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佩佩 程禧初 佘鈺軒 王曼
摘 要:如今,人口老齡化問題愈發嚴峻,我國傳統的養老模式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傳統的家庭、社區和社會養老已經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一代一幫”社會工作服務站以“以老養老”為服務中心,綜合居家養老及社區養老兩種傳統養老模式,力求盡自己的最大力量為社會緩解一部分養老壓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養老需求。
關鍵詞:一代一幫;以老養老;居家養老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快速發展期,老年人口數量急劇增加,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 龐大的老年人口及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功能的退化對社會養老產生了極大的壓力,亟待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來緩解這種壓力。此外,據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的調查顯示,90%的老年人比較喜歡以居家養老的模式來安度晚年。而“一代一幫”社會工作服務站采用的養老模式是比較新穎的“以老養老”模式,解放了大批青壯年勞力,為社會緩解了一部分壓力;同時,“一代一幫”是家庭養老與社區養老的結合體,這極大地滿足了老年人更傾向于居家養老的想法。
一、“一代一幫”社會工作服務站是居家養老的有利補充
居家養老模式之所以為絕大多數老年人所認可,是因其內在優勢。居家養老在減輕政府養老壓力的同時降低老年人的養老風險,避免老人因社會經濟地位的弱化加之子女的不便而對老人疏于照顧,核心是避免老人歸屬感的缺失,達到人文關懷的目的。然而現階段雖有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指引,但社會參與性不高,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發展動力不足、從業人員不足依然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不能僅僅從解決問題的導向上去看待老齡化問題,更應從老齡社會需求入手,順應趨勢。[1]“一代一幫”社會工作服務站則很好的順應了這個趨勢,相對于居家養老,“一代一幫”提供的服務更加靈活。“一代一幫”可以提前預約時間進行上門服務,讓老人及其子女花費不多的金錢,足不出戶就能獲取相應服務,享受貴賓級待遇。“一代一幫”除了提供普通的照料服務之外,還可以提供簡單的醫療護理等服務。老人在家有人照顧,不僅減輕了子女工作上的壓力,而且也減輕了子女心理上的負擔,子女可以在外放心的為自己打拼。
2012 年 11 月的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首次提出了“互聯網 +”概念,認為" 互聯網 +" 是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滲透和改變[2]。“一代一幫”緊跟時代潮流,融入了“互聯網+”這個新的元素。“一代一幫”通過手機app的方式進行線上運營,建立線上商城,讓老人及其子女足不出戶就能通過互聯網下單的方式獲取相應服務。服務過后,老人及其子女還可以對服務人員的服務以及“一代一幫”社會服務站提供的各項服務進行評價。
二、關于“一代一幫”的社會調研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和社會不斷發展,我國的人均期望壽命逐漸增加,社會人口老齡化也在隨著逐漸增加,養老需求增多,如何養老、怎樣養老成為了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近年來,濟南市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口數量和比例同步加速提升,呈現出“兩高三大”特征,即:高速,高齡,老人數量大,老年撫養比大,地區差異大。截止2015年底,濟南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123萬人,占總人口的19.68%,據預測到2020年,老年人口總量達到160萬人,占總人口的25%。據統計推算,我市現有失能、半失能老人約24.6萬,約占老年總人口的20%。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對醫療護理的社會需求日益突出。[3]
(一)調研內容及對象
在項目開始之前,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社會調研,此次調研是圍繞現在老齡化社會如何養老的問題進行的,60-75歲左右的老年人是我們調查的主體。圍繞問題和調查的主體,分別在濟南西城金陵養老中心、濟南市雅居園小區、濟南市歷城區孫村社區以及各組員家鄉周圍社區進行了調研,共發放100張問卷,有效問卷84張,無效16張,在有效問卷中所調查的老年人,男性有39人,女性有45人,60-75歲的老年人共計59人,75-80歲有20人,80歲以上有5人,其中有部分是子女代答。
(二)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根據我們調查的各項數據,發現如今老年人的經濟來源大部分是子女贍養,同時機構養老也占了一小部分,而老年人自己大多因為年齡問題沒有工作,也沒有其他收入。特別是60-70歲的老人,大多會幫子女照顧一下孩子,但還有一部分的老人子女不在身邊,自己也沒有什么事情要做,生活特別孤獨單調。由這一現象我們想到了年紀較小的老人可以去照顧年齡比自己大一些的老年人,這樣老年人們有了彼此陪伴的同時,照顧人的老人可以獲得酬勞,而被照顧的老人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料。
