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玲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是指年齡在16周歲以下,父母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監管的未成年人。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人地矛盾尖銳,大量農民漸漸涌入城市,因入學政策、戶口管理制度讓農村孩子們無法跟隨父母,從而成為留守兒童。近幾年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的留守兒童發生了很多嚴重的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就面臨問題及其可采取的措施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幫助到他們。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困境;應對措施
一、留守兒童面臨的三大問題
1.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市場調研數據表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遠遠低于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爺爺奶奶輩的大多沒有接受過教育,更不知道該如何對孩子進行輔導。孩子天生喜歡玩樂,長輩又存在過分寵溺孩子的行為,所以就欠缺對孩子的教育。一些長輩會因為年齡大或者自身的老舊思想不僅沒有對孩子進行應有的關愛,還傳遞給孩子錯誤的觀念,讓孩子覺得讀書不如種地、不如干農活。另一方面從小與父母沒辦法生活在一起的孩子避免不了要接受其他孩子的嘲笑和冷落,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的內心必然會自卑,甚至還會因為自卑而做出過激的舉動。還有一些孩子因為父母沒有在身邊,缺乏管教和愛,使得他們內心極度敏感,對父母故意疏遠甚至心里存有怨恨,在生活中也沒有辦法融入他人的圈子里,孤僻,自我封閉。性格的缺失影響自身的發展,甚至以后會危害社會。
2.學習生活受限
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減除了,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學好了,沒人夸;學壞了,無人罵,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學習上,自然就要在其他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為開始出現偏差,各種超越道德、規則的行為開始在孩子身上出現。加上監護人本身對孩子親情缺失狀況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為稍有出格的時候也不會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離健康發展軌道的方向上越走越遠。雖然他們的父母出去打工可以掙到一些錢,但其付出與收入相比依然是極不平衡的。父母離開后,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在節儉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表現在飲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飽就行了,學習條件受限。
3.教育設備短缺,師資力量薄弱
雖然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也得到顯著提高,但
是一些農村的教育設備依舊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在一些偏遠山區,孩子們的教室、桌椅都非常簡陋,課余活動場所也少之又少。教育設備的短缺和破舊降低了孩子們體驗學習的興趣。例如現在的課堂會使用多媒體,通過播放有趣的視頻或者圖片來幫助理解內容,而農村的兒童卻只能從課本和老師的口述中自行理解。一些農村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有一些地方還存在著一人代多課多班,這就大大降低了教學的水準,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
1.政府將相關政策落到實處
國家勞動力資源的短缺讓我們需要農村的流入人口勞動力,所以通過引導農民工返鄉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顯然是行不通的。而近年來許多農民工已經有了教育意識,他們會將子女一同帶入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我們應該加快建設城鄉一體化,加快建設農村子女在城讀書的教育學校。政府可以考慮取消城市農業戶口,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具體問題。目前就可著手的措施有派遣相關工作人員下鄉視察,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基地,配備相關專業人員。
2.父母要肩負起教育孩子的重責
行使對孩子的權利和責任。父母一定要有“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觀念,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聯系,定期向孩子詢問生活狀況學習情況,多和孩子的老師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問題做出溝通,不斷鞏固與孩子的親情,讓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沒有減少對自己的愛。
3.學校和老師齊心協力,共創溫暖大家庭
建立留守兒童模范學校,配備健全的教育設備,統計在校留守兒童,對他們的學習要悉心教導,在心理和生活上多些關注和照顧。增設一些活動類的課程,例如音樂課、圖畫課,經常組織大家一起郊游,創造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讓他們的父母可以更加安心,沒有后顧之憂地去工作。
4.呼吁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
建立多種留守兒童托管服務機構,充分發揮當代新聞媒體的作用,在社會上進行大力宣傳,讓那些有愛心肯奉獻的社會人士有渠道去進行一定的援助。社區可以舉行相應的主題活動,讓大家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培養關愛留守兒童的意識,鼓勵大家發起幫助的號角,這將有利于全社會更加重視和幫助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問題日益嚴重,孩子的成長面臨著多方面的威脅。父母不能再用錢來解決問題,社會也不能再漠視一切,政府要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如果無法健康茁壯地長大,那我們的民族又該何去何從。我們在關心他們物質是否得到滿足的同時,也要注重他們思想的教育和規范。即使幫不到太多,一句善言暖語都有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如果我們的關愛和呵護能讓這些心靈脆弱的孩子們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更加幸福健康快樂地長大,那為什么不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參考文獻:
[1]李藝薇.留守兒童面臨的教育困境及應對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2):202.
[2]王曉慧,劉燕舞.新生代農民工對子女的教育選擇及應對策略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5-80.
[3]呂利丹.留守兒童的困境觀察[J].社會治理,2016(6):93-97.
注:此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論文(課題立項號為:GS[2017]GHB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