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瑞
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02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城市建設速度越來越快,建筑工程的規模以及數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建筑工程中,建筑設計是決定工程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所以,業主設計單位通過招標的手段來確定設計單位的方式越來越普遍,但是,一些建筑工程設計單位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在招標過程中出現了違規操作,嚴重阻礙了建筑行業的發展。
在我國,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建筑行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建筑行業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建筑工程項目通過招投標來面向市場。通過這一手段,能夠使得建筑設計的質量更高,確保建筑工程設計更符合實際要求,以相關設計單位的資質為依據,來對建筑設計單位的工作做出要求,同時還可以為業主設計單位的固有利益做出保障,利用對市場資源的有效整合,來實現業主單位對建筑使用項目基礎投入的減小。此外,通過對招投標方式的合理應用,還可以使得建筑設計單位間的競爭更加的公平、公正,提升建筑工程項目操作的規范性、合理性,對于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非常有利。
就串標圍標來看,它是建筑工程招投標市場中的一種違法操作行為, 具體來看,它有著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①投標人之間相互串通,,以利益聯盟的方式,來在相互間達成共識,共同協議出中標人,之后以“協議中標人”為基礎,共同圍繞此來進行工作,對標書的制作、預算報價等都以突出協議中標人為目的,如果協議中標人中標成功,那么就以相關協議為依據,共同對利潤進行分配。②招標人和投標人進行串通,并將利益作為關鍵紐帶,以利益收買招標體系中的核心人物,在實際招標時,對各項招標材料評分的過程中,圍繞“意向”中標人來進行傾斜,使其順利中標,在此過程完成后,中標人將會得到利益回扣。
在我國,招投標方面的相關工作起步較晚,當前還并未成熟,這就使得招投標相關的法律制度都并不完善,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標上,必須要對其進行不斷的優化及完善。現階段,國家相關部門對此都有著一定的重視,相關法律法規也越來越健全,重視程度也變得更高。但就實際來看,在現行法律法規中,因為沒有細化的對串標投標進行規定,原則性過強,沒有體現出可操作性,這就對監管部門的工作造成了阻礙。
就目前來看,在法律上,我國對于招投標所進行的監管并不集中,因為管理是由各個行政主管部門所進行的,所以相關制度的執行往往難以更加全面、細化。在實際應用中,工程建設體系得不到有效的實踐檢驗,再加上未能夠不斷的完善、改進相關法律法規,使得監管執行難以落實。針對招投標中所出現的違規行為,相關部門能夠對其進行監督及管理,但是,因為執法水平及執法力度良莠不齊,并且沒有一個統一的執行標準,因此,監督工作的執行受到了很大影響。
在評標委員會當中,相關的成員組成缺乏規范性,其中成員通常都出自建設工程項目的相關行業中,水平參差不齊,并且社會關系非常復雜,不少評標專業戶,這就導致評標工作的無法順利進行,難度大大增加。在實際評標的過程當中,部分評標專家沒有進行嚴格的審查,工作缺乏責任心,也未能夠充分把握評標的重要性,大都只是表面形式。由于這些因素長期沒有受到重視,未得到充分的處理,串標圍標的現象進一步增加。
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加大行業行政監管力度,并結合實際情況,深入落實聯合監督執法。不管是對招標公告、招標文件,還是對招標報名、評標過程等,都必須要對監管工作有高度的重視。針對所發現的招投標違法情況,要加大懲治力度,對于招投標的執業情況,也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如果檢查中發現了有問題存在,就要責令要求進行整改,如果較為嚴重,就應該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追究其責任。在項目中標后,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要做好后續的監管工作,嚴禁出現“陰陽合同”等的違規現象。
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標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起招投標綜合評審專家庫,最大程度的落實對專家庫內資源的共享。要在招投標綜合評審專家庫中,以隨機的方式來選擇招標項目的評審專家。針對項目評審專家的產生過程以及評審過程,都要做好監督工作。同時,對于評審專家,還要實施有效的動態化管理,嚴格進行對評審質量的考核工作,根據相關規范及要求,建立可靠的評審專家管理機制,并確定科學的評標紀律。在進行評標時,針對業務能力低下或是違法評標紀律等的人員,要及時的指出錯誤并要求其改正,嚴重時應予以清除。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招投標工作中,電子化的招標越來越常見,通過電子化招投標的合理應用,來有效創新招投標的體制。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手段,能夠大大提升招投標工作的真實性、可靠性,防止出現資源浪費現象。同時,此技術的應用還能夠使得招投標工作更加的公平、公正,有效防止串標圍標現象的出現。
總而言之,隨著當前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建筑工程招投標過程中所出現的串標、圍標問題對建筑行業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其健康發展非常不利。所以,一定要對此有高度的重視,通過有效的防范措施,來避免在建筑工程招投標的過程中出現串標圍標等的違規現象,以此來實現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