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飛
摘 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傳統的教育帶來了新的革命,隨著互聯網走進校園,教育的信息化已經來臨。以信息技術服務平臺為載體的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信息化時代教師的舞臺。網絡空間為教師備課提供了海量資源,網絡空間為集體備課搭建了得天獨厚的平臺,網絡空間為備課信息交流提供了快捷通道。
關鍵詞:信息技術;網絡空間;集體備課
隨著互聯網走進校園,教育的信息化已經來臨。電子白板成為教室的基本設備,電腦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必備工具,教育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現代化學校發展的先決條件。課堂已經不再局限于教室,教師備課也不再局限于辦公室。班班通,個人空間,班級QQ群等已經是家校互動成為常態。教師的備課方式、授課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經過幾年的信息化建設,我校的備課授課方式也緊跟信息化的步伐,我們的備課是在甘肅省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的網絡空間開展的,經過幾年的探索、運行,所有的教學一線人員都能熟練地在網上備課,現將我們備課的心得寫下來,以便拋磚引玉,共同進步。
一、網絡空間為教師備課提供了海量資源
教師備課的前提就是搜集大量與備課內容相關的資料,資料搜集得越齊全,備出的課就越充實。備課的過程就是對搜集的資料進行甄別、取舍、加工、整合的過程。在傳統的備課過程中,教師搜集資料的方法一般是看自己買的參考書,或者到學校圖書室去查資料。常常受圖書室藏書量的限制,許多資料查不到,到圖書室查資料費時又費力,極不方便。尤其是視頻、音頻資料一般學校圖書室無法提供。傳統的備課方式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還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自從有了信息服務平臺,教師備課查資料就方便多了,網絡空間有全國各地的教師上傳的優質備課資料,有文字的、音頻的、視頻的、圖片的等等。網絡空間又與互聯網是一體的,因而擁有全球的信息資源,這就為教師備課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教師可以在任何一個有電腦的地方開展備課,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使備課更高效。
二、網絡空間為集體備課搭建了便捷平臺
集體備課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傳統的集體備課是一個學校同科目教師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和場所內針對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學生特點和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
但在傳統的備課方式下,集體備課會受到備課人數、備課時間和備課地點的限制,并不能很好地開展,往往流于形式。
在網絡空間上開展集體備課就方便多了。我們開展備課的通道是網絡空間平臺上的協作組,每一個備課組創建自己的協作組,每一位成員加入協作組就能開展集體備課。開學初創建新學期的集備計劃,每節課有一位主備人發起備課,主備人先在平臺上發布自己的初步構思,其他教師對初步構思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主備人在歸納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后重新修改備課稿,再一次發布在平臺上,其他教師再次針對初稿發表意見,最后大家達成共識,形成定稿,每個人只要下載打印即可。其他教師也可以在定稿的基礎上根據自己所帶的班級和學生的差異做出修改。
與紙質教案不同,網絡集體備課最終形成的電子教案,便于增刪修改和可持續利用,還具有擴充性、共享性的信息特征,能把教師從繁重的教案書寫中解脫出來,也省去了重復搜集資料的麻煩。這樣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
可以說,網絡平臺為教師的備課注入新鮮的血液,讓教師備課更加便捷、經濟和高效。
三、網絡空間為備課信息交流提供了快捷通道
教學活動離不開信息交流,教師的成長更離不開信息交流。在網絡沒有走進學校的時代,教師之間跨省、跨地區的交流十分困難,學校之間幾乎處于封閉狀態,因為距離隔斷了一切。省區之間的教育差別是非常大的。教育的均衡發展受到空間的限制。發達地區的先進教學經驗也很難傳播到落后的偏遠地區。
現在有了信息技術服務平臺的網絡空間,學校之間的距離已經可以忽略不計,全國教師在同一網絡空間開展教學活動,不同地區的教師可以很方便地在網上交流互動,每一位教師也可以觀看任何一所學校教師的優秀教學視頻,可以欣賞任何一所學校教師的優秀教學教案,教師也可以直接在網絡上對話,交流信息,大大推進了教育的公平化,縮短了學校之間的差距。
總之,信息技術服務平臺上的網絡空間,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吳麗芳.網絡教研為教師備課添翅插翼[J].寧夏教育,2006(12).
[2]孔令權.淺談利用網絡論壇組織在線集體備課[J].江蘇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