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行變電設備的狀態檢修,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對不良運行狀態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合理的計算方式完成設備的檢修,從而保證其使用中的連續性。以此,本文從檢修提取數據的試驗分析方法入手,在對基本分析原理展開論述的同時,論證運行結果檢驗的有效措施,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變電設備;狀態檢修;試驗數據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5.176
0 引言
技術條件的發展,使我國對于變電設備狀態檢修的實驗研究不斷深化,并在科研內容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然而,在技術成果轉化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變電設備的狀態檢修實務,依然停留在基礎性的初級狀態中。因此,必須在強調基本分析原理的基礎上,實現深入探索,并不斷提升檢修適用性。
1 數據分析的基本原理
變電設備狀態檢修,是在系統性的輔助決策模型下完成檢驗操作的。通過對生產、運維、試驗等各個項目數據的提取,完成跨部門之間的數據統計,并在應用系統的功能作用下,實現對于不良運行記錄等內容的全面檢修。同時,通過模糊推理的方式,實現對電力設備運行狀態的評價,為生產決策提供參考。
經過對檢測數據的對比,將差異性條件作為基礎,可以對檢測的周期性進行調整,并在無明顯差異的條件下,適當延長檢測周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在檢測與試驗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警示值的靜態閾值作用[1]。通過對大量運行經驗的總結,將設備的狀態常量設定為警示值,可以合理的評估設備運行中的風險性水平,并在結構與性能參數的調整下,對不同設備制定差異化的警示值范圍,以此完成對不同設備的有效評估。
設備管理中,如果沒有警示值參數作為常量控制條件,就應當在試驗分析的過程中應用差異化的顯著性分析方法,通過對被檢測設備參數與其他設備常量的對比,在差異性條件上,就可觀測出可能存在的故障缺陷。而這種分析方式表現出系統問題,必須引起相關技術人員的高度重視,并及早的進行處理,以防監視設備故障的擴大化發展。
(1)顯著差異分析。變電設備在運行與檢測過程中,其如果設備在結構設計、材質應用、運行工藝等內容上,屬于同一批次的設備,并在生產活動中表現出明顯的相近性水平,就可對其執行參數進行必要分析,如果在內容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條件,則說明該設備在運行中存在問題,需引起技術人員的關注。在技術管理的工作中,可以將這一差異條件等同于警示值的指示狀態。而在內容上,顯著差異分析法獨立于警示值之外,可以作為基本的分析方式被應用,并可作為警示值的替代處理方法,通過合理的計算完成判斷內容,提供決策方案。
例如,在某變電站中,擁有同一制造上的同批次設備n臺,且n≥5。當某一設備運行狀態常量X,在各個設備中的平均數值條件為Y,樣本數據中的偏差為S(不包括被診斷設備),被診斷的設備試驗值為x。在得到以上數據條件后,就可對設備的具體劣化表現進行分析。量值增加時可表示為:x>Y+KS;量值減少是可以表示為x (2)縱橫比分析。縱橫對比分析的內容上,需要以一組設備作為基礎,并在兩次以上的試驗數值分析下形成對比,并在數據參數的試驗中,通過假設分析法,驗證設備中存在的運行故障條件。 例如,在生產中,有X、Y、Z三個設備,分別多三個設備進行兩次試驗后,將數據量內容進行分別記錄,并將第一次數據結果分別記錄為x1、y1、z1,將二次實驗結果記錄為x2、y2、z2。然后按照下等式進行計算: F=│1-x2(y1+z1)/x1(y2+z2)│×100% 在得到常數量F值后,可以將F的參數與三個設備的測量參數進行比對分析,如果參數的變化條件超出了30%,就是為設備運行參數異常,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2]。如果差異量小于且趨近與30%,也必須得到技術人員的重視,并增加設備檢查的密度,達到控制生產質量的效果。 (3)單次項目評價。單次項目評價法,可以使用于警示值條件明確的檢測管理中。通過對于警示值與檢測值的對比,在分析正向與負向劣化的同質,完成設備評價。例如,在計算實務中,可以將Q作為設備狀態的總評分條件,通過警示值G的帶入,將1.3作為警示值上下浮動的標準參數,進而確定R的警示值變化量,并將設備狀態平均值定義為W,通過以下公式條件,完成計算內容,求得變化標準。 Q=Q1(X)=G-X/G-W×100% 2 運行結果的項目評價 實務工作中,在進行變壓器絕緣電阻檢測過程中,經常會采用多種方式結合的方法,對運行參數進行綜合分析。將單次項目評價的計算方法作為基礎,通過對縱橫對比分析的綜合應用,可以全面的完成變量數據的采集,從而更好的完成檢測計算的分析與數據處理,將多種計算方式的優勢條件進行整合,達到提升檢測效果的用意。例如,在變壓器絕緣電阻的處理中,通常在耗損因數的控制上采取縱橫對比的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然后再使用介質損耗的查詢系統,對其進行輔助處理,將異常狀態,從整體結構中整理出來,完成計算與數據整合,達到檢測管理與分析的實際應用目標。 3 總結 變電設備的運行狀態檢測的分析方法,是保證運行監測合理性的重要內容,必須在充分掌握基本數據條件的同時,進行系統性的合理分析。以警示值的應用為核心,在顯著差異分析、縱橫對比分析、單次項目評價等多種方法的配合作用下,完成整體的計算,可以更好的使用與變電設備的運行管理,從而提高技術分析的應用價值與指導意義,更好的提升技術檢測的應用空間,實現技術成長。 參考文獻: [1]趙紫光,閆兆源.變電檢修中傳統檢修模式與狀態檢修模式的對比和研究[J].科技風,2018(28):179. [2]董艷唯,滿玉巖,王磊等.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輸變電設備狀態評估及風險評估研究[J].電氣應用,2017,36(22):78-83. 作者簡介:林賢云(1982-),男,福建福州人,本科,中級工,從事變電檢修電氣試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