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旭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藝事業的重要性,要求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文藝作品。音樂是重要的文藝形式之一,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新時代音樂工作者,要樹立精品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人民、扎根生活,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統一,堅守藝術理想,提升藝術水平,努力創作出符合時代強音的人民心靈音樂作品。
關鍵詞:文藝工作座談會;藝術創作;音樂作品;以人民為中心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的文藝事業,提出了一系列系統全面的文藝思想,以及在新時代文藝發展的新要求和新方向,并且有針對性地做出了全面部署。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就是創作優秀作品,同時偉大的時代也呼喚優秀的文藝作品,對于音樂領域而言,就是要在文藝政策的引導下,推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符合時代強音且震撼人民心靈的音樂作品。
一、創作優秀音樂作品的時代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藝工作高度重視,提出了一系列文藝方針,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三有”“三精”、堅持德藝雙馨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又提出“四個謳歌”的創作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開啟了中國文藝的新時代,同時也為新時代文藝創作指明了方向。
音樂是一種廣受人民群眾喜愛的藝術形式,也是人民群眾最容易接受和參與的藝術形式。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音樂藝術在歌頌偉大時代、反映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引領藝術新風尚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人民群眾對音樂作品的需求和期待,也顯得尤為迫切。
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音樂藝術的需求,近年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音樂扶持工程和計劃,深入把握音樂作品的現實意義和鮮明特色,努力探索音樂作品創作的方法和路徑。同時,進入新時代,我們迫切需要用符合時代強音的優秀音樂作品來唱響主旋律,用表達人民心聲的優秀音樂作品來陶冶情操、振奮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中寫的那樣,要“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時代的要求。
二、優秀音樂作品需具備的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神、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要創作出優秀的音樂作品,就要深入了解精品標準和精品特征,這樣才能踏準時代節拍,發出時代強音。
一是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1942年,毛澤東曾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缺乏藝術性的藝術品,無論政治上怎樣進步,也是沒有力量的”,明確反對沒有藝術力量的“標語口號式”的傾向。優秀的音樂作品應當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境界,同時藝術形式上具有感染力、親和力,能夠抒發人民心聲,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二是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優秀的音樂作品,一定是彰顯人民情懷,抒發人民心聲的作品,一旦離開了人民,作品就會變得蒼白無力。只有在音樂作品中融入對人民的深情厚意,融入對人民安危冷暖的關切,才能夠讓作品煥發出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如在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上演出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唱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聲,就是經時間和人民檢驗的優秀音樂作品。
三是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創作標準。優秀的音樂作品一定是一部有思想、有靈魂的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上指出:要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可見,能夠展現黨的光輝歷程,展現我國繁榮強大,展現人民勤勞勇敢,展現英雄高尚情操的音樂作品,才是好作品。除此之外,優秀的音樂作品需要用多元化的高超的藝術手法,以及多種表現形式,彰顯出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在制作方面,優秀的音樂作品不能粗制濫造、急功近利,而是反復打磨提高、精益求精。
三、創作新時代優秀音樂作品的實踐要求
如何才能夠創作出符合時代強音的人民心靈音樂作品,已經成為音樂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這就要求音樂工作者立足時代主題,圍繞黨和國家大局,依托一系列文藝活動,用實際行動來踐行時代賦予的藝術使命和責任。
(一)樹立精品意識
我國當前的文藝創作還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和問題,有些音樂作品走市場化道路,粗制濫造,博人耳目,制造了一些質量低下的藝術垃圾。所以,創作優秀的音樂作品首先要樹立精品意識,克服浮躁,努力在作品質量上進行打磨提高,為創作出經得起考驗的音樂作品打下堅實基礎。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藝術是人民的藝術,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要“深入人民、扎根人民”,開展蹲點采風活動,在人民中尋找靈感,把對人民群眾的情感融入音樂作品中,用音樂反映人民的生活,實現對人民生活的藝術化呈現。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才能創作出真正優秀的音樂作品,創作出經得住人民和時間考驗的時代精品。
(三)堅持傳承與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同時也指出: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所以,創作優秀的音樂作品,要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統一。一方面要繼承傳統,引導創作。如2015年復排的歌劇《白毛女》曾經赴10個城市進行巡演,觀看觀眾達3萬人,并且拍攝了3D舞臺藝術片,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和喜愛,使中國民族歌劇事業得到了進一步傳承和發展。另一方面,要將創新精神融入音樂作品的創作中。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音樂表現的形式,積極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推出更符合現代人審美習慣和方式的音樂作品。
(四)培養德藝雙馨的音樂工作者
要加強政策引領,積極推進音樂工作者隊伍建設。依托文化和旅游部實施的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等工程項目,加強音樂人才培養,利用民族歌劇創作人才研修班、中國交響音樂創作高級研修班,加快音樂隊伍建設。廣大音樂工作者也要自覺提高藝術修養和思想認識,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堅定自己的藝術理想,將德藝雙馨作為自己畢生追求。同時,要加強音樂平臺建設,為音樂工作者提供更多機會,激發音樂工作者的創作熱情,使其充分投入到音樂作品的創作、打磨、提升中去,為出精品而不懈努力。
總之,偉大的時代需要優秀的音樂作品。十八大以來,我國音樂創作,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很大的突破,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涌現出一批表現時代進步、歌頌祖國繁榮、滿足人民需求的不同形式的優秀音樂作品。但是,文藝事業任重而道遠,時代在向前發展,需求更多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懷的音樂作品,需要音樂工作者沿著正確的藝術創作方向,不斷前進和探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加強創新,堅持精品意識,以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和矢志不渝的使命擔當,譜寫出新時代的壯美音符。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年10月
[2]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年10月
[3]胡藝華,潘婷.習近平文藝思想視閾下優秀音樂作品的時代解讀[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
[4]韓新安.為人民抒懷? 為時代放歌(逐夢這5年)[N]人民日報.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