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琨
56歲的劉叔膝關節疼痛已經2年了,去醫院拍片,被診斷為膝關節骨關節炎,還長了骨刺。經過一個療程的理療和藥物治療后,劉叔感覺疼痛緩解了一些,但是胃口有些不好。為了盡快康復,他打聽到一種叫作“跪膝”鍛煉法,據說可以把體內的新鮮血液引到膝蓋,再引至腿上,讓身體里的氣血進行一個大循環,并且能夠磨掉關節骨刺。信以為真的他每天都在地毯上練習跪走,不料3個月后,雙膝卻腫成了“饅頭”。
運動無法“磨掉”骨刺
經檢查發現,劉叔的骨刺根本沒有被磨掉,反而膝關節髕骨周圍的骨刺更多了,而且膝蓋水腫非常嚴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骨科主任醫師邵敏表示,骨刺在醫學上被稱為骨質增生,是關節退行性病變的一種表現。衰老、過度使用、外傷、疾病等原因都會破壞關節軟骨,使關節不穩,局部壓力增大。而身體為了糾正這種不穩,會通過長骨刺來增加受力面積,以減少局部壓力,從而穩定關節。
骨刺在漫長的形成過程中,一直默默分擔著關節的壓力。骨刺其實不是病,而是關節恢復新的受力平衡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
邵敏認為,骨刺本身是由于關節的退變而引起的,一旦發生,不會隨著鍛煉而消失,適當鍛煉有助于減輕癥狀,緩解關節退變。但一味想通過大量運動把骨刺“磨掉”,反而會因關節勞累、摩擦、骨刺受到刺激等而引起疼痛、腫脹等問題。劉叔的雙膝之所以會腫成“饅頭”,就是因為過度運動膝部所引起的。
要避免膝蓋負重不當
邵敏分析,膝關節在屈膝35~50度的范圍內,髕骨向外滑出力加大,髕骨軟骨所受的壓力和摩擦也最大。因為人在跪蹲時,髕骨的負重甚至可以達到上半身體重的8倍。進行“跪膝”鍛煉,會加重膝關節髕骨軟骨的磨損,所以外界流傳的“跪膝法”,會導致老人在鍛煉后出現不適癥狀加重的問題。
但是,老人也不必聞“跪”而色變。一般來講,在醫生的指導下,老人可在軟硬適中的墊子上進行短暫的跪蹲動作,不會對膝關節造成太大的傷害,相反還會有拉伸下肢肌肉、增強血液循環的作用。只要避免長時間保持跪蹲的姿勢,就可減少膝關節發生過度磨損。
(摘自《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