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芬
近年來,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速度持續加快,在這個過程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有效地推進農業現代化,并且能夠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基于此,本文將主要闡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現實意義以及目前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相關對策。
培育新型農業主體不但有利于促進農業轉型升級,也可以幫助促進農村勞動力的順利轉移,最終使得農民獲得更多的收入。此外,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這已經指出了之后較長的一段時間里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涵蓋了一些參與到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服務等工作中的所有人或者組織,它們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基礎和前提。
1.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義
1.1 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從目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僅僅依靠勞動投入來促進農業發展的方式已經不再適用,因此,必須要致力于培育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此外,他們也必須具有從整體角度上去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能力,從而確保在農產品數量大幅度增長的同時,其質量也可以不斷提高,以此來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實現農產品的持續供應,促進農業生產環境的不斷改善。
1.2 是服務“三農”的需要
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之前生產力水平與農民實際的發展情況下推行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近年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分散經營的模式已經和新的生產力水平要求不符,因此,就需要對聯產承包責任制展開更加深層次的改革和調整,以此來推進農業生產向更加規?;蛯I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從本質上來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現實問題
2.1 融資困難
在規模的農業經營開始的時候通常集中投入大量資金,而大部分經營主體的注冊資本金都比較少,實力也較弱,致使他們沒有辦法通過資產抵押等方法獲得銀行貸款,從而導致生產規模沒有辦法擴大。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于授信擔保困難、申請手續繁瑣等問題而使得資金融通困難,即便是獲得了貸款,通常數額也比較小但利率卻整體較高。
2.2 農村土地流轉不暢
從客觀角度來說,作為生產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土地的流動性能夠幫助農業資源進行更加合理的分配。但是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一個農村家庭要想完全融入城市生活是需要非常高的成本的,這導致雖然已經有大量農民工已經完全從土地中脫離出來,但是他們的家庭成員卻依然被迫留在農村,依然通過在小塊土地上進行勞作來維持生計,這也就造成了土地流轉的市場價格大幅度提高,從而阻礙了農地經營權的流轉。從個人情感思想上來講,特別是50歲以上農民,他們已經習慣了農村的慢生活,對自己耕種了十幾年的土地有很深的情感,即使是收入不大也不愿意讓別人耕種自己的田地。從產權角度上來講,農民只有擁有土地的完整物權才能夠促進土地自由流轉和交易的實現。但是當前農民還只是擁有土地的承包權以及經營權,土地所有權從法律層面來說依然是歸“集體”的。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導致黨支部以及村長個人等都可能成為土地所有權的主體,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農地糾紛,從而侵犯農民的承包權以及經營權。
3.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策
3.1 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第一,必須支持發展所有類型的農村金融服務主體。支持各類民營金融機構在農村基層設立相關的信貸網點,并且持續增加農村的金融網點,從而使得民間金融對當前農村正式金融進行最大程度的補充,有效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困難的問題。此外,政府應該積極地發揮其調控作用,制定相關政策來支持農業的發展,以此來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給農業服務的積極性。第二,努力地學習先進的經驗,通過長時間以及低利息的信貸方式為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相關的融資服務。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抵押、擔保和信用體系,加強政策的支持力度,第三,要更深層次地開展農業保險工作,加大農業保險產品的提供力度,把家庭農場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糧食和其他相關的農產品生產等都歸到保險范圍內,以此來加大農業保險的保障力度。
3.2 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要想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必須要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實現更加快速的流通,以此來促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集中經營。此外,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必須要和勞動力數量與質量、機械化水平、客觀的環境因素等現實條件相一致,以此來最大化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利用率。
3.3 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
在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方面,應該整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農業、科技、扶貧等部門的教育培訓資源,加大職業技能培訓的力度,以這種方式來培育一批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的職業農民。此外,也應該加大在農業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的培訓力度,開展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品牌化培育等培訓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農業相關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進行就業和創業,促使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與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從而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掌握更加先進的科技。
總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促進農業生產現代化的現實需要,因此,各地必須立足實際,從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出發制定相關的措施,從而促使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252514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辛集鎮農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