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英
摘 要:中學生的教學是學習生涯中的關鍵時期,中學語文教學長期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單元教學的出現就是對傳統教學的弊端進行了改革。雖然單元教學的提出在19世紀末,但在我國卻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才正式被運用。為了促進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單元教學就尤為重要,它的實施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速度,能夠引導學生快速理解文章意義和知識技巧。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用新的教學理念站在單元統籌的最高端來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單元教學;運用意義
一、單元教學的提出背景和發展意義
關于什么是單元教學大家應該不陌生,而我認為單元教學就是一種把知識有目的有規劃地分成幾個部分,然后再將其中有著密切關聯的單篇文章再歸結為一個單元,目的在于讓學生將類似的知識匯總起來學習。讓教師能夠著眼于一個單元所包含的內容來為學生進行備案,課堂有計劃地從整體出發去引導傳授知識。它是一個密集綜合的教學體系。例如八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最后一次演講》《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慶祝奧鈴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這四篇文章都是圍繞演講來學習的。老師將這個單元作為整體的一個學習目標,然后再把總目標分開落實到每篇課文中,讓同學們學起來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每篇不但可以學到不一樣的演講技巧和寫作手法,還能將已經學會的知識遷移到新的課文中,使新舊知識既聯系又互補。將理解、記憶、聯想、運用有效結合,從而提高學習教學效率,體現單元教學的
意義。
二、單元教學的特性及課堂運用
單元教學雖然是在單篇教學發展而來的但它卻不同于傳統教學,這體現在它一系列的教學特點上面。
1.單元教學的系統性
首先單元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單元與單元之間也是有著密切的聯系,呈現一種循序漸進、承上啟下的關系。而每篇文章的存在意義都是為了實現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同樣的單元教學目標對每篇文章又起著總結統籌制約作用。這樣避免了我們在學習知識體系時的耗時和盲目。
2.單元教學的階段性
單元教學規定了老師必須在對應的課時里完成計劃好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這體現了它的階段性。例如初一的主要單元學習重點就是掌握文言文記敘文的寫作手法而初二以后重點就變為如何寫出優秀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在學習《藤野先生》時老師可以根據單元目標來列出問題,例如在第一段中作者運用了欲揚先抑還是正側面描寫,它的寫作順序是什么等,然后通過這個單元的課文學習來總結記敘文的寫作特點。記敘文的學習為下一個單元議論文的學習提供了學習基礎和思路。這樣不僅使同學們明白了學以致用的意義,還為他們的學習思路開辟新天地,使整個單元教學的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3.單元教學的控制力
單元教學的目標是需要老師和學生一起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性來實現的。老師不再是主體,老師的任務就是根據單元制定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學習內容,而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根據老師的問題和單元的提示來進行課前預習、課上自主思考、課后加強練習來完成單元目標。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將單元目標作為一個大綱將教材中的分散小目標集中起來安排在教材中的各個位置上,讓它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有方向感。這充分體現了單元教學的控制作用。
三、單元教學的優缺點和要求
1.單元教學可以優缺互補
單元教學的運用讓我們可以將書本的知識連續、循序漸進地傳遞給學生,不再害怕有些知識學生吸收不了了。它將知識從整合到分散,從簡單到復雜,有重點一步一步帶領我們提高接受知識的能力。在單元教學的方式下我們一邊能夠接受單篇的知識點一邊能夠將它們與其他文章的相似和不同之處區分開,優缺互
補,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效果,不至于學得太零散,不好記憶,沒辦法去應用。
2.單元教學的具體要求
要想將單元教學真正運用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就需要教師改變自身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從單篇教學的執念中走出來,將教學單元作為立足點,從整體把握教學文案的編寫,重視單元提示和單元測試,目的在于檢測學生的不懂之處以及自身忽略的東西和不足之處,從而做出改變。充分利用單元教學的特點方法來完成教學目標。
3.單元教學的缺點
單元教學的缺點其實也是來源于它的優點,因為單元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語文學科與在生活中的聯系,從而容易使老師偏重于語文素養的培養而忽視了語文學術的根本。這就要求了我們要學科和素養并重。例如在學習《黃河頌》,老師在帶領學生領略黃河壯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保護黃河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習的語文性,要讓學生掌握如何精讀課文學做批注,通過理解作者的抒情方式來了解作者的情懷,學習如何在寫作中寫景抒情。
單元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也是并重的,并且它們和單元目標不可分割。語文教材的內容更貼近了生活,我們通過學習語文了解人文歷史,鍛煉語文素養。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德育人。教學中明確劃分出了主導和主體的不同。單元教學的使用加強了學習的目的和順序,重點突出了教學方法的整體性,又將老師和學生放在了宏觀和微觀的位子上。把不同的課型巧妙地聯系在一起成為了一個既生動又有趣的東西。
參考文獻:
[1]張國偉.初中生讀好書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09(1):154-155.
[2]林桂岳.實施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之我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38-40.
[3]陳麗華.開展整體閱讀教學之我見[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3(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