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毓
摘要: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下,國際資本市場實現全球化的速度不斷加劇,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化語言,國際社會上的投資者對于建立統一標準的會計準則的呼吁愈加高漲。在實際商業交往中,各國實行的會計準則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全球會計標準統一化的實現,必然要考慮世界各國在該方面存在的差異性,以及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進行差異化處理。當前,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也在持續推進我國會計準則同國際的接軌,這就要求務必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對于中外會計準則做出精準理解,正確處理企業的經濟財務行為。因此,在這一時代背景的驅動下,對于中外會計準則差異化的比較研究也成為會計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中,筆者就中外會計準則的差異性進行了探究,并對其中存在的差異化因素做出了分析,以期為推動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發展帶來啟發意義。
關鍵詞:中外會計準則;比較;差異;啟示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一路高漲,世界各國經濟貿易來往日益頻繁,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彼此聯系但又相互獨立的會計管理系統,由于各國之間所施行的會計準則存在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因此建立全球統一標準化的會計準則,讓會計在商業領域發揮更大效力。我國加入WTO后,對于我國經濟貿易的全球化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也為我國貿易體系向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土壤。于此同時,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接軌成為必然趨勢。我國經濟貿易要真正實現與世界資本市場的融合,明確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與國外會計標準體系之間存在的差異,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比較研究,對于我國經濟貿易的國際化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中外會計準則差異性的主要表現
(一)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之間的差異
曾有學者指出,會計準則制定的決定因素來自市場、政府以及社會團體這三大方面因素,并且決定著會計準則制定的形式。國外資本主義國家崇尚自由經濟,在制定會計準則時會更多考慮市場因素以及民間社會團體。因此國外會計準則的制定普遍是由證券交易委員會授權和監督,會計職業團體人員負責主持參與共同制定的,簡單來說就是國外會計準則的制定是在官方領導下的民間組織來制定實現的。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與國外明顯不同,我國會計準則是由國家財政部全權負責,政府進行統一管理的,是以《會計法》為準繩,嚴格按照會計準則的章程制度與審計制度的監管,綜合多方面因素而構成的一種國家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具有絕對的權威性。
(二)企業合并方面中外會計準則規定的差異性
從國際會計準則來看,通常將企業合并交易看做是一個企業購買另一個企業的股權或凈資產的過程,并且一般情況下不包含屬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涉及的會計處理方面的問題,會計準則主要對處于非控制條件下的企業所進行的合并行為發生作用。然而,在與企業合并會計準則的相關條例中,我國的規定不但包括對相同控制條件下企業進行合并的行為,也對非同一控制條件下的企業合并行為設置了會計規范,并且明確指出相同控制條件下的企業合并行為應采取權益結合法做出會計處理,而不再相同條件下的企業合并就需要依據會計準則中的購買法來處理。
(三)關于企業交易披露和關聯方規定方面的差異
我國會計準則中關于企業交易信息公布與企業關聯方式上同國外存在較大差異。西方國家會計準則中規定,所有的國有企業需要根據關行為準則中的關聯交易規定來進行全面的信息披露。我國在該方面會計準則中指出,當雙方之間存在投資關系,而且雙方之中乙方對另一方的財務和經營方面的決策具有較大的影響,且雙方具有相關的利益聯系時方可認定為相互關聯方。
二、中外會計準則差異原因分析
國家的政治環境條件對會計準則內容的制定產生的作用是直接性的。鑒于,會計準則規定的差異性對于經濟將產生不同效果,并且對于相關企業各方面也有影響作用。所以,會計準則的制定要根據政治環境來具體進行規劃,這也表明國家政治體制對于該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會計事務和會計理論具有間接的影響作用。
其次,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是會計準則制定的根本原因所在,對會計準則的制定具有最主要、最直接的影響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國家的社會及經濟體制、基本的企業資本構成、該國經濟的實際運行方式等國家層面的影響因素。
最后,社會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發展水平對于會計準則的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會計被應用于人們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和社會形成相互影響的一種技術活動,其中涉及到物質技術和人的因素,說明社會教育以及文化環境對會計準則的制定具有重要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當專業性的會計教育和普通會計知識的學習水平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時就能夠孵化出與其先進的市場經濟體系水平匹配的會計準則,所以社會教育及文化因素對于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推行也有影響作用。
三、推進我國會計準則走向國際化的主要舉措
(一)加大會計理論研究工作力度,進一步完善會計理論
當前,國外發達國家在會計準則制定方面,具有先進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相關準則是由具備專業能力的人員來制定的,并且具備完善的人才結構,能夠為會計準則的制定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所以,西方發達國家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上具有極強的人才優勢,而且對于會計準則的推行實施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然而,現階段我國在會計準則制定方面,具有豐富行業實操經驗和專業技術咨詢的專家隊伍尚不成熟,我們應大力吸收國外會計準則精華,從我國會計準則制定及實施的現狀出發,加強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制定步伐。
(二)減小會計主體之間的差異性,逐步實現向國際化邁進
從上文可知,目前我國會計準則中企業合并問題方面的規定同國外的差距較大,需要加強相關方面的研究及改進。西方國家在處理會計問題時只允許使用購買法,我國在相關方面可以采用權益法和購買法相結合的形式。所以可以看出,關于會計主體方面我國是存在一定特殊性的,會計行業負責人員在運用會計準則時要立足實際,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方法策略,這也就增加了會計工作人員作業時的復雜性和難度。因此,我國相關部門加快縮小會計主體之間的差異性,優化會計主體結構,是推進我國會計準則向國際化邁進的步伐的重要手段。
(三)加強專業化會計人才培育,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人作為開展一切管理活動的核心要素,在管理活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本質也是一種管理活動。當前,我國會計行業相關人才匱乏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因素。因此,進一步加強會計從業者和相關領域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養,對知識結構進行不斷的優化,增強其專業知識儲備是提升我國會計行業隊伍水平的迫切要求。同時,還應積極開展增強會計從業人員實踐能力的培訓活動和課程,實現會計行業從業人員整體能力素質的提升,為我國會計準則的優化和國際化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四、總結
隨著我國參與世界經濟貿易活動的不斷增加,我國在會計準則的發展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而且我國經濟國際化發展表現出良好勢頭,在我國會計領域學者及實際行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會計準則必將取得理想的發展成果,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的會計準則理念及經驗,綜合我國會計準則發展實情,逐步實現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梁爽.中外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比較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 (03):59-62.
[2]凌春華,陳雪萍.中外會計準則差異的實證研究[J].商業研究,2004 (02):44-47.
[3]夏麗.中外會計準則中期財務報告的比較[J].科學大眾,2006 (05):52-53+58.
[4]孫江霓,段艷楠.從A+H股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看中外會計準則的差異[J].中國總會計師,2008 (07):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