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李女士下樓時一不小心踩空摔了下去,造成膝蓋皮膚受損,隨即采用碘伏消毒,讓傷口自行愈合。但結痂后,走路時感到“繃”著疼。于是李女士來到醫院采用濕性愈合的方式處理傷口。處理完,結痂處便濕潤起來,李女士感到非常舒適,而且才一星期傷口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不細看都看不出受傷的痕跡。
“傷口濕性愈合”理念已受到廣泛的認同,如果意外受傷,且面積較大,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采用濕性傷口愈合的方法處理傷口,這樣不易感染、疼痛小、不結痂、好得快,傷口愈合速度最多可提高50%。
濕性愈合通常指的是護理時采用濕性愈合新型敷料營造傷口局部濕潤環境,來促進肉芽的生長,便于皮膚細胞的分裂,從而促使傷口的完整愈合。
生活中,很多人摔傷后更多的是采用“干性愈合”的方式處理傷口。所謂“干性愈合”是指受傷后采用自行愈合、貼創可貼、消毒包扎等方式處理傷口。這種處理方式雖然方便但愈合環境較差,結痂容易造成傷口的疼痛,在更換敷料時,也容易損傷創面,且愈合速度慢而易繼發感染。
傷口結痂了,還能濕性愈合嗎?當然可以,醫生會采用以下方式:
1.先清創,一般采用的是自溶性清創法,促進痂皮的自我軟化。選擇濕的無菌鹽水紗布蓋于傷口處,或選擇透明膜的敷料或者油紗布,也可以采取新型敷料,如水膠體敷料、清創膠等,讓傷口保持封閉、濕潤的環境,促進自溶性清創。一般24小時內痂便會軟化,即使受傷時間較久、傷口較深,也只需2~3天即可軟化痂皮。
2.采用無菌的棉簽或棉球將已軟化的痂皮清洗干凈,露出100%的紅色創面。
3.在傷口處貼新型敷料,傷口愈合前一般1周換1次,7~10天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