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清
一、集團企業財務共享概述
集團企業財務共享是指通過對集團內部有關業務流程進行分析和評估,分離出一部分日常的、重復性的、共性的、可標準化的管理控制活動,由集團內部專門的財務共享中心進行統一、標準、快速的處理服務。通過統一會計標準、強化制度執行、加強財務監督、促進管理提升和推動資源優化,提高企業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
企業財務與共享中心財務分工:
(一)財務共享中心負責核算業務:負責檔案掃描、裝訂;憑證制單;資金支付;發票認證;出具報表。
(二)企業財務負責財務管理業務:負責收集、審核原始單據;內部資金計劃;線下銀行業務;稅務籌劃與納稅;現場收款業務;合同評審;預算分析。
二、財務共享利與弊
集團企業實行財務共享有利有弊,通過分析共享的利弊,有利于揚長避短。
(一)財務共享優點
(1)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與效率。通過梳理業務,共享中心與上線企業逐家對接業務,統一下發財務模板,統一標準化財務附件和作業流程,規范業務處理。財務共享中心是集團財務數據中心,擁有財務各領域人才,分析整合數據高效,提供服務專業。
(2)運作成本降低。集團公司財務共享中心人員從集團公司內部招聘,充分利用冗余人員。通過把財務共享中心設在財務人員集中、薪資水平較低的地區,能大幅降低財務運行成本。通過建立科學的共享內部運行機構,制定完善的員工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形成銳意進取的企業文化,高效完成各項工作。
(3)促使財務人員轉型。財務共享將核算業務交給共享中心,企業財務能集中精力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支持,促進財務核心業務發展,實現業務轉型。
(二)財務共享缺點
(1)流程變長,效率降低。財務共享上線后,業務流程變長,同樣一筆業務增加了郵寄、掃描、申請環節,業務環節增加,尤其是緊急事務無法獲得及時的資金支持。由于業務流程過多,操作復雜、不靈活,影響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運行效率。
(2)業財脫節,溝通成本增加。財務工作涉及到企業生產、銷售、采購、服務等各個方面,業務范圍廣、溝通對象多,但共享中心會計核算與現場管理脫節,無法與業務人員面對面溝通,必須通過企業財務間接溝通,溝通成本大幅增加。
(3)過度專業化影響個人綜合能力發揮。隨著財務共享標準作業流程的制定,以及系統化實現,過度的專業化工作使員工的自身能力與價值難以發揮出來。共享中心與企業無隸屬關系,獨立性較強,是它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無法做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4)共享財務業財脫節,企業財務技能退化。現代會計要求業財融合,但財務共享恰恰是財務核算與現場業務分離,業財脫節。共享上線后,企業財務人員主要轉為財務管理為主,優秀的財務管理者必須熟悉會計業務,但財務共享后企業會計人員長期不從事會計核算業務,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分離,造成企業財務人員基本技能退化,影響管理水平提高。
三、共享模式下企業財務應對轉型
(一)財務轉型首先是知識轉型
財務人員要有危機感,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專業素質,增強綜合工作能力。注重培養具有洞察分析問題和全局意識的復合型領軍財務人才,暢通成長通道,調動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財會會計主要服務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是以會計準則為依據的,熟悉準則和相關法律法規,按照原則進行會計處理,滿足企業核算要求。管理會計工作服務于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管理,涉及規劃、控制、評價等方面,財務人員應能運用管理會計方法、工具完成決策分析工作。財務人員會計轉型首先應加強業務學習,掌握最新財會理念和方法,完善財會知識體系,同時掌握與財會有關的風險管理、價值管理、戰略管理、公司治理、預算管理、內部控制、法律商務等專業知識,成為復合型人才。
復合型財務人才必須具備較高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掌握企業的核心業務、發展戰略,除了專業能力外,還要有領導力,協調處理技巧。財務人員往往不善溝通,溝通說的全是財務數據,讓其他人聽不懂,要把復雜事情簡單說,化繁為簡,恰到好處,軟硬度合適。
(二)強化財務基礎規范建設
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信息流程化”要求,完善ERP及共享上線后各類財務制度,制定財務共享上線后業務操作規范,使財務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確保每個崗位、每項具體工作分工明確、責任清晰、目標到位。
(三)積極轉變財務管理職能
財務人員要以財務共享上線為契機,從數據提供者轉為數據分析者。企業要全面梳理各層級財務職能,推動財務人員轉變觀念,積極向分析數據、應用數據、強化管理方面轉變,努力向管理財務轉型,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各級財務部門要真正擔當起“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職能,業財融合,深入了解企業的運作狀況,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有機融合,成為企業業務最佳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