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若琦
旅居養老是候鳥式養老和度假式養老的合體,老人們會在不同季節,輾轉多個地方,比如夏天到哈爾濱,冬天到海南,春秋季則前往風景優美的旅游城市,一邊旅游一邊養老。與普通旅游的走馬觀花、行色匆匆不同,選擇旅居養老的老人一般會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數月,慢游細品,以達到既健康養生又開闊視野的目的。這樣的養老方式你怎么看?
不久前,70歲的袁遠和老伴兒從江蘇鎮江來到廣西北海,準備在這過兩三個月,躲過最寒冷的冬季;然后在夏天時再去北方住上兩三個月,躲過最炎熱的季節。這樣的養老方式袁遠和老伴兒已延續了近八年。
最初,袁遠嘗試候鳥式養老,是因為他每到冬天都會因為血脈不周而導致手腫。“年紀大了,身體調節能力越來越差,因此特冷或特熱對老年人的身體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而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城市居住,讓生活環境的溫差相對不那么大,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這幾年來,他和老伴兒的旅居城市共有四個:冬天選擇過廣西北海、廣東湛江,夏天則選擇過威海和丹東,感覺都不錯。他們曾在當地的養老院居住過,也曾在旅居的城市租過房,現在更傾向于住在提供旅居養老服務的賓館里。
袁遠介紹說,旅居養老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高消費。“就說北海吧,這個城市把提供旅居養老服務作為一個產業,要求每個賓館都要開辟這方面的服務。我住的酒店是三星級的,居住兩個月以上,包吃住每人每月費用1800元。早餐是自助餐,有牛奶、豆漿、雞蛋、面條、包子等很多品種,午餐和晚餐也是葷素搭配以保證營養。還配有幾臺洗衣機,洗衣服很方便。此外,這些提供旅居養老服務的機構也提供很多老年人的娛樂活動項目,如唱歌、跳舞等。都是老年人,大家在一起很容易愉快相處。”
在一個城市悠閑地居住上兩三個月,也讓老人們可以對當地和周邊進行深度旅游。袁遠每到一個城市旅居,都喜歡去當地的博物館轉轉,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風土人情。“跟著旅行團就跟趕場似的,就玩兒不到這么細了。”他說。
那么旅居養老不適合什么樣的老人,目前還有哪些問題有待解決呢?袁遠說,自理能力不強的老人在旅居養老上要慎重;還有就是看病不方便,因為醫保不是全國聯網,我們都是把一些常用藥帶著的。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袁遠這樣嘗試旅居養老的老年人,已有不少。69歲的鄭先生和老伴兒自前年起就開始了旅居養老,他們冬天去了海南,夏天去了鄭先生老伴兒的老家佳木斯;67歲的王阿姨去年開始嘗試旅居養老,夏天和冬天都去了昆明。“去年我們一大家子人都去了北海過冬,總共9個人,年紀最大的是我83歲的表哥。”袁遠說,他在北海還遇到了鎮江老鄉。
不過,更多的人認為,旅居養老受三個條件的限制:一是經濟承受能力,一般企業退休的人經濟條件不是太好,短期旅游還可以,長期旅居就承受不了了;二是身體狀況,六十多歲的人,體力、精力尚可,七八十歲的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三是家里沒什么負擔,完全是“自由身”。因此,目前旅居養老是理想化的生活狀態,只適合少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