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摘 要: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計算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起點,以身示范,通過討論交流、對比小結等讓學生學會用準確、規范的數學語言來表達,從而提升思維能力。
關鍵詞:數學語言;思維;規范;計算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
數學語言既是數學知識的載體,又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
計算教學貫穿于在小學數學教學始終,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等都離不開計算活動的參與。下面本人就結合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內容,談談在計算課中如何通過對學生數學語言的培養來提升數學思維含量。
一、基于課堂觀察確定學生起點
三年級孩子的一般年齡在9~10歲,在小學教育中正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顯變化,是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1.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現狀
(1)語言不準確。學生回答問題、講解解題思路或描述學習過程時,出現用詞錯誤的現象。
(2)表達欠缺條理。課堂上,發言的學生對較復雜的題目表述時語言重復,甚至前言不搭后語。
(3)語言不夠精練。學生習慣用生活化的語言來表達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缺乏抽象的概括。
(4)表述不完整。對于一些過程較復雜或者綜合性較強的題,很多學生在發表想法時,出現語言殘缺,斷斷續續,不能完整地表述。
2.學生計算能力現狀
期初,從針對學生計算能力進行的幾次檢測中來看,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弱,乘法口訣不熟。
如口算部分,學生出現45÷9=4;2×6=18;25+66=81;70+40=100等錯誤。
豎式計算部分,學生錯誤百出,有不進位或不退位的,有加法豎式過程中用乘法計算的等。
二、結合學情改進課堂教學
1.結合教材言傳身教,提高語言的準確性
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比較片面,理解也不夠準確。但是他們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從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開始,我就訓練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說清計算過程。
如口算20×3,先讓學生說清算理: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是60。在學生充分理解并能說完整后再提煉算法:2×3=6,20×3=60。這時候,再讓放手讓學生完成試一試,學生基本都能說清算理。
在小結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時,學生的表述為:比如算20乘3時,先不看0,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上一個0,如果是200×3就添上2個0。這時教師小結方法:幾十乘幾、幾百乘幾,都可以先算幾乘幾來推算得數,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簡潔美。
每節課都是學生形成數學語言的過程,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住計算課的重難點,通過自身的示范,促使學生準確的理解與復述。
2.討論交流,激發學生表達的積極性
三年級學生有很強的表達欲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使全體學生都得到“說”的機會,通過自己說、同桌說、小組說等不同方式,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案例:“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
教師板書豎式后:
(1)匯報后同桌討論:①個位向十位進幾?十位應該寫幾?
②十位向百位進幾?百位應該寫幾?
(2)討論后指名回答。
(3)學生在小組內自己說一說計算過程。
48乘4,先算個位4×8=32,個位寫2,向十位進3;再算十位4×4=16,16+3=19,十位寫9,向百位進1,百位寫1;積是192。
小組內說完后,再指名說、全班齊說。
……
在教學過程中,多次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表達、傾聽與比較中逐步提高自己語言表述的條理性。
3.對比小結,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三年級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確引導,學生就能正確地概括。
案例:“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
(1)課始復習導入部分:
學生獨立完成2道豎式:
指名匯報后追問:回顧一下,在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時,需要注意什么?
……
(2)新授后揭題,比較,小結部分:
對比復習2題和新授2題(例6、試一試)。
①今天學的和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②師:那今天學的這兩題相同和不同地方是什么?
③小結:同學們,我們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時注意什么?
……
這兩次小結的層次是不同的,目的也不同。第一次小結是在復習引入部分,是對上節課學習的回顧,對孩子來說是沒有難度的。第二次小結是在兩次對比中完成。第一次對比是舊知和新知間的對比,目的是讓學生將舊知遷移到新知,便于總結。第二次對比是例6和試一試的對比,目的是讓學生發現連續進位乘在具體題目中的進位情況可能是不同的,在計算時要注意區分。這時候再讓孩子小結筆算方法時,學生概括起來就比較輕松。讓計算課處處有思考,時時有提高,學起來也不是那么枯燥乏味。
總之,學生的語言表達過程反映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準確性,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我們教師要創造一切機會,激發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興趣,不斷錘煉學生的數學語言,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進而帶動思維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王家成.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J].中國教師,2012(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