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病之一,這與患者長期端坐的生活方式有關,此病是一種致殘性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最終可能會喪失勞動力。
治療別陷入誤區
網上各種各樣的“腰突”治療方法五花八門,從民間偏方秘方、中草藥,到牽引、按摩、理療、復位,再到介入、微創、手術治療等,令人眼花繚亂。其實,治療該病,適應證的選擇才是關鍵,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最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但目前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存在一些認識和治療上的誤區,需引起關注。
1.牽引術不一定都有效
牽引可減輕椎間盤壓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還納,促進炎癥消退,解除肌肉痙攣,恢復關節正常的對合關系。但如果突出的椎間盤在神經根內側,則會愈牽愈痛,而且對中央型、游離型突出及巨大髓核突出者不宜采用。
2.按摩并非適合所有患者
按摩可對神經系統產生抑制調節作用,起到鎮痛效應,能解除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周圍炎癥消退,解除神經根擠壓,可能使突出髓核部分還納。但是,嚴重疼痛的中央型突出和伴有椎管狹窄的患者,一般不宜按摩。病程較長,疼痛劇烈,神經受壓癥狀明顯或迅速惡化的復雜病情者,不可勉強按摩。
3.微創手術和介入治療適應癥的選擇有限
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方法主要包括髓核化學溶解法、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除術、椎間盤內窺鏡手術、臭氧注射、激光氣化等。優點是損傷小、見效快、恢復時間短、手術后遺癥少,缺點是治療的適應證選擇非常嚴格,假如你的病情不是在該治療范圍,不僅做了沒效,而且會產生其他不良后果。
4.需做手術者不超過10%
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已有60年的歷史,手術主要是切除突出物以達到減壓目的,但可能帶來下腰椎的不穩定和骨質增生等問題,術后癥狀能減輕到什么程度也難以預料,因此不要一心追求手術治療。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市面上一些所謂的新方法、祖傳秘方,宣稱能讓突出來的椎間盤再回去,這些都是不科學的,患者不要偏信,應選擇到正規醫院治療。
民間傳言不可盡信
很多患者聽說,得了腰突癥,就要臥床休息。其實不能片面理解。急性腰痛的患者可以適當臥床,以緩解和改善椎間隙的壓力狀態,有利于損傷組織的愈合,但不要超過三天。臨床實踐證明,長時間的臥床反而會影響治療效果。
人體是個活體,任何組織或器官過度制動或休息,都有可能導致該組織或器官發生相應的廢用性功能減弱,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而腰肌廢用性萎縮可導致腰肌無力,使腰痛癥狀加重。因此,只有通過站立、行走和適度運動等產生的壓力變化來給椎間盤提供營養支持,加快病變部位血液循環,才能誘導損傷修復。
對人們傳說的一些治療“腰突”的保健操,也應因人而異,并不是所有病人都適合做。比如“小燕飛”是人們模擬燕子飛行姿勢進行肢體運動,鍛煉腰背肌,緩解腰部、頸肩部等部位的勞損。但“腰突”患者不適合做“小燕飛”,因為這種動作會造成腰椎過度伸展,增加椎間盤的負荷,加重病情。
“腰突”的康復和預防方法
在椎間盤突出的急性期,患者應避免屈髖、軀體前傾的松散坐姿。這種坐姿表現為骨盆后傾,腰椎是彎曲的,肌肉是松弛的,導致椎間盤內壓力增加。正確的坐姿是骨盆呈中立位,并以靠墊支持腰椎,呈現半臥位姿勢,這樣對椎間盤的壓力是最小的。有的人認為坐得筆直就好,其實,“正襟危坐”也不可取,應在此基礎上讓腰椎再放松10%比較合適。
彎腰這個動作大家每天都要做,但許多人并不了解如何彎腰才能不傷腰椎。我們在做洗臉、刷牙等彎腰動作時,應調動胸椎用力,使胸椎也參與進來“干點活兒”,這樣腰椎、胸椎一起用力,腰椎的壓力就大大減輕了。另外,發力搬重物時應先靠近重物,蹲下身、挺直腰,靠下肢力量搬動重物,也可以起到保護腰椎的作用。
對于已患上“腰突”的患者,不要先急于自我訓練,而應在康復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功能動作障礙評估,找到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比如是核心穩定力不足引起的還是松散坐姿引起的,等等。醫生會圍繞如何解除功能障礙,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方案。隨著康復醫學的不斷發展,許多新理念、新療法應運而生,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