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哲 劉旭峰
1.鐵嶺市規劃勘察設計院 遼寧 鐵嶺 112000 2.華潤(沈陽)地產有限公司 遼寧 沈陽 110168
公眾參與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規劃制定時的公眾參與,一種是規劃實施時的公眾參與。在公眾需求多樣化的今天,只有公眾的大力參與,讓每一位公眾(村民)都能夠直接而持久地參與到新農村規劃的編制建設和管理中,體驗規劃制定與規劃實施過程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才能將新農村規劃中的失誤減少、將規劃的合理性增強,才能有利于新農村規劃的順利實施。
(1)“規劃缺失”,忽視村莊引導性建設方向
目前,雖然國家重視村莊規劃,但仍有很多村莊沒有指定村莊規劃,或者只有“應付”上級檢查的村莊規劃。這些規劃沒有將本村的實際情況認真考慮,操作性不強,只是為了規劃而規劃。一個合理的村莊規劃可以科學指定村莊布局,發展農村產業,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帶動村民生活質量。而主動或者被動的缺失村莊規劃,不但不能拉動村莊發展,甚至擾亂現有格局機理,造成村莊建設混亂。
(2)“輕視跟蹤”,忽視村莊的監督管理
很多村莊規劃在編制之后,實施階段既沒有規劃單位的跟蹤服務,也沒有相關部門的有效監督與管理,對于規劃的執行和落實程度幾乎毫不關心。新農村規劃的再好,執行和落實不到位,也只能是“墻上掛掛”。村莊規劃在重視建設未來發展藍圖的同時,及時有效的全程跟蹤反饋,能夠更正規劃中出現的紕漏,又能監督建設的落實情況,而公眾參與無疑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之一。
(3)“貪大求全”,忽視了公眾(村民)的真實需求
在進行新農村規劃時,有些村莊規劃“貪大求全”,按照城市規劃的做法,套搬法律法規,忽視了農村的實際情況。結果勞民傷財,不盡人意。黨和政府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可以借鑒城市規劃的做法,但要避免失去村莊特色。
(4)“領導意志”,忽視了公眾(村民)的真實需求
在村莊規劃中,由政府主導,規劃機構承接,村莊服從配合的“自上而下”的規劃模式極為普遍,這一做法使得村莊規劃成為了表達領導意志的一種手段。即使存在公眾參與,大多數也只是被動的、初級階段的問卷調查,僅停留在有限知情權和監督實施的較低層次上,使參與變成了“走過場”,形式性較強。公眾的有效參與的缺失,不可能滿足村民的普遍性需要,也無法協調與平衡公共利益,村莊規劃的指導性、可操作性不強,更加無法系統科學地指導村莊建設發展。
新農村規劃問題的產生原因有很多,但究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了公眾廣泛有效的參與。沒有充分動員與發揮村民的智慧與能力,也沒有賦予他們應有的監督權利,這其實也側面反映出沒有保護好他們的權益。
(1)調研方面
在收集村莊相關信息時,應有組織的與村民進行多方位的溝通,全面聽取相應的想法,采取公眾參與訪談等調研手法進行資料收集。還要積極動員村民,讓村民的意識性有所提高,自覺自主的參與其中。
利用廣播、公報欄等傳播途徑對村民進行新農村規劃的宣傳,了解村莊規劃的相關政策法規,認識到公眾參與的重要性,增加參與的積極性。調研階段,收集包括村領導的指導意見以及村民代表希望規劃解決的問題及發展的方向。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做出不同的調研方案,采取入戶發放調研表格與入戶訪談等,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
一般公眾參與的基本方式有以下三種,一是進行專題座談,對規劃編制的原則、目的以及作用,分別與村委會主要領導以及村民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同時收集村莊的人口、用地、文化、經濟等更方面的基本資料。二是進行入戶訪談,對村莊迫切需要改造的各種問題,進行入戶收集,全方位的探討村民所關心的各項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三是進行發放問卷,為了更廣泛地實現公眾參與度,設計面對不同人群的調查問卷,并有效回收進行統計。
(2)編制方面
在村莊規劃中,村民往往最關心自身的住宅設計與生產生活相關的道路規劃、基礎設施的配備與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等問題。在規劃編制階段的公眾參與,體現在將調研階段反映的各方面問題反饋在方案中,并對于規劃成果的不同階段進行征詢意見,直接反映給設計者此次規劃的各方面問題,反復進行討論,才能更加直接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避免后期的村莊規劃所出現的各種紕漏。
(3)審批方面
城鄉規劃法》中指出:“村莊規劃報送審批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依法將城鄉規劃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公示不得少于30日。
村莊規劃報審批前必須通過村民或村民代表表決通過。可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并將包括規劃方案與整治重點區域等主要圖紙,進行村口與村委會公示,包括批前公示、修改意見、批后公示。將規劃的總體意圖傳達給公眾,再整合各方的意見,增加公眾參與的有效性和時效性。
(4)執行方面
如果沒有認真的按照規劃貫徹執行,再完美的規劃,也毫無價值,難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的命運。要完整執行村莊規劃,必須有公眾全程的監督參與和認真的隨時反饋。只有發動全體公眾的力量,才能對鄉村建設進行跟蹤和反饋,徹底解決村莊規劃實施過程中走樣等的問題。
基于公眾參與的新農村規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引入公共參與公平、公正地合理配置各種資源,使村民真正融入到村莊建設發展的全過程,才能科學的編制村莊規劃,并且保證規劃的有效實施,更好的實現新農村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