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小蟲
2009年,尤塞恩·博爾特以37千米/小時的速度沖過跑道,而在2014年丹尼斯·基米托以20.6千米/小時的速度成為馬拉松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到底是什么使得博爾特和基米托跑得如此之快?
秘密之一:抬腿的技巧
在跑步的時候,每個人都用了差不多同樣的時間完成邁步和抬腿這兩個動作,但短跑運動員可不一樣,他們能夠在每一次向前奔跑的時候讓自己跑得更遠,秘密就在他們的腳底下。優秀的短跑運動員把膝蓋抬得足夠高,好讓腿部擁有一定的速度,這樣在向前邁步時就能夠從地面獲得更多的支持力。
所以,要想跑得更快,需要做到這兩點:第一,讓后腿用更快的速度離開地面,等到腳步著地時,后面的一條腿的膝蓋就要抬到和前腿膝蓋相對水平的位置;第二,在腳著地時要保持身體各部分直立,不要彎曲,這樣才不會讓力量流失。
秘密之二:節省體能的技巧
要想在耐力長跑中保持一定的速度,能量供給是個關鍵因素。跑得太快的話就會過快消耗體能,所以在長跑過程中要學會節省體能,把能量消耗速度降到最低,同時還能跑得快。
有兩種方法能夠在一定速度的耐力長跑中保持體力,第一種是提高身體肌肉的最大攝氧能力,最大攝氧量一定程度上靠基因決定,但也可以通過后天的鍛煉來提高,比如在平時的鍛煉中可以先熱身,然后用力跑3~5分鐘,再慢跑2~3分鐘,再繼續用力跑,并一直重復這個過程。另一種方法是降低自己的體能消耗速度,例如縮短長跑距離,做一些提高跑步速度的練習,補充營養,制定比賽策略或者是買一雙自己喜歡的跑鞋。
秘密之三:強大的肌肉群
在遠古時期,人類為了生存捕獲食物,讓自己的身體不斷地進化發展,以勝任這種長距離追蹤獵物的任務。這樣的演變為我們帶來諸多優點,例如我們發達的汗腺有助于身體散熱和保持身體涼爽,避免在長跑中出現體溫過高而危及生命,我們還擁有強大的臀肌以及腿部更長的肌腱,這些都有助于我們在奔跑過程中跑得更快,耐力更持久。
肌肉纖維分成兩種:快縮肌和慢縮肌。每個人的肌肉里這兩者都存在,盡管肌肉纖維的種類與數目很大程度上由基因決定,但是后天的練習和訓練也會對此產生改變。快縮肌有利于在奔跑時做爆發力強、速度快的沖刺運動,它們能快速收縮,但是也很快就疲勞了;慢縮肌能夠儲存更多的能量,不容易疲勞,因此在耐力長跑中占有很大優勢。可以想見,短跑沖刺運動員有更多的快縮肌,而長跑運動員則擁有更多的慢縮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