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江蘇省交通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00
施工技術是工程建設的基礎,技術的發展為道路橋梁工程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只有施工技術不斷提高,橋梁設計才能越來越現代化,施工難度才會降低。在以往的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橋梁的跨徑、長度都會受到限制,給施工人員造成困難。隨著現在預應力技術的不斷發展,橋梁的跨徑不斷擴大,橋梁長度也能夠延長,這對橋梁道路建造提供了新的技術,有利于現代化道路橋梁的建設。
預應力混凝土是橋梁工程中普遍應用的技術,在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要施工人員根據工程的具體需要,在混凝土結構中提前增加應力作用,依靠這些應力來抵消一部分荷載,避免混凝土工程損壞。混凝土材料強度較高,且具有良好的抗壓性,但是不抗拉伸,因此,需要利用預應力技術,提高橋梁的抗拉能力。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找出道路橋梁在使用時期產生拉力的區域,然后對該部分的鋼筋進行抻拉,使其受到預應力作用,這樣混凝土結構就可以在后期使用中抵消部分拉力。混凝土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抗拉能力較小,非常容易受道路荷載作用,出現裂縫等病害,降低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通過預應力技術,混凝土結構的受力狀態可以得到緩解,可以有效減少病害,延長道路橋梁工程的壽命。
1.預應力技術的優勢。道路橋梁在建造過程中,采取預應力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橋梁的耐用性和穩定性,增強工程的抗震能力。在該技術的使用中,需要用到預應力材料,所應用的混凝土也是高強度的,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橋梁結構自身的重量,節約材料使用,非常適合應用于大跨徑的橋梁建設中。預應力技術改變了橋梁自身的受力狀態,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橋梁構件出現裂縫的可能,提高了橋梁的剛度。
2.預應力技術存在的不足。當前預應力技術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道路橋梁工程對施工技術有較高要求,而且預應力技術應用在橋梁道路中是比較復雜的,因此需要專業性強的技術人員參與進來,對施工人員的經驗要求較高,因此在實際施工中還有一些不足,這些條件難以得到滿足。在設備方面,預應力施工需要有專門的張拉設備,還要考慮到橋梁工程受荷載作用的下撓程度,對橋梁的預拱度要求有明確的控制,要求非常嚴格。另外,預應力技術比較適合于大跨度的橋梁結構中,如果應用在小型橋梁,造價較高。
1.預應力技術在道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施工材料是整個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的重點,也是整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混凝土結構是整個道路橋梁工程的骨架部分,該部分的重量以及結構尺寸,會影響到整個橋梁工程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性能會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導致工程的質量下降,影響其穩定性。預應力技術的應用在這個階段就是對混凝土進行預應力處理,從而提高混凝土工程的穩定性,增強混凝土的抵抗力,提高工程質量。
2.預應力技術在道路橋梁加固中的應用。預應力技術可以進一步增加橋梁工程的穩定性,起到加固的作用,保證工程安全。在道路橋梁施工以后,需要對其進行加固處理,并對其抗壓能力進行檢測。在加固環節中,施工人員可以選擇內部加固和外部加固,內部加固需要對橋梁內部結構進行改造,簡而言之就是改造施工材料的性能,從而優化材料結構,保障工程質量。同時也可以應用外部加固的方式,提高橋梁結構的可靠性。在外部加固方式中,最常見的是應用鋼板加固邊角,或者利用加固器進行物理加固。施工人員可以將內部加固和外部加固的方式結合起來,全方位提高道路橋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3.預應力技術在拉埋鋼筋中的應用。在道路橋梁的施工過程中,有一個關鍵的施工環節,那就是拉筋和埋筋,所謂的拉筋就是利用伸拉設備拉長鋼筋,使鋼筋達到之前預算的長度,讓鋼筋形成一個穩固的整體,符合之前的設計要求。埋筋指的是預先埋好鋼筋,把鋼筋埋在地基內部,從而起到進一步的加固作用。一般情況下,在埋筋時,鋼筋很容易形成曲面,這會影響到橋梁地基的穩定性,降低其抵抗應力。以上兩個施工步驟都會受到應力的影響,需要用到預應力處理技術,保障工程的質量。
1.合理選擇鋼絞線。鋼絞線在混凝土工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材料,在選擇這種關鍵材料時,一定要考慮工程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鋼絞線。現在的鋼絞線有兩股、三股、七股的,不同規格的鋼絞線要結合橋梁的跨徑、柱網尺寸綜合考慮。鋼絞線的規格決定了其抗拉強力,施工人員可以采用光面的鋼絞線。鋼絞線的選擇還要考慮工程的實際經濟情況,使材料采購符合經濟性要求。
2.合理選擇預應力錨具。在確定好預應力以后,需要選擇相應的張拉設備,這樣才能完成張拉過程,在此期間,錨具的選擇也非常重要,錨具有很多類型,有鋼筋螺紋錨具,錐形錨具等,不同的錨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使用范圍也有所不同,在進行選擇時,應該根據施工人員的經驗、經濟情況等,綜合考慮。
預應力技術在道路橋梁工程中經常使用,該項技術適合應用于大跨度的橋梁工程中,可以提高橋梁工程的跨度和長度,減少橋梁自身重量,提高混凝土工程的穩定性。預應力技術可以應用于橋梁建設的各個階段,包括施工階段、加固階段等。本文介紹了預應力技術,分析了不同階段該技術的使用范圍和方法,并對該技術的應用細節進行了分析,希望該技術能夠得到進一步優化,克服施工中更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