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狗皮膏藥成了騙子的代言詞,墻上貼的怪病偏方是“狗皮膏藥”,站牌上粘的招聘信息是“狗皮膏藥”,連兩個人喜歡待在一起都要說“像狗皮膏藥似的粘在一起”……只要是不好的東西似乎都能跟狗皮膏藥扯上關系!實際上,狗皮膏藥是古人將外敷藥放置在狗皮上,通過皮膚貼敷治病的一種很不錯的膏藥,現代醫學稱之為透皮給藥技術,非常熱門。
那為什么這么好的一個藥,被后人貶低成騙人假藥的專有名詞了呢?
狗皮膏藥的由來
相傳鐵拐李化身乞丐到人間傳授藥方,隨手將一塊狗皮捂在膏藥上治好膿瘡,狗皮膏藥由此得名,此后便家喻戶曉。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在中醫藥的歷史中,真正為狗皮膏藥打響知名度的是明末清初的御醫姚本仁。
姚本仁,祖籍江西建昌府南城縣,原在崇禎時期的安陽趙王府任醫官,因醫術高明,在民間有“姚神仙”的美譽。清順治元年,被清政府賜太醫院御前大夫。順治五年,姚本仁歸老于鄴(今河南安陽),開姚家膏藥鋪,鋪名宗黃堂。
狗皮膏藥是姚家膏藥鋪的主打產品,是姚本仁辭離趙府后,在少林寺與曉山禪師共同研制成的主治跌打損傷的膏藥。主要原料是麝香、乳香、沒藥、血竭、當歸、木瓜等20多種金貴藥材。膏藥的配制方法沿襲300多年。1949年后,姚家公開了膏藥配方與制作方法。1967年,原姚家膏藥鋪轉為地方國營安陽市膏藥廠。
1978年以來,安陽市膏藥廠經過對姚家膏藥配方科學分析,對藥物進行精煉提純,采用新工藝、新方法制成精治膏藥,療效與原狗皮膏藥相同,頗受廣大患者歡迎,遠銷東南亞、歐洲等地區。
狗皮膏藥其實很厲害
《本草綱目》記載狗皮可治腰痛,另外狗的皮膚沒有汗腺,所以具有良好的保暖作用,而且狗皮的皮板比羊皮、豬皮等都要硬,所以不僅在祛風散寒止痛方面有良好的功效,對于跌打損傷患者還有類似小夾板固定的作用。
狗皮膏藥最早確實是用狗皮做藥膏的依托材料,后來因狗皮來源緊張,藥膏的依托物也由狗皮變成油紙、帆布,再到現在有了更多高級的材料。雖然有狗皮親自參與的狗皮膏藥已經絕跡了,但以這種形態出現的膏藥都是對狗皮膏藥的延伸。
對于狗皮膏藥的療效,現在大多數人已無法體會。據一位老中醫介紹,現代材料代替制作的狗皮膏藥,雖然成分沒怎么變,且治療病種基本相似,卻根本達不到真正狗皮膏藥的獨特療效。這位老中醫介紹,真正的狗皮和獸皮是有藥性的,如狗皮性溫無毒,入腎經,大補元氣,又治脾胃虛冷等癥,特別適合風濕骨病和受寒的人使用。
狗皮膏藥為何成為傳說
狗皮膏藥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廣泛應用于民間,口碑頗佳。那么,“神藥”為何說沒就沒了?按照中醫專家的總結,狗皮膏藥不適應現有生活方式下的醫療需求,屬于自然退出歷史舞臺。
一般來說,傳統的狗皮膏藥在常溫下是固體,敷貼前需要加熱,把藥膏攤勻后才能貼到人身上。而且,藥物溶化后常會沾到衣服上,不好洗又影響美觀。所以自20世紀90年代后,用它的人就不多了。
此外,狗皮膏藥本身的制作工藝很復雜,后來人不愿去學或很難學到位,也是導致狗皮膏藥失傳的主要原因。狗皮膏藥要用麻油熬制,對火候很有講究,藥膏熬老了貼不住,熬嫩了對皮膚有刺激性。而且,熬制時添加了鉛丹,易產生醛類、酸類的水溶性附著物,這些物質對皮膚有刺激性,因此熬好的藥膏要放到水中漂洗或埋入潮濕的地下一段時間,以去“火毒”。
專家表示,正是由于其制作工藝復雜、配方難統一,目前國家還無法用某一個標準去考量狗皮膏藥。如果按現有的GMP標準(藥品生產強制性標準)去衡量,狗皮膏藥基本不符合要求,拿不到生產許可證。
狗皮膏藥為何受盡“凌辱”
回到文章的開頭,為什么治病救人的良藥卻變成了騙子的代名詞。是不是因為人們對狗皮膏藥認知上的誤區——似乎狗皮膏藥只要有傷痛就能治,但似乎又什么都治不好,所以才會被用來形容一些騙人的勾當。
按照中醫的說法,如果你是熱毒引起瘡、癤等紅腫疼痛的癥狀,不該選狗皮膏藥,應該選具有拔毒消腫功能的膏藥。如果你要治風濕痛、腰痛或扭傷,那最好也別選狗皮膏藥,還得求助于具有消炎止痛的膏藥才行。但如果你是因筋骨受了風寒導致四肢麻木、腰腿酸痛,或是一些跌打損傷的癥狀,那么,狗皮膏藥一箭中的,因為它的功效便是散寒祛風、舒筋活血和止痛……由此想來,問題并不是出現在狗皮膏藥身上,而是那些借狗皮膏藥之名行賺錢之實的騙子。
狗皮膏藥如此價廉,用對癥還能藥到病除,老百姓當然很買賬。但“藥”紅是非多,生產和銷售狗皮膏藥的企業魚龍混雜,一些不法商販還制作假冒偽劣產品坑害百姓,著實在“賣狗皮膏藥”。所以,我們別夸大膏藥的作用,選購時更要到正規藥店選擇常用品牌產品,別中了假冒偽劣產品的“毒”。
(摘自“三九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