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笑甜
摘 要:全科醫學生需對內、外、婦、兒等各種臨床醫學主學科都有涉獵,今后主要是面對社區患者群體,因此,對臨床醫學的理論及經驗方面均要求較高,需掌握的知識較為全面,才可應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對各類疾病診治要求的需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對提高醫學生綜合能力上有較大作用,能使其能盡快適應臨床工作需要。在規范化培訓中,導師自身的臨床經驗及帶教經驗非常重要,在培訓中往往能起到主導作用,能帶領學生增加臨床見識,鞏固臨床知識,并促進各類理論、操作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本文即從導師組模式在全科醫學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重要性及所起作用入手,探討導師組模式在全科規培中的具體運用,以期進一步指導臨床工作。
關鍵詞:導師組模式;全科醫學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全科醫學發展的關鍵,需要不斷輸送可以適應全科醫學發展需要的人才,而全科醫學生的住院醫師規培,則是培養并輸送這方面人才的主要方法和途徑。全科規培的主要任務是不斷提高規培質量,這就需要通過不斷完善規培內容和制度,以最終促進醫學生的公共衛生及臨床操作能力的提高。在這一規培體系的建立和實施中,導師一直處于較為核心的地位,較傳統的專科培養方式能更有利于學生的臨床技能提高,培養學生在特定環境下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1]
一、導師組模式在全科規培中的重要性
在全科規培中,導師組模式具有鼓勵學生個性發展,促進師生雙方合作互動,以及能促進學生提高獨立探究、思考能力等特點。目前,在不少高等醫學院校以及參與教學的醫院,在醫學生的規培中都往往采用這種模式。相對于傳統的專科培養,導師模式更注重于醫學生臨床實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更強調將醫學生的臨床理論知識學習放置在較為復雜又有一定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進行。這樣,在和醫學生一起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學習并記住運用于這些問題中的醫學知識及操作環節,在臨床實踐中熟悉這些解決真實問題的技能,同時提高學生自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可見,導師組模式的引導,對參與全科規培的醫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導師組模式在全科規培中的作用
(一)專業技能培訓方面
全科臨床醫學覆蓋面較廣,基本涵蓋了內、外、婦、兒等多種臨床醫學主要學科中的醫學知識,雖然可能就其中某一專科而言,并不像專科醫學那么專業,但對于這一專科中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全科醫生都需要有足夠的了解,對專科中一些罕見病,全科醫生需要有一定意識,可以在必要的處理后建議患者進一步專科就診,為患者指明就診方向,避免了病急亂投醫的現象。全科住院醫師規培,和其他專科規培一樣,都需要在理論、技能、科研等多方面進行培養,并需要結合教學查房、技能操作、病例討論、醫學知識小講課等具體形式。
不同的學生,性格、特點都不一樣,如果都用統一的方法去帶教,很難會起到較好效果,需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制定在帶教大綱基礎上的個性化教學策略。在具體教學方法上,傳統較多用的是以傳授知識、臨床技能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學信息量較大,雖然系統性較強,學生也較易于接受,但卻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承性,并沒有真正將學生看作主體來對待,故而在學生臨床思維、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上不足。近年來引進的PBL教學法,則是注重醫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直接面臨真實患者的臨床問題,并以此為中心進行的實踐和學習。[2]
以上這些情況,都對規培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僅僅是單一的臨床帶教老師很難做到全面兼顧。因此,運用導師組模式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由臨床帶教醫師,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人文社會醫學等多個學科的教師組成的導師組,可以共同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析,制定相應教學計劃,包括PBL教學、定期組織專業技能考核,對每一名醫學生進行跟蹤了解,并指導醫學生們開展臨床科研工作等,有助于全面提高醫學生的臨床能力。
(二)醫學人文教育方面
臨床醫學是以人為中心的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主體分別是醫護人員及病人,需要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及各項操作,因此,醫學人文學對于醫護人員來說非常重要。醫生的崗位是高尚的,是為減輕患者病痛、挽救患者生命而服務的。而醫學人文學在整個醫療活動的醫生職業道德方面始終起到支撐作用,該學科的教育也一直貫穿整個醫學教育。全科住院醫師規培,不僅要求醫學生能有過硬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也要求醫學生能形成正確的三觀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這些也是帶教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帶教老師需要在提高自身素質,在醫療活動中展現出高尚的醫德醫風,才能對醫學生作出表率,讓醫學生們在耳濡目染中逐漸修正自己的職業道德觀。
