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亮
摘要:現代企業制度正在不斷的調整、完善,股份制企業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在經濟活動中社會審計也越來越重要,審計報告的使用者越來越依賴審計報告做出投資決策。但是近年來,國內和國際各種審計失敗案件頻發,審計失敗嚴重影響會計信息質量,進而導致會計師的信任危機。審計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未能做好財務審計風險的防范工作,沒有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圍內。本文首先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特點進行探究,進而對審計過程中出現審計風險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提出,并針對提出的問題給予相應的防范措施,增強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控能力,實現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行業健康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控制
審計風險控制是審計工作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有效控制審計風險關系到審計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審計風險控制對最終審計工作質量有著直接、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要通過社會、企業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及會計師的共同努力。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同時將制度落實到具體實處,嚴格遵守相關控制標準,能夠有效降低發生審計失敗的幾率,提高審計工作的工作效率與審計質量,進而促進我國財務審計工作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特征
首先,客觀性。現代審計的方法通常利用的是抽樣審計,即總體的特性是結合整體中的一些樣本特性推斷而來的,但是樣本特性和總體特性難免會有一些偏差,這個偏差通過人為控制可以縮小,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此外,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時,會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該重要性水平的確定,是依賴會計師的職業判斷并且存在主觀性。所以對于審計風險,人們可以認識與控制,可以對風險發生的條件進行一定的改變,從而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和風險造成的損失,但是不能徹底消除風險。
其次,潛在性。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不一定會形成現實的風險。在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時,雖然因為主觀或是客觀的原因,發生了審計錯報,可以并未導致負面影響,也并未造成對應的審計責任,此類風險僅停留在潛在階段,或者該錯報被審計報告使用者所接受,則該風險不會變成現實的風險。所以,審計風險只是一種潛在的風險。
最后,普遍性。審計風險是普遍存在的,其可能發生在審計的每個環節,任意環節的審計失誤都會導致審計風險,審計風險可能發生與每個審計事項、任何審計環節。
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存在的原因
(一)會計師事務所造成的審計風險
1.注冊會計師缺乏職業素養和風險意識
我國審計行業的注冊會計師職業素養和風險意識都不強。由于其職業道德水平偏低,因此在實際審計過程中,部分會計師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對被審計單位隱瞞財務問題,偽造財務數據等違法行為,沒有進行適當的審計程序,對被審計單位拒絕調整的事項也做出適當的披露,明顯違背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另外,由于部分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偏低,在承接業務中超越了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由于專業勝任能力的不足,導致不能發現被審計單位的財務錯報。
2.盲目選擇審計對象
當前的會計事務所面臨著同行之間的激烈競爭,這些競爭中有一些是非良性的,為了獲取客戶資源以期獲取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提升事務所的業績,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就會對審計對象不做甄別。甚至有的會計師事務所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就會主動降低審計收費、以及標準。為了獲取客戶資源,對于已經預知的審計風險視而不見,仍舊堅持進行財務審計工作。這種競爭趨勢使得會計師事務所必須要降低審計成本,所以就會事務所強制性的縮小審計環節,這和審計風險控制原則相違背,同時也增加了事務所的風險[1]。
(二)被審計單位不能依法行事
有些被審計單位為了能夠違法獲取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會在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的過程中,進行虛假財務信息的提供。但是在會計師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大多數都是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實現,雖然能夠保障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但是也不能保障在審計工作過程中發現所有的財務問題[2]。
(三)法律法規懲戒作用不強
我國財務審計方面的法律法規仍在發展完善中,所以事務所在審計工作中能夠遵循的相關標準并不多,特別是有些特殊性行業,可以參照的法律法規幾乎沒有。這也造成了被審計單位在進行財務處理的過程中具有很強的不規范性,囿于制度的缺失,使得會計師在審計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審計分寸難以把握。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審計風險。此外,很多違規違法會計師并不能引以為鑒,這主要是因為當前的法律法規的懲戒作用不夠強,缺乏警示作用,這也極易出現人為因素增加的審計風險。
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的防范策略
(一)會計師事務所防范策略
1.增強注冊會計師職業素養和風險意識
目前的注冊會計師體系建設背景下,會計師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還需要承擔對應的責任。強化對會計師的綜合培養,逐漸提升會計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自身的道德素質修養。定期舉辦相應的培訓活動,進而能夠有效提升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并對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進行明確把握。會計師還要肩負起自身的責任,本著為自己負責、為事務所負責、為被審計企業負責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進行審計工作。注重工作中細節的處理與把握,重視每個風險因素的存在,不論其大小。及時的提出自身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相關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繼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事務所承擔的審計風險。
2.謹慎選擇審計對象
事務所在進行客戶選取之前,要進行多方面的考察。第一時間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具體狀況,同時結合結合自身工作特征評估其企業的審計風險以及審計標準。不能出現為了提升事務所的業績以及獲取經濟效益,而盲目競爭的現象。也不要為了爭奪客戶資源而盲目降低審計工作指標,要選擇財務數據真實性高,企業經管工作更加完善的單位,這一做法可以在源頭上減少審計風險。此外,在審計時候,要維護審計秩序,對于審計環節和審計流程不能隨意改變,從而確保審計工作可以合理、有序的開展,保障審計工作嚴謹性和完善性,最大可能避免審計風險[3]。
(二)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被審計單位要嚴格依照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制度、標準行事。防止出現為了盡可能追求企業利益的獲取,而進行財務報表的造假和財務數據的篡改。本著真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的原則進行會計核算,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被審計企業要為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主要目的在于讓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時候,可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對于財務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并加以指正,最終達到防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的目的。
(三)發展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工作,通過法制內容的建設,進而健全法律體系,繼而能夠為會計師以及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同時根據法律法規的實現,能夠為會計師在進行審計的實際工作進行方向引導,并且可以成為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工作的制度依據。另外一方面,我國也要對違規、違法的注冊會計師加強懲治力度,督促會計師開展工作時候能夠遵守行業規范、堅持審計工作原則,進而降低會計事務所承擔的審計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事務所出現審計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想較好的控制審計風險,就要進行多方面的考量。首先,要有效提升當前會計事務所中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養以及職業道德,通過風險意識的培養以及審計對象的審慎選取來達到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其二,要被審計單位確保所提供的財務數據的真實,通過真實的財務數據審計達到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與建設的目的。其三,要不斷發展、建設有關法律法規,將完善的制度作為審計工作的法律依據,進而降低審計風險。通過三種措施的合理實施,有效促進我國會計師審計風險的控制,促進我國財務審計工作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成煥玲.論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管理[J].中國證券期貨,2016 (07):147.
[2]史小凡,張瑩.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方法探討[J].財政金融,2015 (10):178-180.
[3]王亞影.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注冊會計師,2016 (0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