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盛丹
近些年,亞硝酸鹽一直在新聞中扮演著“大反派”的角色。其實,亞硝酸鹽是一類無機化合物的總稱,廣泛存在于環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其中最常見的是亞硝酸鈉。亞硝酸鈉為白色至淡黃色粉末或顆粒,味微咸,易溶于水。由于亞硝酸鹽的外觀及滋味都與食鹽相似,并在工業、建筑業中廣為使用,肉類制品中也允許將其作為發色劑限量使用。但人一旦攝入過量,會出現呼吸困難、惡心、口唇發青等中毒癥狀,嚴重了還會危及生命。同時,它還是一種致癌物。
早起喝一杯白開水是非常正確的,這是人體補水的最佳時段之一。白開水是目前公眾認為最符合人體需要的飲用水,煮沸后,水質和硬度得到改善,其中還保存了適量礦物質,是最經濟的健康飲品。
網上有一種說法是,隔夜水和千沸水中含有亞硝酸鹽,嚴重危害飲用者的健康,甚至能致癌。事實真的那么駭人聽聞嗎?不如通過一個小實驗來驗證一下。
準備5份樣品,分別是在室溫下放置了1天到4天的隔夜水和1份經過反復煮沸20次的千沸水,采用國標方法對這5份樣品中的亞硝酸鹽進行定性檢測。在這5份樣品中分別加入對氨基苯磺酸和指示劑鹽酸萘乙二胺,如果樣品中含有亞硝酸鹽,那么水的顏色就會發生一些變化。
從實驗結果來看,放置一兩天的隔夜水顏色幾乎沒有變化,這說明里邊不含亞硝酸鹽或含量極低,放置三四天的隔夜水和千沸水呈現一定程度的紫紅色,這說明里邊的確含有亞硝酸鹽。
白開水里的亞硝酸鹽是怎么產生的呢?其實,亞硝酸鹽不會憑空產生,而是由水中原有的硝酸鹽轉化而來。它的產生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飲用水被反復加熱,硝酸鹽受熱可分解,轉化成亞硝酸鹽;另一種是受細菌污染,飲用水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鹽被還原成了亞硝酸鹽。
但是大家不要談虎色變,亞硝酸鹽對人體的中毒劑量是0.2~0.5克,而合格的飲用水中硝酸鹽的含量最高不超過20毫克/升,即便這里邊的硝酸鹽全部轉化成亞硝酸鹽,正常成年人也需要一次飲用10升的水才可能達到中毒劑量。
所以,科學要嚴謹,謠言勿輕信。我們不能拋開劑量說毒性,正常情況下,喝一兩杯隔夜水或者千沸水很難達到中毒劑量。
日常生活中,大家喝水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節約用水是好事,但是也不要經常性地把喝剩的白開水反復加熱。反復燒開會造成水的老化,破壞其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第二,盡量不要飲用長時間暴露在室溫下的白開水,尤其在夏季,溫度和濕度都比較高,細菌繁殖的速度很快,進入人體會引起急性腸胃炎,導致腹痛、腹瀉。
第三,白開水飲用溫度最好與體溫相當,過冷的水會引起胃腸不適,甚至腹瀉;過燙的水易破壞食道黏膜,增加食道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