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葉
近年來“小劇場戲曲”這個概念逐漸流行了起來,在這一塊新天地涌現出越來越多具有探索、創新精神的戲曲作品。12月8日亮相2018第四屆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的《玉天仙》便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作為黃梅戲首部小劇場作品,該劇不但在文本和形式上進行了實驗探索,同時在小劇場戲曲的演出推廣上也走了一條新路——面向國內年輕觀眾,面向國外演出市場。帶有這樣強烈的市場追求,《玉天仙》“邊創新邊叫賣”。該劇在韓國首演便斬獲第三屆韓國戲劇節最佳國際劇目、最佳編劇獎,主演夏圓圓憑借精彩演繹喜獲最佳演員獎。
眾星捧“圓”,戲曲需要傳承
劇名“玉天仙”是該劇創作的亮點,編劇余青峰在元雜劇中找到了朱買臣妻子崔氏的名字——玉天仙,這一回他“要為這個女人說兩句公道話,為這個人人唾棄的女人翻案”。于是乎,夏圓圓,玉天仙的扮演者自然成了整出戲的亮點,可謂是眾星捧“圓”,所有幕后團隊和同場演員都甘當綠葉,來襯托這位“玉天仙”。這樣的捧角,是基于創作,同時也關乎傳承。該劇的主演之一、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新德感嘆道:“近三十年來,黃梅戲沒有宣傳年輕演員,沒有梯隊的事業是危險的。所以我們這個團隊就大膽使用這些青年演員,讓他們沖在第一線。”
夏圓圓也憑借實力和努力,交出了圓滿的答卷。為演好這個角色,夏圓圓做了大量功課,在她看來,她“飾演的玉天仙,是現代女性的代表”,所以才能成功地引起現代觀眾的思考。
《玉天仙》雖然講述的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女性的故事,但是主創以當代人的視角關照了故事中的兩性關系和女性所面臨的兩難抉擇,加上在小劇場小空間演出所帶來的更親密的觀演關系,更激發出觀眾的觀劇熱情和探討熱情。該劇在韓國演出時,不少觀眾居然看出了眼淚,雖說是完全陌生的藝術形式,故事情節也只能依靠字幕跟進,但并不影響韓國觀眾的感同身受,唱腔和表演的美也同樣打動他們。該劇在國內高校的演出,玉天仙的命運也引起了青年學子的熱烈討論。
編劇余青峰說,這種“熱議”本身就是成功,在這個信息太過豐富的時代,唯有帶起“話題”才能引發關注。喜歡或不喜歡,為什么喜歡、為什么不喜歡,話題意味著流量,流量直接對標的就是關注度。有了這種關注度,才會有更多人愿意去進一步了解這個劇種、這份藝術,有興趣去欣賞它從表演到唱腔的各種美。
創新,闖出一條戲曲路
和大部分劇團將小劇場戲曲當作年輕人鍛煉身手的試驗田不同。《玉天仙》的主創大牌云集,國家一級編劇余青峰、國家一級導演江瑤等名家都加盟其中,演員陣容則包括了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新德、國家一級演員夏圓圓、梅花獎獲得者王琴、國家一級演員董家林。
是怎樣的一部戲,讓這些優秀創作者走到了一起,他們又想借由作品表達怎樣的戲劇理念呢?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院長余登云說:“從劇目開始醞釀到創排,我們的目標就是面向國外市場推廣,與民營文化企業合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優秀的黃梅戲藝術‘走出去。我們中國戲曲不僅僅要演給中國人看,還要走出去傳遞中國文化。從《玉天仙》在韓國演出的情況來看,一期目標實現了。”
小劇場戲曲以及戲曲的創新,《玉天仙》或是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