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一帶一路經濟學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一帶一路經濟學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綜合新興學科,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所帶來的作用是十分積極的。對于一帶一路經濟學而言,其主要是在推動新型全球化的背景下所提出的,其研究對象是由一帶一路實踐中沿線國家形成的新型國際分工合作關系。其研究的主要是基于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協同發展。而對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學科定位與研究體系進行有效的分析對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文也將針對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學科定位與研究體系進行相關的分析。
關鍵詞:經濟學;學科定位;研究體系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經濟隨之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就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來看,雖然我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影響下,得到了不錯的提升,但同樣有利就有弊,我國也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為了在極大的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相關人員隨之提出了一帶一路經濟學。根據相關的研究調查可以發現,一帶一路經濟學的提出不但在極大的程度上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許多學術界與各研究結構的興趣,并成為了我國經濟學界所熱議的重點話題。就目前我國對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文獻來看,雖然文獻數量十分龐大,但大都文獻都支隊其理論層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對于其操作層面上的研究文獻卻少之又少,該現象的存在對于人們進一步了解一帶一路經濟學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對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上,相關人員需要對其的科學定位,以及研究體系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最大的程度上突破以往單一分析的框架。針對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學科定位與研究體系分析,本文首先將針對其學科定位進行相關的分析,其次在對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體系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二、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學科定位
對于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學科定位而言,要想在極大的程度上準確合理的把握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學科定位問題,就需要加大研究一帶一路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分支學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只有這樣才能準確且有效的認識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學科特點與形態。針對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學科定位分析,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相關的闡述:一是,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產生背景。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產生主要是在推動新型全球化的背景下所提出來的。雖然當前反全球化與保護主義呼聲的不斷高漲,尤其是資本主義國家核心地帶的反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呼聲的進一步增多,但是我國從始至終都堅定不移的支持著經濟全球化,并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通過一帶一路經濟學的提出,進一步解決了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從中提倡采用一帶一路經濟學的方式讓經濟全球化朝向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作為目前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而針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相關人員需要以開放、包容、均衡等為特征的一帶一路經濟學解決,并提倡服從于新型全球化的內涵,注重實現世界經濟的包容性發展。由此可見,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產生,對于新型全球化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所擁有的推動力是不容忽視的。二是,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根據相關的研究調查可以發現,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帶一路經濟學實踐中沿線國家形成的新型國際分工合作關系。隨著一帶一路提倡的互聯互通項目在沿線國家的運行,優質項目的隨之彰顯出了其積極的作用。這種互利共贏的局面不但將在極大的程度上逐步擴展實現利用共同體,而且將在極大的程度上使得責任共同體形成,該現象的存在也將在極大成程度催生出沿線國家之間的新型國際分工合作關系。對于新型國際分工合作關系而言,其不僅有著廣泛的綜合性內涵,主要可體現在共贏與包容著兩大主體之上,而且對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公平對位關注度非常高,其中大部分的時候強調的是共同性,也就是利益共同、命運共同、責任共同這三點,其主要可體現在一般國際投資與產業分工體系等的分工合作關系、以及國家發展戰略與全球經濟治理等議題上的分工合作關系。三是,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重點。一帶一路經濟學作為新興學科的特性還可以體現在與已有鄰近學科在研究重點上的區別,其與政治經濟學的生產關系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其研究的對象是人與人至今的物質利益關系。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落腳于國與國之間的分工合作關系。另外,若將其與國際經濟學相比較的話,一帶一路經濟學研究的國際經濟活動遠遠超過了貿易、投資等實際層面的問題,在對其國際經濟關系的研究上更是具備了許多綜合性的內涵。若將一帶一路經濟學與區域經濟學進行比較的話,區域經濟學主要是以一國范圍內的要素空間配置和經濟活動的空間結構為研究對象,其范圍比較比較窄,而一帶一路經濟學則是以國際范圍的空間經濟為對象進行分析,其研究的范圍空間遠遠大于區域經濟學。
三、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體系分析
對于一帶一路經濟學而言,一帶一路經濟學作為現如今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所具備的綜合性質不言而喻。現如今無論是任何科學理論其自身都有著自己本該有的邏輯體系。一帶一路經濟學也不例外。根據一帶一路提倡的內容及其現有的實踐可以了解到,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體系應該是由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一帶一路經濟學的互聯互通、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協同發展等諸多方面構成的,在對其體系進行研究的時候,相關人員需要做到綜合且全面。針對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體系分析,本文將針對上述講到的三者進行分析。一是,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在全球經濟化的發展中之所以提出一帶一路經濟學,其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將關于一帶一路的所有經濟學以及政治學研究整合到一個統一的框架內,并自然的讓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另一個理論基礎成為學術界內容現有的研究成果。一帶一路經濟學作為由我國領導人提出、中國政府推動的國際倡議,在不斷的推廣當中逐漸取得了良好的結果,并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同。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其不僅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更是擁有者非常大的價值。二是,一帶一路經濟學互聯互通。對于一帶一路經濟學互聯互通而言,其主要可體現在三個方面,其分別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一帶一路貿易投資、以及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三是,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由于一帶一路經濟學的互聯互通能夠在極大的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而且為實現一帶一路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協同發展可以了解,其的進一步實現不僅在極大的程度上緩解了以往經濟全球化中因發展機會以及規則不平等造成的失衡問題,而且可以讓沿線每個過年都平等的參與到整個發展過程中,實現沿線各國的共同繁榮。目前,實現一帶一路經濟學的協同發展理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分別是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內涵與特征、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機制、以及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評價。以上就是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體系分析,相關人員需要對其加以重視。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不斷推動新型全球化發展逐漸成為了實現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而一帶一路經濟學的提出不但使得沿線各國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得到了共同發展,促進了互利共贏局面的擴張,而且協同發展作為新型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在推動新型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同樣發揮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一帶一路經濟學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相關人員需要對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科學定位與研究體系分析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馬艷,王琳,楊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創新與新時代邏輯——基于馬克思《資本論》的分析框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6):51-59+189.
[2]劉樂山,許敏蘭,楊丹.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生課程體系設置現狀分析及思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8(04):124-128.
[3]魏麗萍.我國市場評價體系下工資水平正常增長機制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海派經濟學,2018,16(01):97-107.
[4]張銳.“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經濟學分析——基于網絡外部性和國際準則體系的理論探討[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7,17(06):44-51+64.
[5]曾繁清,葉德珠.金融體系與產業結構的耦合協調度分析——基于新結構經濟學視角[J].經濟評論,2017(03):134-147.
[6]黃炎秋.西方主流媒體新聞報道體系的構建——基于2015年《經濟學人》中國專欄報道框架的分析[J].青年記者,2016(23):20-21.
[7]陳錦,楊珊珊,李宗英.三集五大規章制度體系建設的經濟學分析——以冀北電力公司為例[J].管理觀察,2015(15):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