(三)老年人的身體狀況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水平的快速發展,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占了比較大的一部分,這對于我們以老養老的模式提供了勞動力上的保障。同時,60-75歲的老人大多都是有自理能力的,因此,他們是我們提供服務的對象也是我們勞動力的主要來源,而75-80歲以上的老人無自理能力的人占大多數,多數是被服務對象。
(四)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況
手機APP是“一代一幫”運營的基礎,大多數的服務和相關項目都可以在APP上實現。根據我們的調查數據顯示,60-80歲的老年人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是可以使用智能手機的。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可以在我們服務站進行登記,登記后的老年人我們可以通過電話的方式來提供我們的服務。
(五)老年人的再就業意向
老年人中,60-70歲的老人以及80歲以上的老人想要再就業的人數最少,是因為60-70歲的老人大多在家照顧孫子,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想要再就業的老年人中,男性老人占了大多數,而女性老人們的積極性不是很大。我們將招聘的工作人員的年齡主體放在了60-75歲左右的老人們,這部分的老年人身體還比較健康,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也更強一些,而且剛剛退休不適應自己的角色轉變。這部分的老年人大多都是不服老的,他們更加希望繼續工作來顯示自己還是很有用的,這讓他們能享受到被需要的感覺。
(六)老年人再就業帶來的好處
同時作為服務人員的年齡相對較小的老年人來說,這也是一個新工作的開始,因為按照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提出的新的年齡劃分階段中,60歲以上作為老年開始的起點,在我們調查中男性和女性都占一部分,對于男性來說60歲剛剛退休,而我們“一代一幫”社會服務站恰好可以給這些退休的老年人提供一個再就業的位置,當老人經歷退休后再次進入勞動崗位,老人們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有都有著一定的提升,他們會在“一代一幫”這個工作崗位中加倍發揮自己的余熱,這對于服務者和被服務者來說都是一個雙贏。
三、“一代一幫”運營模式及特色
(一)“一代一幫”的運行以“以老養老”模式為中心
我國正處于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在21世紀中后期,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形式必將會對我國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如養老金的需求日益增大,對醫療保障金的需求急劇增加等等問題。老年人口規模擴大的同時也意味著青壯年勞力規模的相對縮小,我國的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勞動力市場結構必然會受到強烈的沖擊。傳統的養老模式需要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去照顧這規模龐大的老年人,而“一代一幫”采用的是“以老養老”模式,提供服務的是老年人,被服務的也是老年人,這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解決了社會上青壯年勞力不足的問題,而一部分老年人也受到了很好的照顧,社會的養老壓力也相對會緩解一些。
(二)“一代一幫”的運行結合了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
“一代一幫”不是以單純的社區養老或居家養老為主,而是綜合了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傳統的養老模式,所以提供服務的地點并不局限于某個家庭或社區,提供服務的類型也并不局限于哪幾種服務,只要在我們規定的區域內,我們可以盡最大努力提供各種服務。包括幾個家庭之間的聚會活動或者幾個社區老年人之間的聯誼、旅游、才藝比賽之類的活動等。
(三)“一代一幫”的運行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
“一代一幫”社會工作服務站是一個盈利組織,通過線上app與線下體驗店兩種方式運營。我們提供的服務,無論是家庭上門照料還是組織社區活動,老年人或其子女都可以在app上提交訂單或到線下體驗店親自下單,工作人員進行統籌安排,保證能讓老年人們體驗到不一樣的養老享受,擁有一個安樂的晚年。
四、結語
在本次調研中我們發現,“一代一幫”采用的“以老養老”新型居家養老模式受到了大多數人的接受和認可,因為這不僅為想要再就業的老年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就業機會,還為社會節約了一批青壯年勞動力,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其次,“一代一幫”采用線上線下同時運行的方式,為老人更加方便、靈活的服務,并且線上的數據分析功能可以快速準確的獲取老年人的身心需求,方便我們為老年人們提供更加專業的居家養老服務。“一代一幫”社會工作服務站作為一種新型的居家養老模式,補充了傳統居家養老模式的不足,為養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王達.將“以老養老”引入居家養老模式的探索[J].勞動保障世界,2018.14
[2]“互聯網+”激活更多信息能源[EB/OL].http://www.netofthings.cn/GuoNei/2015- 07/5705.html.
[3]濟南老年人口達123.17萬 每5人中就有一位60歲以上老人.舜網-濟南日報,2016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