩歌和理解詩歌的含義之后,通過想象將詩歌內容畫成一幅圖(畫在空白頁)。久而久之,每個學生就都有了一本自己的“詩畫集”。
在實驗中學習科學
法國學校的科學課教學注重開展科學實驗,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解釋能力,發展學生的科學推理能力,讓學生意識到科學事實、科學依據的重要性。通常,法國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提出問題—假設—實驗—討論—總結。
我聽了一節小學科學課,其學習主題是“豚鼠喜歡吃什么”。課前,教師準備了梨子、胡蘿卜、面包、糖、生菜等東西,并請學生猜一猜豚鼠喜歡吃什么。有的學生猜豚鼠喜歡吃生菜,有的學生猜豚鼠喜歡吃面包,有的學生猜豚鼠喜歡吃胡蘿卜,有的學生猜豚鼠喜歡吃糖。豚鼠是否喜歡吃這些東西呢?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猜想,然后對學生說:“不如我們做個實驗,看看豚鼠是否愛吃這些東西,好嗎?”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誰看到豚鼠吃胡蘿卜了?沒有學生回答。于是,教師又從相反的角度提出問題:豚鼠不會吃什么食物?有的學生認為豚鼠不會吃糖果、巧克力,有的學生認為豚鼠不會吃奶酪。進行了猜想和討論之后,教師請學生把認為豚鼠愛吃的食物寫出來,然后思考:怎樣才能知道豚鼠愛吃什么食物,并驗證猜想。學生思考片刻之后,很快知道應該怎么做了。他們先把整個胡蘿卜放到豚鼠嘴邊,豚鼠不吃,再將胡蘿卜切碎后放到豚鼠嘴邊,豚鼠吃了;把面包放到豚鼠嘴邊,豚鼠不吃;把生菜放到豚鼠嘴邊,豚鼠吃了……
實驗結束后,教師讓學生記錄下實驗結果,寫出豚鼠愛吃的食物是什么,并認真閱讀學生的實驗記錄,與學生進行交流,從中發現實驗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敖酉聛恚視寣W生討論豚鼠如何尋找食物?!睂嶒灲Y束后,教師給我介紹他上課的想法,“學生雖然知道豚鼠喜歡吃生菜、胡蘿卜,但不知道豚鼠是如何找到這些食物的,我們還要讓學生通過做實驗來找到問題的答案。”原來,這節課還沒有結束!從這節科學課中可以看出,法國的科學課教學注重實驗探究,鼓勵學生用文字的方式記錄實驗結果,注重實驗過程和事實依據,也強調實驗活動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
法國的科學教育也很關注學生的想法??迫谓處煶3L釂枌W生:關于這個問題,你是如何理解的?還會認真地與學生進行交談,傾聽學生的發言。所以,法國學生對科學課十分專注、熱情,他們在思考問題時也較嚴謹、深刻。法國科學課老師說:“我們這樣做,不是為了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而是為了開辟學生良好的思考道路?!?/p>
在法國巴黎東北部有一座科學城,法國的中小學生很喜歡來這里玩。這座科學城共有兩座建筑,一座是科學館,里面設有地球廳、宇航廳、機器人廳、兒童科學廳等20多個展廳,一座是全景電影放映廳。周末,我也會和同事來科學城看看,據兒童科學廳負責人介紹,建立兒童科學廳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不同于學校的學習科學的環境,在娛樂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在游戲中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科學知識。
注重感悟的藝術教育
法國是一個極具藝術氣息的國家,這里有盧浮宮、埃菲爾鐵塔以及各種類型的美術館、博物館。在盧浮宮,我看到教師帶領學生在欣賞名畫、雕像。教師講得認真,學生聽得專注。據了解,法國的中小學校與美術館、博物館聯系密切,時常將課堂搬到美術館或博物館。實際上,法國是一個很注重對兒童進行藝術教育的國家,因為在他們看來,藝術教育可以為兒童打開藝術殿堂的大門,培養兒童的審美觀,提高國民素質。
法國幼兒園的藝術教育主要是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幼兒的感性認知,讓幼兒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鼓勵幼兒將看到的事物通過畫筆呈現出來。所以,法國幼兒園經常組織幼兒開展戶外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事物,然后用筆將自己看到的事物畫出來,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園還會不定期舉辦幼兒繪畫作品展覽,邀請家長前來參觀。到了小學,藝術教育依然受到學校的重視,每個星期都有音樂、繪畫、舞蹈、視覺藝術等課程。在繪畫方面,學生要能夠運用不同的色彩、技巧描繪靜物或人物,學習拼貼、造型藝術,認識不同時期的畫派及作品風格。每個學期結束,學校還會舉辦演唱會、樂器演奏等活動,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
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少兒藝術教育培訓機構少,因為學校教育基本上能夠滿足學生學習藝術的需求,這與我國的情況不太一樣。國內中小學校主要以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為主,而美術、音樂等藝術課程課時安排較少,很多學生選擇到培訓機構學習藝術課程,校外藝術培訓機構很多。法國中小學校的課程沒有主科、副科之分,學生可以跨年級選修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
莎莉是一名教師,有2個孩子,她說:“我不喜歡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藝術是生活本身,無處不在。孩子要先去學會感受世界,表達自己,如果真的很想學一門藝術,那就交給專業的老師來教?!狈▏擞羞@樣的理念,他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會樂在其中,才會不斷進步。將這樣的理念用于教育,教師的教學也就有了鮮明的特點。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