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麗
大豆種植的經濟收益與我國國民經濟水平息息相關,大豆的種植面積、種植區域以及種植技術決定著大豆的收益多少,而大豆種植技術中品種的培育技術是改變大豆生產量的關鍵,因此,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改良要從品種的培育開始。
1大豆的品種培育與研究
1.1品種選擇
大豆品種的選擇是依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地濕潤度、土地養分含量等,來選擇適應當地環境的大豆品種,然而大豆的種類繁多,因此,在挑選上要注意對比,如依據大豆株形可分為蔓生型、叢生型、立扇形、地樁型四種;依據大豆的結莢習性可分為有限結莢習性、無限結莢習性和亞有限結莢習性;依據大隊種皮顏色可分為黃、青、黑、褐等顏色;依據大豆粒形狀可分為圓形、橢圓形、扁圓形、長橢圓形和腎形;另外還有依據播種季節、大豆用途等進行的分配。在我國,東北是大豆的主產區,陜晉北部黃土高原地區為小粒春大豆高產區,黃淮平原地區為我國小粒和中粒夏大豆產區,長江流域地區的大豆粒大小變化較大。
1.2種子挑選
大豆種植工作的開展要做好種子的選擇工作,優質的大豆種子是提高大豆產量、增強大豆品質、提高大豆植株抗病蟲害能力的關鍵,一般情況下,挑選籽粒大且飽滿的精品種子,決定了種植后發芽的幾率以及苗齊、苗壯、苗全等因素。由此高品質的大豆種子能夠提高20%的大豆產量,可采用機器篩選的形式對大豆種子進行挑選。
2土壤環境
2.1大豆種植土壤區域選擇
首先,大豆是對光照要求較高的農作物,因此,在選擇種植區域時,要選擇光照充足,且通風性較好的土地。其次,大豆的種植需要水分的補充,因此,種植大豆的區域要方便灌溉,且排水性能要好。最后,大豆種植區域要有深厚的土層,沙土壤最為優異,種植區域,還要對土壤進行翻耕、施肥,保障土壤的肥沃性。
2.2大豆生存的土壤環境養護
大豆對于土壤的生長環境具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大豆種植要避免重茬,保障土壤對大豆養分的供應充足。科學的耕作活動能夠提高土壤的質量與活力,可以延續以玉米-玉米-大豆的輪換形式進行大豆種植。另一方面,翻整土地能夠使土地具有透氣性,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有效調節大豆種植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環境質量,保障大豆植株的抗病性。
3種植技術
3.1種植的氣候條件
大豆的適宜播種時間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種植過早,其低溫環境將影響種子的發芽情況,溫度不夠,種子的發芽出芽期變長,會出現悶芽、爛種的情況,因此,大豆的種植要根據氣候條件、溫度變化合理的調試大豆種子的種植時間,大豆種植時期觀察天氣預報中的降雨情況、溫度變化與濕潤度的變化,確保大豆種植的初期處于溫度穩定的階段。適時的播種能夠保證出苗率,并促使大豆苗莖稈粗壯,發育良好。
3.2種植的密度調整
科學的大豆種植其密度大約在每畝田種植7.5公斤左右的大豆,種植的深度大約在3cm-5cm,以保證出苗的齊整率。而大面積的大豆苗種植需要調整苗株之間的密度,合理掌控由密度為苗株帶來的生長優勢,在東北區域,大豆播種時期的天氣相對寒冷,適宜密度較為稀松、苗株較大、且分枝較多的大豆苗株,苗株距離控制在40cmx50cm左右。而在我國在5月份溫度較為適宜的區域,種植大豆苗時苗株間的距離控制在30cmx50cm左右,因為這些區域的光照較為充足,溫度適宜大豆苗生長,密度適當增大可以提高大豆產量。另外,大豆種植過程中要采取寧缺毋濫、寧稀勿稠的原則,選擇高質量的苗株進行缺苗補栽。
3.3施肥
大豆種植施肥分為不同的階段,首先是大豆種植前的施肥工作,大豆對氮、磷、鉀等元素的需求量較大,因此對土地的質量要求較高,因此,為保證大豆的健康生長,大豆種植之前要對選擇的土地區域實施肥料,施肥比例為每畝地施尿素肥料在10-15公斤范圍內,施硫酸鉀肥料在10-20公斤范圍內以及施磷酸二銨肥料在10-15公斤范圍內,這些肥料在土地翻整時期便實施在土地中,作為底肥為大豆生長提供營養。而氮肥的可以在大豆幼苗成長期、初花期以及開花前進行實施,在大豆苗株生長出第一片葉時,每畝大豆田可施8-10公斤的磷酸鈣,大豆苗成長過程中的氮肥實施,要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進行用量的把握,如果大豆苗生長健壯,建議不施肥或少施肥,保證大豆苗的健康生長即可。
3.4植株生長時期的田間管理
大豆種子的發育與生長過程中,會出現缺苗的情況,這時,要在幼苗長出第一片真葉之后填補缺苗,選擇健壯的大豆幼苗進行補種,且要做好除草工作,可以利用5%的除草劑,精禾草克60毫升并兌水30公斤,進行噴霧式噴灑,從而起到定苗的作用。另外,株型較大的大豆種植要求密度相對稀疏,導致幼苗生長時期的草大肆生長,對幼苗生長造成危害,應該在幼苗時期前、幼苗時期后噴灑農藥,預防草害。要特別注意的是,大豆成粒前期,水分供應要充足,進行灌水工作,顆粒成長時期,可以實施5%過磷和0.5%硫酸鉀肥料,促進大豆顆粒生長飽滿,同時促使大豆種子早熟預防倒伏。
3.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大豆種植管理的關鍵環節,一般情況下,大豆種植最忌重茬和接茬,種植大豆的土地對土地中的元素等消耗較大,短期內重復種植,不僅不利于土地的恢復,大豆也不能從中汲取足夠的元素,大豆植株自然容易生病,因此,輪換大豆種植土地,是預防大豆病蟲害的決定因素。
大豆植株常見的病害有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以及大豆灰斑病,這些病癥通過藥劑配比,可以有效進行防治,但大豆病害防治的關鍵在于預防,要時刻關注大豆植株的生長情況,且在病癥高發前期噴灑農藥預防,能夠有效避免大豆遭受病害。常見的大豆植株蟲害有大豆蚜蟲、紅蜘蛛、大豆食心蟲、大豆根蛆等,這些蟲害的防治大多使用化學防治,且在種子種植之前,便會涂抹農藥,有效預防病蟲害,防治效果顯著。
總而言之,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栽培技術的要點分為三個版塊,大豆的品種培育與研究、大豆的土壤環境研究以及大豆的種植技術研究,增強這三方面的技術研究,可以提高大豆植株的生長質量并保障大豆的高質量生產。
(作者單位:274700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潘渡鎮人民政府)