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在諸多習慣中,以下五種良好習慣與大幅度延長壽命密切相關。
和香煙說再見
吸煙危害健康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有關調查統計證明,全世界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達250萬之多,煙是人類第一殺手。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指出:“吸煙會導致癌癥、心臟病、中風、肺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者包括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同時,吸煙還會影響胃腸道黏膜而誘發相關病癥。
多項大型研究分析也表明,雖然與飲食和運動有關的其他習慣也顯示出與長壽和健康的密切關系,但不吸煙仍然是延年益壽的最有效方法。
因此,要想長壽,首先應該跟香煙說再見。自覺養成不吸煙的習慣,不僅有益于健康,而且也是一種高尚公共衛生道德的體現。
保持理想的體質指數
肥胖是人體內脂肪積聚過多所致的現象,并非“健康”的標志。更嚴重的是,肥胖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加速衰老和死亡。
據統計,肥胖者并發腦栓塞與心臟衰竭的幾率比正常體重者高1倍、患冠心病多2倍、合并糖尿病約高4倍、合并膽石癥高4~6倍,且壽命明顯縮短。超重10%的45歲男性,其壽命比正常體重者要縮短4年。
研究還發現,肥胖易引起脂肪肝,并加快肝臟老化。體質指數(BMI)是世界公認的評定肥胖程度的分級方法,保持理想的體質指數,必須堅持科學的鍛煉和合理均衡的飲食才能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推薦,BMI在20~22之間為成人的理想體重。
過度飲酒要不得
醫學研究發現,對于成年人,每天喝少量的酒(以酒精計,每天每公斤體重不超過0.7克),有助于身體健康。但是長期過度飲酒(以酒精計,每天每公斤體重超過2.5克),則容易導致衰老,誘發疾病和死亡。
在聯合國公布的危害人類健康十大因素中,酒位列第五位。酒對肝臟傷害最直接也最大,一次過多飲酒會殺傷大量肝細胞,引起轉氨酶急劇升高。久而久之容易導致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甚至誘發肝癌。經常與酒為伍者,可危害大腦神經,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和智力下降,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飲酒過量還會增加患胃炎、潰瘍病、大腸癌及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并導致各種微量元素(如鈣、鎂等)吸收困難,出現骨質疏松。
堅持適當鍛煉
運動醫學專家泰斯·艾斯福格爾斯指出,每周堅持累計至少105分鐘的中等強度鍛煉有益健康。大家可根據自身具體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但一些有慢性病在身的人,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鍛煉不當,反而加重病情。
對一般中老年人來說,推薦健步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心率控制在100~140次/分鐘為宜。這些運動鍛煉可以幫助解決腰酸背痛、關節退化等問題,同時促進良好睡眠與胃腸道健康,并能有效強化血管和心、肺及大腦的生理功能,從而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和增強抵抗(免疫)能力。需要強調的是,任何運動都貴在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飲食均衡讓胃腸通暢
一日三餐要按時定量,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基礎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五谷雜糧及飲用足夠量的水,以保持腸胃通暢和身體健康。
在哈佛大學發現的這5個好習慣中,每一個其實都關系到一個健康重點——腸道。腸道是否通暢,直接影響養生。若經常便秘,大便長時間滯留體內,使得體內毒素無法及時排出,腸內壞細菌肆虐,壓倒以雙歧桿菌為代表的好細菌,使得腸道正常菌群失調。輕者小腹脹、口氣臭、黃褐斑等癥狀不斷顯現,重者日積月累,可導致包括腸癌在內的多種疾病。
專家建議,膳食合理,飲水充足,確保腸道通暢,維持腸內菌群平衡,減少有害物質吸收,對腸道及身體健康都至關重要。
(摘自《健康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