在這一方面,導師組中的臨床帶教老師起到主要作用,因為臨床醫師帶著學生處理醫療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對病人說的每一句話,對于醫學生來說,都是塑造他們醫學人文素質的過程。帶教老師也會有意識的對醫學生進行醫患溝通上的訓練,讓醫學生能逐步認識到患者的心理需求,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手段,在尊重、關愛生命的基礎上和患者溝通。同時,人文社會醫學學科的導師也可以經常以組織小講課或講座的方式,結合一些臨床實例來講解醫學人文學知識,讓學生們對這一職業道德觀形成理論上的認識,獲得醫學人文學精神的熏陶,掌握這一學科的核心理念,有助于進一步指導實際。除了理論知識,還需要傳授學生相應的醫學人文學技能,讓學生們在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時能純熟運用,也能增加自身的執業幸福感。
三、導師組模式在全科規培中的應用
(一)實施導師組全面培訓計劃
如前文所述,由多學科導師組成的導師組,分別從提高臨床理論、技能,培養醫德醫風,加強醫患溝通能力,促進團隊合作等方面對規培學生進行培養,并進行全程跟蹤管理。在臨床理論、技能方面,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指導教學,包括解答學生提問,訓練學生臨床處突能力,建立臨床思維,包括疾病的診斷、防治以及針對社區醫院的公共衛生方面等。要求學生分階段上報自己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疑難病例等,予以匯總及總結,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反饋及講解。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指導學生如何選擇課題、查找文獻、收集病例、撰寫開題報告、研究論文等,熟悉申報科研課題等一系列流程,以助于他們今后在臨床中有一定的科研能力。[3]
(二)加強師生間溝通,展開跟蹤培訓
導師組需要對醫學生進行全程的跟蹤指導,因此,需要在規培過程中一直保持和學生之間的聯系。通過緊密的聯系和溝通,導師組成員可以經常了解學生在臨床中碰到的問題,用全科醫生的思維來訓練學生,幫助他們能盡快完成臨床醫學生到全科醫生的轉變。而且,在不斷的溝通中,也能暴露規培中的問題和學生對理論、技能的掌握情況,讓導師組成員能經常性的針對這些問題調整具體規培方案,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調整規培內容,提高規培質量。同時,導師組需利用自身的不同專科優勢,總結全科醫生今后在實際工作中較常見到的疾病,定期組織學生們進行重點學習,對較常見的急診疾病展開情境式教學法,提高學生對急癥的處理能力。并需要對上述規培內容進行記錄,建立相關檔案,以便于今后進一步完善。
(三)規范查房制度
規培查房時,需要由導師組成員、參與規培的學生一起,在病床邊完成。首先有臨床帶教老師帶領整個導師組和參與規培的學生到需進行查房的病床前,由學生對患者采集病史及體格檢查。查房結束后,所有人員展開病例討論,首先由學生向導師組成員匯報病史和查體結果,并作出自己的判斷分析,導師組中的專科醫師補充,全科醫師站在全科醫學的立場對病例分析,并由導師組全體成員分別對學生的查房、診治思路等方面進行點評。
(四)培養全科醫學執業能力和科研能力
根據全科醫學的規培要求對學生在社區診療、慢病管理等方面重點培養。社區診療過程和一般臨床診療基本類似,而慢病管理則是目前社區衛生機構的日常工作之一。由于社區服務機構一般沒有像大醫院那么完善的醫療檢查設施,因此,導師組需要在心、肺聽診,腹部觸診,神經系統查體等基礎性的體格檢查手段方面對學生進行重點訓練,并對需要人工操作的胸腹部穿刺、骨髓穿刺、心肺復蘇等技能進行培訓及考核,確保學生能基本掌握這些臨床技能。在慢病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建立慢病管理的概念,讓學生基本掌握相關慢病防治手段,管理內容和方法,生活干預方式等,以適應今后社區工作的需求。同時,還需教會學生們臨床科研的辦法,不僅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也能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開拓臨床視野,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通過臨床科研來解決實際問題。[4]
(五)制定全科規培考核制度
為檢驗規培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還需制定全科規培考核制度,包括入科考試,了解學生入科前的理論、技能基礎;出科考試,掌握學生在本科培訓后各方面能力提高的程度,了解其學習狀態和效果;規培過程結束后的綜合考試,了解學生對全科醫學中涉及各專科的理論、技能的掌握情況并進行評定,通過的學生才能正式走入臨床工作崗位,保證臨床醫師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高心妍,沙爾望,林紅霞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現狀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258-259.
[2]葛偉,劉天姣,張倩等.PBL教學法在老年病科全科醫學生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0):139-141,145.
[3]趙靜如,韓一平.從全科醫學發展看全科醫生培養[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3):1-3.
[4]徐靜,周亞夫,葛運運等.國外全科醫學教育和全科醫生培訓情況分析及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3):315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